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汽车「后浪」上岸难:100份简历,18场面试,0个offer

“什么都会变的,汽车业就是(之前)变得比较慢。”小张说,“干任何一行都需要热爱,你连三年都等不了,还谈什么热爱呢?”

投了近100份简历,参加了18场面试,最后收到了0个offer。这是应届毕业生陈烨的春招“战绩”。

作为一所理工类211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硕士,陈烨没想过“找不到工作”这件事会落到自己身上。因为在2019年秋招中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春招被寄予所有的希望。

疯狂投简历,等面试,在多个城市里来回奔波成为陈烨的生活常态。他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最紧张的时候,自己一天内安排了3场面试,白天面试完,晚上还要在线写笔试。

从传统主机厂到新造车,陈烨几乎都投了一遍,但是绝大部分投出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没有音信。他甚至在网上寻找车企的员工,给他们挨个留言能否帮自己内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公司发布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2020年*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6.77%,求职申请人数却增加了69.82%。其中,汽车类相关专业应届生求职境况更难言乐观。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相关数据,2020年春节后十天,汽车行业的应届生需求跌幅达到66.5%。

往前数几年,汽车类专业还是“香饽饽”。自2009年起,麦可思研究院每年都会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5年和2016年,车辆工程专业都是十大“绿牌”专业之一,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

彼时,汽车行业的“黄金时代”还留有余温。无数怀着汽车梦的学子带着憧憬踏进了大学校园,期待毕业之后能投身汽车制造业做出一番成绩,却怎么也没想到,匆匆几年后,一切都变了。

一年20薪的好时候,没赶上

身处求职的围城里,陈烨一度怀疑企业是否真的有招聘的需求,找工作的压力也开始集中爆发。

有时候睡到半夜突然惊醒,他怀疑因为自己写错了联系方式,所以没能收到面试机会,爬起来核对了一遍又一遍,发觉没有错之后陷入了更深的失望。

他把简历改了又改,针对不同的公司做了不同的版本。但他得知,大部分岗位竞争的人数达到了数百人,能够得到面试机会似乎已实属幸运。陈烨对于薪资的要求不高,比起择业自己更想就业,“毕竟不能刚一毕业就失业了,感觉父母也没有办法接受”。

相似的一幕,同是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段旭也在经历。回想起整个秋招和春招的经历,她觉得自己正在经历25年来最难的一件事。因为习惯于提前做打算,早在大三时,段旭就为自己规划求职,以优异的成绩申请进入一家合资车企的预开发班。

按照计划,在完成语言学习和相关培训后,毕业生会优先和公司签约。但进入车间实习的经历让她打了退堂鼓,因为觉得能够发挥和学习的空间有限,拿到保研资格后权衡再三,她还是放弃了毕业进入职场的“直通车”,继续在学校深造。

谁也没想到,如今硕士毕业的段旭却面临着另一番境地。学历没能成为自己心仪公司的敲门砖,她成为了被企业挑挑拣拣的对象。几次面试中,面试官言语中透露出对自己的认可和鼓励让她觉得表现不错,她一度以为自己离拿到offer不远了,但最终这些机会还是和她失之交臂。

实际上,即便段旭当时坚持了另一个选择,也未必能逃脱今日的困境。2019年9月,一汽-大众2020届校招,几乎砍掉了所有机械、车辆等专业的招聘需求。在大众2020年高校预开发选拔项目签约情况说明中,大众表示今年汽车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汽车企业皆在进行转型调整。

来源:机械社区

当汽车行业躺着赚钱的日子成为过去,洗牌、裁员、退潮几乎席卷了所有主机厂,停项目减经费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裁员降薪的大环境下,车企们相继砍掉部分校招专业也成为企业节省开支不得已的手段。

备战了整整十个月后,伊文的考研之路还是以失败告终。伊文只用了十分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迅速投入求职大军。

按照伊文的说法,“我们这一批都没赶上好时候”。原本他以为凭借自己的热情和专业,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并非难事。但直到现在都没定下去向,他才明白,考研失败和错过秋招对自己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好时候”有多好?从业超5年的汽车猎头孙海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汽车人才市场最辉煌的时候是2010年前后,那时毕业的应届生去上汽,每年至少能发20个月以上薪水,“这在汽车行业是很少见的”。

孙海一边庆幸自己2016年毕业赶上了行业辉煌的末班车,一边言语中透露着生不逢时的意味,“现在经营正常的车企能保证13个月的工资,经营不正常,基本都欠薪发白条了”。

在车企与互联网间左右为难

比起还没着落的同届,本硕都就读985高校的一苇算是幸运地“上了岸”,虽然过程可谓艰辛。

去年秋招时,一苇去面试华为汽车相关的研发岗,但最后被拒。面试官质疑的是他为什么在研究生选课时选了三门不相关的经济学课程,一苇坦承是因为感兴趣,并且告诉对方为了取得理想成绩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以为没有一家企业会嫌弃学生知识储备多,但是面试官告诉他,华为想要的是能够在自己专业领域做深的人,三心二意不行的。

虽然两个月后换了一个部门,华为最终还是录取了他,但一直处于被挑选的位置,是一苇读研以来避不开的尴尬。“这两年智能驾驶发展得好,大家都想往这边靠。”像大多数学生一样,他也在研究生入学时选择了汽车电子,但之后还是被调剂来了偏学术的空气动力学专业。

“汽车行业很辛苦,我们方向在汽车行业里面也是比较冷门的,公司里不需要那么多做这个的人,真正高精的对口岗位又需要博士学位。”一苇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

师兄曾经劝他不要将这么多精力放在本专业上,“你这个专业不行的,你还不如去当销售。”一苇不服气,秋招时投了20多家企业。起初,他的目标是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哪怕是打擦边球也好”,并为此拒掉了上汽乘用车营销岗位的offer,“当时还是觉得专业不能丢”。

事实很快就让他尝到了挫败的滋味。一家传统车企为他提供了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但动辄加班、出差,忙起来甚至“007”的工作性质让一苇发怵,“如果是互联网企业那本来就有心理预期,车企还是不行”。

像一苇一样对互联网企业怀有复杂情感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一方面,他们看重互联网的行业势头和高薪待遇,愿意为此放弃传统汽车行业的稳定;另一方面,互联网和车企基因融合得*的新造车往往又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一苇告诉未来汽车日报,听说有同学要去某家头部新造车企业找工作,他导师立马说别去了,这家要垮。

不过对于有些年轻人来说,不用等到毕业,传统车企就从就业清单上被划掉了。

安东本科就读于国内一所普通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早在大二学校安排去主机厂参观实习时,他就打了退堂鼓。他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看到流水线上工人们机械式的工作状态,“夏天这么热,冬天这么冷,太辛苦了”,他打定主意要逃离这个行业。

来源:Unsplash

不辛苦的工作没那么好找。春招为了上岸,他也投了车企,但是最终选择了上海一家互联网企业做运营——工资每月7000元,是苏州一家车企给他开出的数字的两倍。

“和车间对比太鲜明了,我到上海面试时,一走进公司我就觉得这就是将来我要工作的地方,写字楼那么高大上,零食水果随便吃。”

汽车业拥抱“码农”

一苇最终能拿到华为的offer,自学编程的经历帮了大忙。

研二开始,他每天用两个小时自学C语言,这不算困难。只是遇到要求更专业的职位,他心里也没底,“我们和专业学编程的人框架其实不一样的,水平肯定达不到他们那个层次”。

但是他也清楚自己的优势是计算机专业的人不具备的,“技术运用还是为了控制车身运动,这个就很复杂了,不是了解代码就能实现得了的。”

传统汽车专业学编程并不是新鲜事,孙海表示,车辆工程和机械设计以前也需要学习编程,“只是很多人和老师都不是很重视”。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汽车专业毕业生,通过读研深造、自学技能等方式丰富自己,以提高日后在就业市场的议价权。

本科毕业后就走进企业的林旭认为,大学四年接触的学习内容很广泛,但没有深度。“我们会学汽车外形、汽车构造、发动机、汽车精细加工等”,但真正到实际行业中的某一个岗位,运用的专业知识非常少。

在同济大学整车专业就读的蒋文也有同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大三阶段才会正式分专业方向,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某一方向,读研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班差不多一半考研,一半出国读研”。

谈及现在汽车专业应届生就业的竞争环境,孙海表示,如果将一个岗位人才进行需求评分,满分10分,前几年因为缺人,只要达到5-6分就可以了。“现在可能需要9分左右的人,再用8-9分的人替代5-7分的人,所以被淘汰的人也多”。

与此同时,人才需求的风向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新四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各个角落,全球汽车产业步入变革的关键节点。传统车辆制造、内燃机与变速器行业受到冲击,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技术成为热点。

一位小鹏汽车的工程师向未来汽车日报透露,现在小鹏校招主要是智能网联方向,传统专业需求量不大,“这个阶段不主动裁人已是不易”。而软件工程师缺口较大,智能和AI的人才更值钱。

作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霸主,特斯拉最新释放出的招聘需求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在5月26日央视新闻的校园招聘直播活动上,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在线发布了55个包括软件研发、产品支持在内的应届生校招职位。陶琳透露,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的稳步推进,特斯拉中国将会招聘大量的研发人员。

特斯拉在线招聘页面 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需要大量的‘码农’”,陶琳表示,包括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团队在内,特斯拉需要很多本土化研发和软件人才, 研发更多贴近中国本土消费者需要的功能,以及车上的应用。

关于招聘要求,陶琳表示专业上没有限制,但是研发人员需要通过专业考试,“我们需要这个领域里面‘奥运会级别’的选手。”这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理念一脉相承。

早在去年9月,马斯克就曾表示,正在“中国打造一支重要的技术团队”,之后开放了大量的职位,这个团队不仅服务于上海工厂,也计划开发汽车软件。彼时他也明确表示不关心应聘人员的受教育背景,“学历无关紧要”,但所有候选人都必须通过核心编码测试。

正在消失的传统汽车专业

时至今日,安东对汽车的认知依旧停留在大学实习时那个破败的车间里。但在互联网企业工作了不到一年后,他试图重新回归汽车专业学生的身份——“裸辞”去德国读研。

这一驱动来自安东大学时的一位专业课老师,后者曾在德国留学,描绘过德国汽车技术的*,并且谦虚地表示自己是同校中国留学生里“混得最差的一位”。从那时开始,去德国镀金,“回来再不济也能当个老师”的念头在安东心中滋生。

此前,安东计划去了德国先读语言班,顺利的话一年之后他就可以拿到硕士录取通知,正式入学前到当地再找一份汽车相关的实习。

疫情打乱了一切。来了德国半年后,他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学校和附近。安东现在*能和汽车发生关联的事就是浏览车企的网站。在这个过程中,他坚定了要选择新能源方向,“你看那些车企网站上最显眼的位置,都摆上了新能源车,说明这是一个未来的大方向”。

大众德国工厂 来源:VW官网

嗅到了行业变化,高校也调转了人才培养的重心。

20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周赫对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回忆,清华汽车系大概在2015年、2016年时就改革了方向,专业设置向智能化、电动化倾斜。

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新增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紧随其后,不少高校的车辆工程专业也增设了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等课程。

“不止是今年的问题,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近年来对于车辆工程或者传统内燃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确实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在接受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对于传统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明显减少。

林旭也称,新能源和智能化专业在就业市场受到青睐,很多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导师也开始转变研究方向,从传统汽车领域转为研究电子及智能化领域研究。

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传统汽车专业会不会就此消失?

“做基础研究的人必须要有,否则行业会没有发展的根基”,孙海对未来汽车日报表达了他的担忧,做基础研究的高校老师都转型了,那传统行业更是难以恢复往日光辉。他很理解业内人士对转型的迫切需求,“很多公司校招不收机械、汽车这类专业的学生了”。

在徐向阳看来,“虽然传统车辆工程的人才需求减少了,但是在新四化相关专业的需求开始增加。”市场对于就业数量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对于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了调整。

转眼入夏,又是一年毕业择业季,走过数百年沧桑历史的汽车业又将迎来一波崭新的“后浪”。虽然实验室里大多数同学在今年选择的出路大不相同了,但从研一开始就想进入上汽的小张最终如愿收获了心仪的offer。

被问及有没有想对未来师弟师妹说的话,小张语气淡定,“现在车卖得不好,大家都苦,学工科就得苦中作乐”。他也羡慕当下事业单位的稳定、互联网的高薪,但是目前还没有想过转行。

“什么都会变的,汽车业就是(之前)变得比较慢。”小张说,“干任何一行都需要热爱,你连三年都等不了,还谈什么热爱呢?”

(文中除徐向阳外,其余受访者皆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