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0年,VC投向哪里?

投资项目技术上的突破与消费升级两个效应叠加在一起,作为投资人,我们也会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2019年12月4-6日,清科集团、投资界在北京举办第十九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作为行业年度最受瞩目的盛会,本届年会将携手行业知名学者与重磅嘉宾,解析政策趋势、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中国顶级创投力量汇聚一堂,围炉共话,迎战2020!

会上,天创资本管理合伙人洪雷,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强国金投资创始合伙人林嘉喜清源投资董事长刘建云联想之星总经理、主管合伙人王明耀创东方投资董事长、创始合伙人肖水龙鼎晖投资创新成长基金高级合伙人张海峰,围绕《行业选择,洞见未来》进行了圆桌对话,由华兴新经济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主持。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杜永波:大家下午好!我是华兴新经济基金的杜永波,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下午这一场嘉宾论坛的主持。组织方给我们一个命题,叫做行业选择,洞见未来,我理解为希望大家谈一谈比较看好哪些行业,怎样在这些行业里面进行投资和布局。

各位嘉宾先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大家讲讲最看好的一些投资方向,还有不太看好的投资方向,阐述一下自己或者所在机构的观点。

洪雷:非常感谢清科,让大家有机会交流。我是来自于天创资本的洪雷,从事投资行业十几年了。天创资本是完全成长于本土的投资机构,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是80亿元,主要的投资板块为高端智能制造、TMT、节能环保及新材料、医疗健康、消费服务等。

我们投资的领域越来越细分,主要投资阶段是在A、B轮,在对上述几个行业的投资中总结了一些心得和观点,非常希望和大家多多合作。

杜永波:A、B轮单笔投资规模是多大?

洪雷:大部分项目单笔投资规模在3-5千万人民币,但是偶尔投资额也会有上下的突破。遇到特别看好的项目,单笔投资额也会过亿。

季薇:我是华映资本的季薇。华映2008年设立,先做了两期美元基金,从10年开始,主要专注在人民币方向上。很幸运,经历了创业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起来的十年。我们的方向还是紧紧围绕着TMT整个方向的变化,布局从数字内容到移动互联网的各个流量入口,以及消费领域的投资。同时,在TMT对于企业和行业的赋能方向上,也有投资。

我们管理规模60个亿,投过160多个项目,退了30多个。投资阶段以A轮为主,有天使基金,也有跟我们成长起来的公司成立产业基金,以便于为企业更好的赋能。我们主要的投资阶段在3-5千万人民币的区间范围内。

李强:我是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在2012年建立,主要投早期科技项目,美元基金做了三期,还有三期专项美元基金,最近刚刚在南京又做了一个人民币基金,所以有七支基金。

之前几个合伙人都投过早期项目,2011年我参与投了zoom,等了几年才开花。还有一个创始人是吴军博士,facebook副总裁也是我们的一个合伙人。我们投的项目是有独特数据来源的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安全的项目,所以投的项目基本上从20万美金到200万美金左右,专项基金会投到1千万美金。

杜永波:你说创立于硅谷,那么现在是以投中国的项目为主,还是美国的项目为主?

李强:分别都在做,在中国做中国的事,在美国做美国的事,之间互动是他们自己的事

林嘉喜:我是国金投资的创始人。国金投资是我在19年前读大学本科的时候休学创办的公司,早年主要做互联网的并购,之后2006-2013年,拿着做FA挣的钱,自己投资了几十个天使项目,2014年以后把早期投资这一块业务成机构化,就是现在的投资管理公司。

我们一共管着12支基金,大概40、50亿左右,专注于早中期,目前投了接近200个左右的项目,主要投资的领域包含两大板块,以大消费为主,包括衣食住行,生死病死,娱乐、教育、医疗,新消费;另外还有一块是黑科技,就是人工智能,SAAS和大数据。

单笔的投资以500万到2000万为主,投过最大的一个项目是掌阅科技,现在已经在A股上市,还有医疗的安捷力,是做saas服务,以及消费领域的优剪。

刘建云:我是深圳清源投资的刘建云。清源投资的前身是深圳力合创投,主要是做科技类项目的孵化,2010年团队做了一个改制,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

我们主要是做科技类和中早期的投资,投资的领域包括广义IT,智能制造,还有清洁技术,还有一个小团队在做医疗健康,主要是新材料和IT的结合。截止到目前我们团队投过了200个项目,有20多个项目是IPO。我们分两类基金,一类是VC基金,一类是天使基金,天使基金单笔投资大概是在300万元左右;VC基金大概是在1000-3000万元之间。

王明耀:我是来自联想之星的王明耀,联想之星是专注于做早期投资跟孵化的机构,到今年刚好进入第12年。我们是2010年全面来做天使投资,到现在投了将近300个项目,方向上面一直关注前沿的科技,比如人工智能在2010年就开始投,那个时候概念还都没有,现在也有一些收获。

另外也一直在做医疗健康,包括生物技术,新药研发,以及新出现的一些医疗服务,这个开始很早,近两年比较热。

我们在2008年就开始做孵化,叫联想之星CEO特训班,是一个公益的项目,做了12年,每年投入一千万元,免费让创业CEO上这个课,到现在培养了1千名以上的CEO,市值加起来超过了一万亿。

我们是做天使和早期投资的,现在也有一些A轮左右的项目,投资额度应该在300万到3千万,因为我们投的项目很多是偏科技类,一般融资的额度会大一些。

肖水龙:我是来自创东方投资的肖水龙,从个人角度来说,算是一个投资老兵,因为1988年毕业到深圳工作时就开始做投资。当时工作单位是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后面成立了创东方投资,到目前投资项目接近200个,投资阶段在A、B轮的多一些,平均规模在3千万左右。对于早期的项目也会去涉足,所以也有一些天使基金,2014年专门设立了孵化器,叫深圳市创展谷创新创业中心有限公司。

由于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于工科和科技类企业比较多,因此叫做科创型和中早期投资团队,经历了从大而全,到小而精的投资方向转变,现在集中聚焦在四个方面:大IT、大健康、新制造和大消费。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产业,还是投资,我觉得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从物的角度来讲,可能是智能化,这是我们投资追踪的方向之一。从人的角度来讲,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健康、长寿,我称其为生物化,或者叫生物技术化,这也是我们所要追踪的方向。

张海峰:我来自鼎晖投资,鼎晖是一家国内比较老牌的投资机构,成立于2002年,经历了这些年的发展,鼎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家跨行业、跨阶段、跨区域和跨产品线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平台。跨阶段方面,我们既有聚焦成长期和早期投资的VGC创新成长基金,也有聚焦后期以及并购投资的并购基金;跨产品线方面,除了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外,还有夹层基金、不良资产基金、房地产基金、二级市场对冲基金,以及财产管理等产品线;跨区域方面,除了中国大陆的投资之外,我们还有东南亚的投资团队,印度基金,以及聚焦日本和美国的地产基金。

我本人所在的是创新成长基金,主要关注成长期和早期的投资阶段,主要方向包括医疗大健康、大消费(包括物流供应链),还有人工智能硬科技三大领域,主要投资的也是创新型的公司,包括互联网+带来的模式创新,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创新,以及出海和下沉带来的渠道创新。

我们基金15%的比重配置在中早期,包括A轮以及A轮以前,小项目可以投500万美金,80-85%的资金配置在成长期,最大的单笔投资额是六七千万美金,需要更大规模的话可以联合我们并购基金一起做。

物流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杜永波:在座的嘉宾有投天使阶段的,有投A轮和B轮的,也有投成长期的;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有投物流的,还有投生物化,人工智能、医疗和消费的,比较广泛。

华兴新经济基金从名字里面就可以看出来,我们主要投中国新经济这个方向,有三个主要的赛道:消费、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目前整体资产管理规模是47亿美金,主要投资成长期,投资规模在2千万到5千万美金,人民币大概在一亿到三亿。

今天这个论坛的议题主要还是要谈行业选择,刚刚各位嘉宾接下来请各位可以具体谈谈各自看好的方向,越具体越好,比如为什么看好这个投资方向,被投企业身上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

张海峰:当年我看物流也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在2011年的时候,我看到新闻联播说双十一爆仓了,当时国家刚经历四万亿的洗礼,很多行业是产能过剩的,既然有爆仓就会说明供不应求有机会,随后我就写报告说要把整个物流行业看一遍,尤其是电商催生的快递领域。

经过这么多年对物流的研究和投资,我们认为物流行业就是国民经济的血液,也是体现宏观经济各板块和赛道的晴雨表。中国现在物流的发展至今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面一共涌现出四波大的投资机会,鼎晖截止目前也一共投资了12个项目,完成了自身物流投资生态圈的搭建。

物流行业第一波投资机会是快递,最佳投资窗口期是2011至2013年,2016年之后进入退出期,主要的公司基本都上市了。鼎晖在快递赛道投了两家公司,比如百世,是在2010年投资的,17年完成上市。

物流的第二波机会是快运,快递是To C的小件,快运是ToB的大件,都具有网络效应。在快运赛道鼎晖也做了系统的布局,例如2010年投资了德邦,2017年完成了上市和退出。

物流的第三波机会是互联网+带来的模式创新,我们2014年初在A轮时就投资了闪送,获得了十几倍的回报。

第四波物流行业的投资机会是人工智能等带来的物流领域的科技创新,物流本身是一个科技属性非常强的一个领域。我们已经布局了三家公司,包括了在仓里面帮着人找货以及帮着货找人的两家物流机器人公司,以及跟车相关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还有末端的智能硬件领域,比如丰巢快递柜,我们也在A轮就做了投资。

杜永波:物流里面的科技创新,你觉得未来还有可能产生出像顺丰、四通一达这样大市值的公司吗?

张海峰:谢谢杜总,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科技创新在各行各业都有渗透,我们也看好科技浪潮给物流带来效率提升的机会,但这里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点:第一,实际上物流领域不同的智能产品替代人工的时点是不一样的,不仅要分析技术成熟度,更要分析对比成本效率的场景应用成熟度。比如说像叉车,我们觉得可能时点差不多到了,但比如说分拣机器人,我个人认为时点可能还没有到。

第二,物流领域里面有很多的科技创新,我们更多是看重科技创新的平台型公司的机会,也就是说公司掌握的是平台型核心技术,物流可以是其率先应用的第一个场景,但不是唯一场景,经过物流场景的应用打磨,其算法在应用中成熟后,可以将平台型技术移植到消费或者工业等其他产业中,这种项目是我们比较喜欢的。

如果技术只能用于物流领域,由于物流现在已经逐步形成巨头,实际上容易产生大客户依赖,必然带来了业务的独立性问题,业务拓展和站队问题,以及账期等问题,这对创新型企业发展不利。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积累的物流生态圈资源和业内影响力,来给技术创新的企业赋能,能使技术尽快率先去落地,在落地的过程中,不断磨合自己的算法,磨合自己的技术,然后扩展应用的行业和边界,这是我们最喜欢投的项目,也是我们能给被投企业带来的价值。

投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肖水龙:我们是科创型投资企业,A、B轮和中早期投资为主。投资选择的标准有哪些?

第一,一定是颠覆式创新,还有国内外领先。这样的企业竞争力就会比较强。

第二,没有一个风口叫做替代进口,但我们在选择标的的标准上确实有一条,如果他的产品能够替代进口,能够填补国内空白,这也是我们会优先考虑的。

第三,张海峰总提到,除了业务之外,积累之后能不能成为一个平台?这也是我们的想法和要求。

对应下来,就是“三大一新”行业,大消费、大健康、大IT以及新制造,新制造包括了新材料和智能制造。

有一些技术可能在国外不能实现,但是在国内可能会大行其道。比如视觉识别技术,我们也投了做一个3D人脸识别的技术公司,这个项目同样是在发展中,在新疆反恐的一些场景中已经实际应用,识别率比二维的人脸识别要高几个数量级。

总而言之,投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还是有自己的打法,坚定、淡定地往前走,不是简单地追风口。同时我们在投的过程当中,会为企业提供服务,提供上下游的链接。

第四是退出的问题,国家在推行注册制,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的改板,以及新三板的升级,这对创投行业来讲都是好消息,会使退出更快。除了上市退出,还有一种更需要做的是并购退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创东方就是边投边退,一些早期项目、A、B轮的项目,投了之后如果后几轮有机会,我们也会像其他同行一样尝试退出。募、投、管、退一定要上下打通,要协同。

王明耀:其实讲方向,还是要看一下行业,还是有一些驱动因素和明确的趋势在,比如智能化,这是一个明确的趋势。第二,新一代的信息化,比如5G不断的部署,不断的推开,这也是很明确的。第三,所谓的新进口替代,叫做好的科技要自主化。

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趋势,这几个趋势促成了一些很好的投资方向,比如说跟5G相关和智能相关的芯片里面的一些技术,我们能够有很好的技术把国外的替代掉,企业的客户不用愁,国家也支持,这是我们的一个明确的投资主题。

所谓驱动因素很多来自于政策,今年或者未来几年我们更专注由政策所导致的新医疗服务,用新的技术模式去赋能医疗服务。最后是所谓的人工智能,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不算是一个投资机会,慢慢变成一个基层的技术。

刘建云:我们自己由于有理工科的背景,对工业的应用就比较感兴趣,例如一直在关注激光技术的应用。按照我们的逻辑来判断,由于激光本身的特性,对工业的推动显然是一个急剧放大的趋势。我们主要是在创新激光和杰普特之间进行选择,前者市场营销非常强。

而杰普特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技术强,但是创始团队做营销,做商务,做运营不行。后来招商投了创新,我们由于对技术比较感兴趣,便投了杰普特,最后证明都对了,这两家公司都在科创板前后上市了。

我们不仅对激光器的上游感兴趣,同时对中游和应用也做了很好的研究。我们在十年前投了联赢激光,涉及到材料、工艺,涉及到客户产线的配置,到中游的时候不仅是一个设备了,实际上是一个对客户的解决方案,去年是8、9千万的利润。

杜永波:激光在工业应用里面,还有那么多的投资机会吗?

刘建云:我们一直都还在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随着产业升级而发展的应用,对中国来讲,它的应用领域是在扩大。所以我个人认为类似于这种工业的母业,工业的基础,工业的共性技术,还是有非常多的发展空间。

消费领域就是要省心、省时、省钱

杜永波:林嘉喜的嗅觉很敏感。

林嘉喜:我们不管是投消费,还是投赋能行业的科技项目,都希望把人类解放出来,不用花那么多的代价和精力在基础生活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去做一些兴趣爱好或者有趣的挑战。

杜永波:使人类“变懒”的科技。

林嘉喜:所以对消费来说,刚需、高频的东西,就应该物美价廉,甚至不要钱。我们投了优剪,目前剪一个头发只要38元。日本的首富是优衣库创始人,包括我欣赏的无印良品公司,核心就是省心、省时、省钱。优剪同理,省心、省时、省钱,剪出一个不错的头发。可以在线排队,现场剪20分钟,付钱,走人,没有人劝你办卡,花得差不多的时候,也没人让你再续钱,传统理发模式不合理,劳心,劳钱,劳时。

杜永波:总结一下,你还是比较关注投一些偏消费领域产品和服务:要质优价廉,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做到成本降低。

林嘉喜:都是服务于用户,服务于人类,让我们解放出来,去做一点有趣的事情,做一点创造性的事情。

李强:为什么我们投的项目是有独特数据来源的,因为在硅谷好多的早期项目是没有赛道的,我2011年投zoom,当时视频会议也不是一个像样的赛道,谷歌和微软都有视频会议,但是创始人对视频压缩的数字非常有经验,所以我们投了这家公司。

我们用七年多的时间,投了150多个项目,现在有7个独角兽,其中有一个公司是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办借记卡,把刚毕业的用户吸引住了,今年成了独角兽,15亿美金的估值,这个数据来源在当时是别人没有的,但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就是网上银行。

还有一个项目Grail,创始人是谷歌原副总裁,通过人类基因组分析来做癌症早期的筛查,可以早期筛查20多种癌症,他的数字来源是通过自己和大医院的合作。

银发经济仍存在结构性机会

杜永波:季总,听上去大家谈的都偏科技,似乎现在不太敢投TO C了,你还敢投吗?

季薇:现在的风口是在产业互联网,我们对风口的认知是不避讳也不追逐,一家机构的经验和方向是不可能随时换的。

中国前三个季度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量是8.3%,还是超过了GDP6%的增量,消费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引擎,这么一个巨大的人口基数,巨大的市场,谁也不能忽视,现在大家都说没有机会,或者机会减少了,移动互联网和人口带来的红利,都到了顶端,那机会在哪里?

肯定要找变化,我们做C端的投资一定要研究需求,需求就是人,人本身有什么变化,以及人的需求有什么变化,自然要看看这些里面有什么机会。

2018年中国50岁以上的人口有4个亿,70后也算是老年人,这就是在老龄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性机会,随着老年人触网率大大增加,除了养老和医疗服务还有很大的投入市场,针对他们的生活服务,一些垂直的平台都有机会。

从供给端来说,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创业公司供给还是很不足够。我们调研后发现,老年人在社交,在生活服务、旅游方面都有很大需求。比如上海的老阿姨,平均一年出游四次,每次都在5千元以上,这是很大的一个市场。还有内在提升方面,老年大学实际招生人数和报名人数的比例是1:4,这是供需非常大的不匹配。未来银发经济,大家可能会关注得越来越多。

另外在变化当中,不一定单以年龄或者是区域去划分,比如下沉,或是出海,Z世代或者银发,还要看人群的圈层和兴趣。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直播才有机会从短视频的红海中脱颖而出,这种形式对商品的展示决策有非常大帮助,所以直播电商才会这么快的兴起,其中主流平台今年的GMV预计有四五千亿,我觉得到2022年可能有8千到一万亿的市场。在所谓人口红利或者是互联网红利消失的状态下,还是有很多因素在变化,很多机会依然存在

我们应该关注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创业的机会所在,应该更多关注自己所切入的市场,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带来的红利,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洪雷:我们关注的大方向都差不多,比如产业升级。对于天创来说,更关注的是“突破”。

十几年前,你会发现国内企业不断提升的核心技术,往往是偏于工艺、应用及制造方面。而最近这几年,国内企业在很多领域的底层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比如新材料行业,我们投资的一家该领域企业在今年成功登陆科创板。谈到底层技术,今年天创资本还重金投资了一家研发商用磁悬浮技术的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在该领域实现突破的企业。

另外就是“场景”,我们愿意下重手去投资善于把技术和应用场景结合起来的公司。我们投资的另外一家科创板企业,是做遥感技术的,这家公司比较擅长把自身的核心技术与国内需求对接,业务既包含ToB,也有ToG,同时也比较擅长产品化,我们看好企业核心团队具备这样的特点,因而在A轮和B轮中持续加码,今年该企业首批科创板上市,也是“场景”中一个很经典的投资案例。

第三个是“叠加的效应”,在我看来,未来中国在消费升级中仍旧存在着很多机会,我国人均GDP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如果在提升的过程中能够冲刺成功,投资项目技术上的突破与消费升级两个效应叠加在一起,作为投资人,我们也会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天创资本投资过很多类似的案例,其中一家是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和3D打印技术实现个性化牙齿矫治的医疗器械企业。中国70后和80后牙齿矫正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而在国外该项统计数据则恰恰相反,因而大量消费升级+技术突破带来的机会正等待着我们这些投资机构去挖掘。以上是天创资本在选择投资标的中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杜永波:在会前,我替大家提前问了场上各位嘉宾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所在的基金还有没有钱?在座的各位都说自己有钱。

第二个问题是市场上的项目多不多?有人认为经济不太好,资本市场不太好,创新创业的动力减弱了,从我们自己的工作角度来说,还是在市场上看到了大量的项目,大量的创业公司在出现,所以还是持续走在创业创新这个道路上。

第三,到年底了,投资人是不是可以休息休息,不用那么忙,不用这么累,在座的各位都说自己工作很努力,很勤奋,天天晚上还在熬夜加班,看项目,所以不要怀疑投资人为了自己和LP创造未来利益的动力。

第四,根据数字来看,今年投的项目是跟往年一样,还是有差别?大家的回答有差异化,有的说确实是少了,有的说还是同样的按节奏在投。

从嘉宾们的发言可以看出来,大家看的行业方向还是挺有差异化的,反过来讲,其实在各行各业里面都有很多不错的机会,也有一些不同的投资人愿意在这里面进行投资和布局。

资管新规之后,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减少,整个资本市场处于一个相对来讲的寒冬期,但是我觉得从今天参加会议的嘉宾出席率,可以看出在创业投资领域和往年一样还是热火朝天。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大消费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