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谁在砸掉中年人饭碗

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只有始终让自己保持竞争力,才能安全渡过中年危机。

中年职场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未来在哪?

最近,上海48岁中年求职者给市长的一封信刷屏了。

他说,自己重点大学本科,知名外企履历,业务能力优秀还响应号召生了二胎,但是在求职过程中却处处碰壁,*的问题就是年龄歧视。

“大家空有一身本事报国无门,还要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他在信中称。

这样的情况并非特例,中年人遭遇的职场年龄歧视无处不在,每天都在以不同的版本重复上演。

一位知名HR(人力资源)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如果一个人35岁失业,还需要投简历找工作,那这个人一定需要谨慎对待,多半不会被录用。”

尽管这个观点有些以偏概全,但还是暴露出中年职场人的窘境:

HR担心35岁以上的人投简历找工作是能力不足;老板担心35岁以上员工精力不够,效率低下;新员工嫌弃35岁以上员工倚老卖老,缺乏创新;甚至一同进公司的同事也在谋划,公司一旦裁员,怎么才能让走的人是他而不是我。

更何况,35岁之后的健康风险、经济压力、家庭矛盾等都在急剧上升。

2021年4月6日,株洲中伟房产董事长游伟被检查出心肌缺血,因为自信身体好,他拒绝住院,结果四天后死亡,年仅45岁。

令人唏嘘的是,他曾在就医后自信满满地说,“钱还没花完,事还没做完,女儿还小,老婆还年轻,老天爷不收的。”

尽管其朋友圈展示的内容云淡风轻,但从媒体采访他朋友的情况可以看出,他所在的行业和工作并不轻松,过劳加班是常态,他甚至在拒绝住院后*时间还回公司开了会。

打工的中年人如此,创业的中年人也好不到哪去。

沙江创投投资人朱啸虎曾表示,70后在互联网消费领域已经失去投资机会了。随后他又在饭局中,当着众多创业者说,我不投资60后,引起轩然大波。

凤凰网副总裁岳建雄也曾直言,年轻人的优势在于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干劲有冲劲;中年创业者可能受困于家庭、事业、健康等多种因素,在职场上较为保守,也更浮躁。

“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

正如网络上所言,职场中年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为何如此被嫌弃?

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年龄歧视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年龄歧视定义为:以年龄因素对人进行分类和划分,进而带来伤害、困境和不公正待遇。

年龄歧视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偏见态度、歧视行为以及助长和导致陈规陋习的体制政策和做法。

联合国一项面向全球57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年龄歧视已是世界性难题,调查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个人有年龄歧视倾向。

报告中提到,年龄歧视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国家医疗负担加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工作得不到保障,心理疾病、死亡等问题凸显,而且还有蔓延的势头。“如就业、卫生保健、住房等领域,年龄歧视现象较为普遍。”

这份报告特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国家对中老年人的年龄歧视问题日渐加重,发生了不少人伦惨剧。

据媒体报道,新冠疫情以来,中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不仅受到社会歧视,还成为美国医疗体系的牺牲品,有上万老人在养老院死去,更多老人难以得到救治,只能自生自灭。

奥斯卡获奖影片、丹麦电影《酒精计划》中讲述了四位中年教师的经历,他们不堪社会、家庭、工作等多方面压力,选择借酒消愁。最终一位老师被学校开除死于海难,将精神不济、体力下降、家庭矛盾等多重压力下中年人的困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一度引发一些中年人的共鸣。有网友说,“由中年危机引发的焦虑病态已是现代社会的通病”。还有网友说,“如果你已经35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生活就是两点一线毫无新意,甚至陷入中年失业等大大小小的人生危机,看这部影片就会深有感触”。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在一些发达国家,随着老龄化的趋势加快,就业年龄歧视有所改观。

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联航要求空姐年龄不超过24岁,现在美航50岁左右的大妈级空姐随处可见;出租车司机过去在日本属于技术工种,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主要从事的工作,如今随着日本老龄化日益加重,很多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正成为这个行业的主力军。

但上述的改观,对于缓解愈演愈烈的年龄歧视而言只是隔靴搔痒。

国外曾经遇到的问题,如今在中国愈发严峻。

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本世纪末将达到49岁,但目前中国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公司平均年龄仅有30岁。两组数据中间的年龄差歧视意味着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曾在谈及35岁职场天花板现象时表示,员工正常是22岁本科毕业、25岁硕士毕业,从初入职场到独当一面还需要一段适应时间,职业黄金期仅仅10年,真正发挥价值也只有五年左右,这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太短了。

不管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互联网行业,需求不断更迭下带来的快速人才更替,需要建立在人口红利的基础上。在老龄化日渐严重的时代,这个算法就会出问题。

网络论坛上,曾经有两个海外博士毕业的“码农”夫妻发帖求助,让网友帮他们选择回国在深圳年薪百万的工作,还是硅谷薪水较低但稳定的工作。

论坛上有人给他们算了一笔账:

“深圳年薪百万,扣完税拿到手里76万(含公积金),扣除房贷,养车费用,孩子的教育费用,吃喝拉撒,一年1-2次的平民全家游,所剩无几。要是生俩娃,基本就是月月光的节奏”。

关键国内程序员职业生涯短暂,35岁就遭遇职业危机,这钱拿得并不长久。

而硅谷虽然也有像亚马逊等年龄歧视较严重的公司,但更多的公司很多50岁的码农依然在一线,而且假期福利比较有保障,“活着不累”。

从网友留言的情况看,拥有更少年龄歧视和更长职业生涯的硅谷,似乎得到了更多青睐。这也同时给国内相关行业敲响了警钟。

随着世代更替,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而不是一味付出。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全球配置的时代,高科技人才是各国争抢的对象。如果国内企业不能解决年龄歧视的问题,就不要怪年轻人用脚投票,选择去大洋彼岸。

事实上,无论是日本平成世代不出去工作的“废宅”,还是现在中国互联网上发酵的“躺平”潮流,都是年轻人在呐喊。

打工二代宁可去送外卖也不愿接父辈的班继续打工,结果就是沿海制造业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

互联网行业35岁年龄歧视,短期是中年人失业,长期来看也会对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既然35岁就失业,何必再去北上广打拼?

公司效率低下,根源不在于员工年龄,而是公司治理问题。优秀且可靠的中年员工,是一家公司的负担还是资源,取决于公司怎么用他们。

不过,年龄歧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阵痛,对抗35岁歧视,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要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2019年IBM战略转型,决定辞退10万名老员工。老员工们奔走相告,联合法律机构对IBM进行了数起诉讼,团结就是力量,最终IBM决定暂缓裁员决定。这并不是资本良心发现,而是美国在1967年就颁布了《雇佣中的年龄歧视法》。我国该项法律目前尚属空白。

其次企业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企业对员工知识更新有要求,本质上是职业技能是否符合发展要求的问题。例如,国企和专业研究所的老教授们都有返聘渠道,袁隆平团队的一个农机站站长李罗斌2002年退休后就被当地市委重新返聘工作至今。

1985年袁隆平对李罗斌说,“农技站栽培技术一流,以后有更好的品种,我都会放到农技站这来试种,我相信你们能做得好。”现在,李罗斌从退休到返聘又工作了19年,为杂交水稻试种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全社会要破除35岁退休恐慌。文章开头提到的给政府写失业求助信的上海男子,后来在就业中心的推荐下,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做了一个月,觉得不合适,所以没做了。”说明职场人在不同年龄段对自己的定位和心态也要作出调整。

无论在什么年龄,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时刻准备迎来事业的第二春。如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离职的中年员工,后来又都加入了这些公司的离职社群,共享经验、资源,共同成长。

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只有始终让自己保持竞争力,才能安全渡过中年危机。

就像《酒精计划》中的麦叔,尽管遭遇种种中年不幸,但还是可以在人生的沙滩上尽情起舞。

梁建章30岁创业,35岁退休,40多岁又重回一线工作至今,就更说明,年龄不是问题,心态和能力才是问题。

[1]《联合国报告称年龄歧视是一项全球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

[2]《35岁以下购房才算刚需?合肥房产新政是抑炒房还是甩包袱?》新华每日快评

[3]《工程师红利会释放吗?》经济金融思考

[4]《“用工荒”与“就业难”需同步破解》安徽日报

[5]《“招工难”“用工荒”背后:年轻人“嫌弃”制造业“偏爱”服务业》经济参考报

[6]《BAT“离职圈”生意:阿里+腾讯 专业运作的离职社群》豆瓣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大消费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