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互联网“二选一”简史

“二选一”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腾讯与360的“3Q大战”之中,而后长期存在于电商、O2O等行业。

最终,黄峥还是决定把“二选一”拿到台面上说一通。

“拼多多的出现初步打破了既有电商格局,自然会让其他平台有所反应,这种反应有时甚至是夸张的。”4月24日晚,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发出首封股东信,称拼多多正面临*的“二选一”,虽然掀起“二选一”的主角被黄峥以“其他平台”指代,多数人都已有答案。

一轮轮地防守与进攻、围剿与突围,阿里与拼多多的缠斗早已公开化。

但在拼多多口中,事情似乎正在朝着有趣的方向发展。“一些品牌的商品被迫上架下架、下架又上架、又再次下架。”24日的内部大会上,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倒还乐观,“整个行业看到了商家群体的人心向背,公司业务丝毫未受影响,整体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在国内近10年的互联网战争中,“二选一”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腾讯与360的“3Q大战”之中,而后长期存在于电商、O2O等涉及众多商户、品牌商家的行业,先发者努力想保护住其在某一领域的优势地位,后来者奋力想在已有的格局里撕出一道口子,两相对撞,利益冲突难免,一场场的“二选一”交替上演。

电商里的“二选一”

“听说有人逼商家二选一。”2013年6月大促前,时任京东高级副总裁的徐雷给同事们发了一封邮件。

京东财务副总裁蒉莺春起初是不信的。但徐磊不停提醒事态的严重性,“二选一”真的来了。

据腾讯科技2013年的报道,阿里官方否认了天猫进行“二选一”,但有相关人士表示,一些天猫商家进行“二选一”一事确实存在。“多位鞋服卖家透露,近期已接到天猫方面的电话通知,如果参加京东商城的618促销,将无法获得今年下半年天猫所有活动的资源,包括双11促销。”而一位女装品牌创始人透露,其在天猫和京东的销售额之比是6:1。

答案显而易见。虽然后来京东CMO蓝烨说,这次“二选一”事件中,真正退出大促的商家只有3家。

这不是京东遭遇的*次“二选一”。2012年“双11”前,诺奇、伊芙丽、AKseries男装等店表示因仓库调整、系统故障等原因,京东店铺停止发货,但随后天猫方面否认了其进行过“二选一”的说法。

而后的2015年4月,优衣库进驻京东,但仅开店3个月后就决定退出。当年“双11”前夕,京东称已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在“双11”促销中胁迫商家“二选一”。

“不能把碰瓷和炒作当作事业。我们尊重实名举报,但今天是鸡实名举报了鸭,说鸭垄断了湖面。”后来天猫回应道。

最为大众所熟悉的一次“二选一”是在2017年的618期间。

《财经》杂志当时报道,这一次天猫选择了一批商家,直接从天猫的会场中撤下,或者从类目入口撤下,以及对搜索结果降权。618活动的第6天,京东时尚事业部服装部采销经理连续接到了几十个商家打来的电话,要求将其品牌撤下会场。

服饰品类是京东的弱项。虽然在《财经》那篇报道里,京东表示“二选一”对其并未造成太多影响,但京东服饰至今难有起色。

而2018年,“二选一”纠纷里多了一个新主角,拼多多。

“这是电商法实施前俩月,天猫*‘二选一’红利了吗?”在拼多多三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达达发了个朋友圈,还配了9张图。“最不能忍的是,你逼着拼多多签约品牌发微博,污蔑自己上传到拼多多的商品不是正品,否则就不让上天猫双十一。”

达达甚至给天猫准备了三份回应:二选一不存在的,拼多多在碰瓷;拼多多假货多,品牌看不上,离开很正常;造谣拼多多因罚款逼走商家。

后来,阿里回了四个字:纯属虚构。

“二选一”渐成常态?

事实上,“二选一”的战火并非从首先电商领域开启。最早被大众知晓的“二选一”还是3Q大战的那次。

2010年11月,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360董事长周鸿祎给出了此役让360损失惨重的具体证明——被迫卸载的360软件用户有6000万。

UC也遭遇过同一个竞争对手的阻击。

“忍无可忍。”QQ、360“二选一”事件爆发一年后,时任UC优视CEO俞永福也被激怒了,以不正当竞争起诉腾讯。2009年腾讯发布手机QQ浏览器后,UC浏览器躺上来腾讯的“黑名单”。

“2011年,UC 多个商务合作部门陆续受到了来自一家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巨大压力,它不仅通过高成本的付费扩大预装量,同时还要求这些合作伙伴在其拳头的 IM 产品和 UC 浏览器之间进行二选一。”后来,UC创始人何小鹏在《巨头有七种武器打压创业公司》的文章中提过当年的那笔恩怨。据俞永福当时透露,UC找了包括马化腾在内的腾讯高层沟通多次,但依旧无果。

“二选一”似乎正演变为商业竞争的常态。熟练掌握这一手法的公司正变得越来越多。

2018年4月,滴滴上线外卖前夕,据AI财经社报道,美团会让商家二选一,若美团后台检测到商家上线滴滴,就会将其从美团下线。

而在美团和它的老对手饿了么之间,由签*引发的“二选一”拉扯不断,甚至变成一场争夺被害者角色的公关战。

3月18日,徐州一些商家爆料美团恶性竞争,与饿了么只能“二选一”;10天后,黑龙江省泰来县十几家餐饮商家联名向当地市场监督局联名举报,称饿了么强迫商户签*合同,逼迫商户“二选一”,让商家苦不堪言。

酒店领域的“二选一”也到来。号称“3小时开一家店”的印度连锁酒店OYO自2017年底进入中国市场后,便开启了疯狂的复制模式,而其入侵的正是美团擅长的低端酒店连锁领域。据36氪报道,其接触的多位OYO加盟主表示,他们自己或同行的门店遭遇过美团下线,这等于强迫酒店老板“二选一”。

“这种为了争取或维持某种垄断而进行的消耗与伤害有时是‘杀敌一千,自损两百’,有时是‘杀敌一千,自损两千’,如果不能维持长期的‘*排他’,那终将只是消耗而无所得。黄峥在那封股东信中指出。

但对掀起“二选一”的巨头来说,这道算数题或许是,即便自损两千,己方也还余一万;杀敌一千,敌仅余一千,也就丧失了还击之力。

参考资料:

《财经》杂志:《京东阿里残酷攻防战》

腾讯科技:《狙击京东:天猫为什么发动“二选一”平台大战》

36氪:《OYO中国会迎来解约潮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