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君实生物IPO:大涨22%,第一家“新三板+H”股诞生

近年来证监会采取多种举措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行条件的生物医药等创新高科技企业在境内上市。未来,未盈利的生物医药等创新企业有更多的上市地点选择。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12月24日消息,君实生物(君实生物-B)今天在港交所挂牌,股票交易代码为“1877”。君实生物-B主要从事创新药研发,2015年8月13日在新三板挂牌,此次赴港上市共发行约1.59亿股,发售价格19.38港元,募资净额约29.44亿港元。

截至发稿,君实生物大涨22.55%,报价23.75港元,总市值总市值180.57亿港元,成为“新三板+H”首家挂牌落地的企业。

而在港股敲锣前夕,君实生物旗下首个国产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在研药品13种,净利尚处亏损状态

根据公开信息,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开发治疗性抗体为主的研发型高科技公司。公司由多名毕业于美国知名学府,有着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经验的留学人员创办,专注于创新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其他治疗性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

2015年8月13日,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自挂牌以来持续攀升,从最初4.38元/股,至在新三板停牌前每股21.41元,涨幅近4倍。

而君实生物计划赴港上市,要追溯到7个月前。

今年5月22日,君实生物披露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7月10日,君实生物发行H股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8月3日,君实生物在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此次发行上市的申请;11月21日,君实生物发行H股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11月26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君实生物此次发行上市的申请。

据招股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约65%款项用于药品研发和商业化;约25%将用于投资及收购制药行业的公司,特别是具有与本公司互补强大的研发或商业化能力的公司;约10%将用于运营和一般企业用途。

数据显示,截止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君实生物产品包括13项在研生物药品,其中,7项肿瘤免疫疗法在研药品、2项代谢疾病在研药品、3项针对炎症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药品及一项治疗神经性疾病药品,适用于多种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适应症。

君实生物新三板挂牌前曾获得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万融资本、日章投资以及上海盈定投资。挂牌后,根据公告,2015年以来,君实生物共完成六次股票发行,累计融资16.18亿元。2018年2月23日,君实生物完成2018年第一期双创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非公开发行,发行规模为2亿元。今年4月9日,君实生物拟向高瓴资本和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熊俊合计发行1110万股,募集资金1.998亿元,主要用于临床研究、产业化基地建设资金和公司日常营运资金。

持续的高投入研发,使得君实生物的净利润亏损持续扩大。

据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5230.45万元、1.18亿元、2.67亿元,由于并未商业化任何药物且收入来源主要为收费服务合约所赚取咨询及研究服务收入,公司同期净利润分别亏损5797.03万元、1.35亿元、3.17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高达3.49亿元,净利润亏损额扩大至4.35亿元。

生物药是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医药产品。2017年的十大畅销药物中,8种为生物药。该8种生物药的销售收入总额为678亿美元,占2017年十大畅销药物总销售收入的82.5%。

受不断增长的研发投资、生物科技重大发展及有利政策共同驱动,预期原研发生物药物市场将在近期持续增长。

中国生物药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从2013年占中国整个医药市场的8.7%增至2017年的15.3%,中国生物药市场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2年增长至4785亿元。

或掀“新三板+H”潮

很早之前,李小加就曾提示投资者,生物科技公司并不适合所有的投资者。据其分析,生物科技公司本身存在产品研发周期漫长、新药获批生产前几乎不可能有收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失败概率高等风险。而就市场而言,投资生物科技板块还可能面临两大风险:受新药研发成果导致股价剧烈波动的风险,因高度专业性和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出现内幕交易的风险。

今年4月24日,港交易所发布IPO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新上市规则也已于4月30日生效,正式接纳相关上市申请。

君实生物的赴港上市,得益于今年4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与港交所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内容,双方欢迎对方市场符合条件的挂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场申请挂牌/上市。同时,全国股转公司对挂牌公司申请到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将不设前置性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

随即,新三板市场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热潮,成大生物、君实生物等纷纷启动了赴港上市计划。

10月16日,泽生科技宣布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方案》的议案,正式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此外,盛世大联发行H股申请也于12月17日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根据批复,中国证监会核准盛世大联发行不超过4903万股境外上市外资股。资料显示,盛世大联主要通过企业对企业对消费者(B2B2C)模式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车管家服务业务。

业内人士指出,“新三板+H股”对流动性不强的新三板企业而言,会产生聚集效应,将在活跃度、成交量、成交价格等方面有比较高的溢价;未来港交所的企业可以到股转系统挂牌进行融资,对其在内地市场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新三板企业而言,港交所是一个核准制的市场,企业上市速度较快,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新一条融资途径,向国际化迈进;同时,香港作为一个更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对企业要求高、监督严格,而且企业要面临来自世界各地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机遇和挑战并存。

不过,近年来证监会采取多种举措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行条件的生物医药等创新高科技企业在境内上市。未来,未盈利的生物医药等创新企业有更多的上市地点选择。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