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金立卒于16岁?

金立的没落,是技术更迭浪潮里守旧者的残酷结局,是企业难以把控资金流向的失控之殇,也可能是董事长个人行为酿下的苦果。

一家2017年上半年还有7.6亿元盈利的公司,如何会在一年内迅速走向衰亡?近一年的时间内,接盘侠的传闻起了又落,为何迟迟未能出现?刘立荣长期滞留香港不归,一年时间内,金立的债务危机终于走向了结尾。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11日消息,昨日下午,金立举行第二次金立经营债权人会议,这次会议确定金立将进行破产重整。《重组方案框架》文件显示,重组后的金立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和运营公司。资产管理公司100%由债权人持股,持有原金立集团的优质非核心资产等:运营公司主要从事手机品牌授权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其股权归债权人所有,是否分配一定股权给管理层及除责任人外原金立集团股东,由债权人确定。

死亡号角吹响,20余家供应商遭殃

死亡号角一年前就已吹响。

时间回到一年前,2017年12月,金立的重要供应商彼时,供应商欧菲科技(002456.SZ)的一纸诉状,已经吹响了金立大厦将倾的号角。

2017年12月14日,欧菲科技召开电话会议,表示“已经对金立申请了财产保全,抵押物包括金立旗下两处深圳物业和微众银行3%股权,总体估值超过20亿。”也就在这年11月,欧菲科技已经对金立停止了供货。紧接着,2018年1月10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冻结了公司董事长刘立荣所持有的41.4%的股权,冻结期为两年。

刘立荣或许怎么也想不到,金立这致命一击来得如此猝不及防。这场起诉直接导致法院冻结了金立账户,股权和资金流动性问题随之而来。这意味着,刘立荣只能向外部寻求帮助来补给金立运营所需要的全部运营资产,但一切都不再像此前那般顺利。

欧菲科技对金立的致命一击还不止是金立资产受挫。据悉,欧菲科技为金立生产的手机触摸屏、指纹识别模组几乎是金立在该部件上的唯一供应商,一旦断供,金立的生产将难以为继。

根据欧菲科技对外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2月6日,公司对金立的应收账款余额为6.26亿元,账龄都在半年之内。

不仅欧菲科技,彼时,金立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均被欠下了数额不等的贷款。但欧菲科技的强硬态度,开始让人真正意识到金立资金枯竭的严重性。截止今年3月,已有四家供应链厂商因金立危机调低盈利预期。其中电池供应商维科精华有退市A股的危险,据了解,金立是其第一大客户。这些供应商普遍向金立停止了供货。

自此,金立债务危机全线爆发。接下来的一年内,金立名下的不动产、微众银行和南粤银行的股权等,被银行、供应商等申请轮候冻结。

裁员、停产随之而来。有金立的员工表示,供应商停止供货之后,金立便开陆续开始放假停休,即便层短期复工,但是已经开始大量裁员。这些被裁员的员工,已经数月未拿到赔偿金。

11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近20家金立供应商聚集在深圳中院,向法院提交对金立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债权最大的一家,资金达3.7亿元。这些受到波及的供应商除了频繁讨债、诉讼,还停止或减少对金立的货品供应,这让金立的资金回笼更加困难。而金立20余家中小供应商或将面临倒闭。

资产迷局:赌博or营销过大?

曾经的国产巨头行将就木,破产疑云还未解开。

关于资金链危机的缘由,2018年1月中下旬,刘立荣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提到,2016、2017年金立营销费用投入60多亿,加上近三年对外投资的30多亿元,近100亿元的投入对金立的资金链造成很大影响,这导致了金立近来资金链危机的出现。

关于欧菲的指控,刘立荣也曾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应。面对媒体的采访时,刘立荣表示,“我不会跑路,债务会一步步偿还,金立对解决这次危机是有信心的,希望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来解决问题,甚至在必要时可放弃金立的控制权”。

放弃控制权,则意味着作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将一无所有。

但事实并非那么容易。内部资产冻结,金立也只能向外部寻求帮助。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有传闻传出有接盘方的出现。根据《财经》此前的报道,金立至少经历两轮战投谈判,不仅包括TCL这样的硬件厂商,也有佳兆业、宝能一类的地产商。金立官方承认的,是一家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具体哪家企业,金立方并未明确表态,这在其股东看来,则属“画大饼”的缓兵之计。

事实上,这场危机爆发之前,金立的经营状况并不算差。金立在2016年10月发行规模为10亿元的私募债“16金立债”时披露,2016年营收为271.69亿元,净利润为13.32亿元,期末现金余额为7.34亿元。公开数据显示,金立2017年上半年营收超过150亿元,净利润为7.6亿元,现金余额达10.33亿元,负债合计137.96亿元。

而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公司,在整个行业是家当之无愧的老兵。在其鼎盛的2008年,其销量仅次于三星和诺基亚,而彼时小米公司还未成立。2010年,甚而占领了国产手机第一的地位。即使在智能手机兴盛之后,金立在2016年的出货量也达到了4000万部,仅比第四名的小米少了200万部。

与彼时兴盛的“中华酷联”相比,金立的元老级地位还在于其对海外市场的早早布局。媒体训练营统计的数据,2010年,金立开始布局国际市场,2012年其海外销量近千万部。随后,金立加快进军海外,完成布局50多个国家的市场,战略重点放在南亚、拉美、南美、东欧、印度、俄罗斯、土耳其以及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家。2014年,金立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2800万部,海外市场销量占比大约为55%。而在极具市场潜力的印度市场,金立是最早布局的国产手机品牌。2014年金立在印度卖出400万部手机。

2016年之后,线下打法不及OPPO、vivo凶狠,投入大。线上不如小米性价比精准定位,铺量求生存,金立很快在重要的印度市场败下阵来。

另外一个说法,危机爆发以来,关于刘立荣赌博及挪用公司资金的传闻从未间断。对此,刘立荣在上个月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终于承认,他的确是去塞班赌博了,输了“十几亿”。对于挪用资金的质疑,刘立荣的回应则是从公司“借用了十几亿”。“我创办金立16年,在公司一直是绝对的权威,我个人没有其他收入,难免在生活上有些公私不分,借用公司资金的行为。”刘立荣如是表示。

关于刘立荣的赌资,一位接近金立股东人士曾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刘立荣在赌博上输了超过100亿,股东们推测过,刘立荣挪用公款的数目可能在60亿左右,但赌博地点不是在香港、澳门,而是在塞班。”虽然金立对这一说法表示否认,但业内普遍认为,其赌博行为可信度较高。

国产手机激战,海外能否避难?

在手机的江湖,没有谁能大而不倒。如果没能始终站在核心技术的最前端,转眼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不仅是金立,曾经的诺基亚、摩托罗拉是何等辉煌,如今也都没落。

功能机时代已然成为历史,近年的金立开始走向高端路线,但其功能不如华为,营销调性又欠了小米、OPPO、vivo太多。2017年,金立一度推出M2017版手机,售价高达16999元。根据界面记者采访刘立荣的描述,“上万元鳄鱼皮手机,怎么会有人买?”刘立荣在当时微笑且自信地回答说:“你不了解就有那么一部分人,有着特殊心理,我需要去满足他。”

中国的消费者早已麻木了手机厂商铺天盖地的宣传,仅凭营销策略就想俘获大批消费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不但如此,中国的手机市场容量也早已经触及天花板,甚至不增反减。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显示,2017年国内手机出货4.91亿部,同比下降12.3%。

因此,国内手机市场的争夺已经成了一个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增加只能依靠慢慢蚕食掉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而且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根据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 panel数据,2016年苹果和“华米OV”(指华为、小米、vivo、OPPO)占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79%,2017年这一数字变成91%。曾经的“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一度国产手机的领军厂商如今都渐渐式微,“华米OV”逐步占据了国产手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就连三星这样的手机巨头,在中国的销量也是每况越下,IDC数据显示,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在一度达到了19.7%,但在2015-2017年期间,三星手机市场份额迅速被华为、苹果占领。而到2018年第二季度,更是下降到0.8%,甚至有消息称三星手机将要退出中国市场。

国内手机市场的饱和也让国产手机厂商的目光纷纷移至海外。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6年印度人口规模13.2 亿,中国人口规模13.8亿,两者人口基数已十分接近。但是,2018年,印度手机市场目前出货量不到3亿,而中国手机市场年出货稳定在 5亿左右,存在约2亿台的差距。这表示印度这个作为智能手机新兴市场代表的国家依旧潜力十足,国产手机厂商必然在印度的进攻性不断加强。

vivo与OPPO在印度主要把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大力实行招牌海报宣传策略,vivo用约2亿人民币(3000万美金)抢到了2016年和2017年IPL手机冠名,OPPO则拿到印度板球国家队未来五年的冠名权,竞标价约合11.45亿人民币。而小米甚至请来了富士康在印度开设工厂代工小米电视及手机来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

最终,小米、vivo和OPPO成了印度市场最大的赢家。

印度市场只是国产手机出海的一个缩影。根据12月4日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机构Gartner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售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4%至3.89亿台,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厂商分别是三星、华为、苹果、小米和OPPO。其中,华为手机销量同比增长43%至5221万台,小米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0%至3321万台,除华为和小米之外,其余品牌的数据基本持平,且销售量总计下降5.2%。华为和小米成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结语

2018年即将过去,16岁的金立却行将就木。做山寨机起家,到品牌机,再转向智能机,最终还是在4G时代被其他厂商甩在了身后。随着5G时代的即将到来,很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换机潮,这必然会伴随有手机巨头的没落和新贵的崛起。

金立的没落,是技术更迭浪潮里守旧者的残酷结局,是企业难以把控资金流向的失控之殇,也可能是董事长个人行为酿下的苦果。

但,谁会是下一个金立?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