打开APP

低评分vs高票房,《名侦探柯南:零之执行人》的大片式改造成功吗?

漫画《名侦探柯南》于1994年开始在《少年SUNDAY》连载,最初的定位就是偏低幼的受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从动漫中培养起来的核心群体已经逐渐成长,如果柯南想要继续留住这批观众,必然也需要随着粉丝群体逐渐成长。

  上一部爽约中国市场后,名侦探柯南第22部剧场版《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还是携带着“系列最高票房”的光环,回归了中国大银幕。

  尽管撞上了同档期的好莱坞电影《毒液》,但截至11月12日《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已经拿下了超过8600万的票房,第三方平台预测最终票房落点在1.1亿左右,这将是柯南系列在国内票房最高的一部。

  然而,这部在中日两国都创下系列票房新高的作品,在豆瓣上仅有5.9分,并没有跨过及格线。并且十分有趣的是,这并不是柯南系列*部口碑与票房呈反比的作品,而是整个系列近年在中国面临的情况:票房越高,评分越差。

  数娱梦工厂注意到,曾经登陆内地院线的四部柯南系列电影《漆黑的追踪者》《沉默的15分钟》《业火的向日葵》和《纯黑的噩梦》票房分别为93.5万、2768.3万、8162.4万以及3103.5万。

  评分最高的《漆黑的追踪者》收入却是历史*,评分没上及格线的《业火的向日葵》和《零的执行人》两部作品在中国却跨过了8000万大关。而这两部在日本的票房分别是45亿日元和90亿日元(约合5.5亿人民币)。

  国内观众对《零的执行人》的批判,与之前几部剧场版得到的评价似乎是一致的——“推理剧情太弱,缺乏逻辑”、“动作*太多,违背科学常理”。

  但这个看似“越来越差”的柯南又是凭什么能够收获越来越高的票房呢?

柯南剧场版越来越差?

  中日观众评价大相径庭

  柯南剧场版真的越来越差吗?至少日本观众并不这样认为。

  数娱梦工厂整理了中日两国观众对22部柯南剧场版的评价。

  在雅虎日本上,柯南系列22部影片中,*任导演儿玉兼嗣执导的第1到第7部评分都维持4分以上(5分满分),第二任导演山本泰一郎的波动起伏*,评分皆不过四且贡献出了系列*分《绀碧之棺》。

  而在第三任导演静野孔文接手后,评分则出现了回升,第20部《纯黑的噩梦》更是达到了4.17分。而此次第22部的导演立川让其实是*次指导柯南系列,也收获了4.14分的好成绩。

  但在豆瓣上,*任导演儿玉兼嗣卸任后,柯南剧场版的评价整体上是持续下滑的。对第三任导演静野孔文削弱柯南系列的推理元素、增加动作戏的举措,不少中国观众并不认同。

  这一评价差异或许有多种原因可以解释。

  一方面可能出自中日文化背景的差异,影片中花了不少篇幅的日语字迷、日本警界权力架构科普等剧情,在柯南系列是惯常,但在一些中国观众看来索然无味。

  此外,也包括了中日观众对于柯南系列动画电影认知上的差异。

  柯南系列的剧场版在日本已经连续上映了22年之久,作为一个国民级动画IP,柯南电影在多位导演的调教下已经逐渐与原本的动画剧集剥离开来,尤其是在静野孔文指导后。

  从2013年的《远海的侦探》开始,柯南的主线剧情从推理逐渐变为了动作大片。甚至于到2016年的《纯黑的噩梦》中,推理元素已经可以弱到忽略不计了,爆炸镜头、飞车动作成为主要的卖点。

  不过日本的观众似乎也接受了这一设定,柯南系列票房更是节节走高,尤其是在2016年后出现了跳跃式增长,今年更是创下91亿日元的历史新高。

安室透的魅力有多大?

  除了柯南IP多年的沉淀积累的观众外,这一跃迁或许也可以归功于静野孔文导演对安室透这一角色的挖掘。

  安室透本名降谷零,真实身份为日本公安警察派入黑衣组织的卧底,组织代号“波本(Bourbon)”,并与柯南系列中的另一人气角色赤井秀一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纠葛。在动画中初登场时,就因为其神秘的身份、英俊的外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

  安室透身手敏捷,擅长开锁、音乐、烹饪、英语、推理等多种技能,同时也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性格腹黑自傲,这样的角色对不少女性观众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纯黑的噩梦》中,静野孔文直接献上了一出“安室透vs赤井秀一”的对决大戏,带着柯南系列票房从前作的40多亿直接冲上了60亿。

  而在今年安室透更是作为主角登场的《零之执行人》中,票房更是实现了90亿的跃迁,不少的女性观众冲着角色进行了二刷甚至三刷。

  一些相关报道甚至提到,柯南粉丝甚至发起了“让安室透成为100亿的男人”的活动,积极助推影片票房冲到100亿日元。

  而在国内,安室透同样人气极高。在豆瓣《零的执行人》的评论页面,点赞最高的前三条短评皆是与安室透相关。

  而同样凭借角色魅力冲上高峰的还有活在《零的执行人》彩蛋中的怪盗基德。在片尾字幕结束后,怪盗基德形象的出现,引发了场内的阵阵尖叫。同时也预示着柯南系列的下一部影片将以基德作为主角。

柯南的“爆米花大片化”

  是一种必然?

  但开发柯南系列的电影越来越困难,的确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剧集的推进、人物关系的复杂化和观众求新的心态要求下,在本部电影中,柯南的技能已经从地球逐渐向宇宙空间扩展。

  在知乎“为什么柯南剧场版越来越不注重推理,反而在动作、冒险等场面上下功夫?”问题下,最高赞的答案给出了一个关于柯南”模板化“的解释。

  提出这一解答的知乎网友@廖子逸在下文中的解释道,“在获得强烈的标签和风格后,制作组能施展的余地就变得越来越小了,编剧面对的是用一个单薄的剧场版承载一个20年历史的漫画,这漫画早就超出了推理的范畴,*的办法只能是在动作和场面上下更大功夫,博取眼球。至少,人物在行动时,是不用思考太多的。”

  事实上,至少在票房上导演成功地验证了用动作戏代替推理能够取得的成功。而这一市场选择的变迁,折射出的或许是观众群体的变化。

  漫画《名侦探柯南》于1994年开始在《少年SUNDAY》连载,最初的定位就是偏低幼的受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从动漫中培养起来的核心群体已经逐渐成长,如果柯南想要继续留住这批观众,必然也需要随着粉丝群体逐渐成长。

  而从猫眼数据来看,国内的受众群体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变化。20-29岁的观众群体占据了想看人群的*主力,这正好对应着当年伴随着柯南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所以柯南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成人元素是必然的选择,只是导演选择的方向却不是在推理上做文章,设计出越来越复杂而烧脑的侦探剧情,而是增加好莱坞爆米花大片的观感。

  一则,侦探题材电影的受众群始终不如动作片来得庞大。二则,柯南系列本身就不是一部主打深度推理的作品,反而特色鲜明的人物和复杂的关系才是*的卖点。

  从相关媒体报道来看,编剧樱井武晴早已意识到这一点。2013年在《远海的侦探》宣传期间他接受日媒采访时就已经表示“(执笔时最注意的事情就是)*不只是面向孩子的作品”。

  但低龄的受众的确又是柯南的另一部分票仓,以及未来的粉丝基础。这也让柯南系列难以轻易放弃少年儿童向的元素。

  在这一部《零之执行人》中,阿笠博士说对剧中的少年侦探团说了一句“国家的未来就交给你们了”,这些在成人观众看来略显得尴尬而幼稚的台词,却是对上了中二少年的胃口。

  前不久导演立川让来中国进行宣传时,面对”如何让柯南这一系列长寿走下去“这一问题时曾这样回答:“把片中持续了22年的‘常识’改动一些,或许会有好的效果。”

  尽管对于这一“常识”具体何指,他并没有进一步解释。但至少柯南剧场版将在与原作逐渐相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而关于动作与推理的争论或许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数娱梦工厂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文化娱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