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未是我的大学。”
结束《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李诞,马不停蹄地赶场到米未。从《奇葩说》第五季开始,到今年的新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这已是他第四次常驻在米未节目的导师席上了。
也难怪李诞会在节目中打趣到:“马东老师的偏爱,让我每年都有和业界前辈学习的机会。”——此前身旁坐着的是蔡康永、刘擎等人,如今李诞又和喜剧、影视圈的“大佬”徐峥、黄渤、于和伟并排而坐。
而米未带给李诞的远不止人脉,马东在节目里的“吐槽”说明一切:“我们《奇葩说》所有的赛制,都在《脱口秀大会》上看到过。”同是语言类节目,《脱口秀大会》的成功确实脱离不了“前辈”的经验,在综艺制作领域,马东的丰富经验更非李诞可比,李诞开玩笑将米未称为“大学”,其实并不为过。
但是这一关系似乎正微妙地发生“颠倒”。
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爆火后,《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几乎成了喜剧综艺的标杆范本,脱口秀这一喜剧形式与笑果文化紧密捆绑。此时米未放弃已播出两季的《乐队的夏天》,推出新综艺IP《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其面对的已是近乎红海的喜剧综艺赛道。
尽管在新节目里,马东已避开了脱口秀这一形式,但仍无法阻止观众将节目中的漫才组合,与刚刚凭借《脱口秀大会》走红的“肉食动物”相比较。节目中,笑果的导师、笑果的艺人、笑果的节目,都成为了难以回避的话题。
从探路者成了后来者,马东最擅长的喜剧,却成为了米未需要面对的一个难解命题。
“探路者”米未
马东何止教会了李诞一人。《奇葩说》*季的播出与爆火,开启了国内的网综元年,而此后出现的语言类综艺,或多或少都借鉴了《奇葩说》的经验。
过去,一些成熟的喜剧团队往往采取的是以线下带动线上的策略。德云社的前身北京相声大会2002年成立,甫一开始郭德纲就打出“振兴小剧场”的旗号,让相声回归本源。晚德云社一年成立的开心麻花,也是从话剧舞台逐渐扩展至线上,形成了戏剧+电影+艺人经纪的商业模式。这背后有艺术形式本身的需求,当然也有媒介发展的时代性。
而《奇葩说》的成功彰显了线上语言节目的强大影响力,后来,笑果利用这一点,走通了线上带动线下的逻辑。靠着《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两档节目的火爆,笑果快速推进了对缺少脱口秀文化土壤的国内市场的“教育”,并且直接作用于线下脱口线产业的发展。
具体到节目内容上来看,《奇葩说》中的“上价值”,成为语言类节目的爆款密码。
辩论中,戏剧性、夸张的表达只是一层外壳,真正能够引发人们共鸣的,是背后对社会普遍焦虑的关切。从最早的“大城房还是小城床”、“要不要检查伴侣手机”,到第七季中“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热爱的工作令我头秃,要不要辞职”,《奇葩说》辩题始终没有离开年轻人的生活与焦虑。
回过头来看脱口秀,其破圈引起热议的关键,同样是其以喜剧作为武器,对年轻人的焦虑和困惑进行解构。性别不平等、外貌焦虑、职场困境、婚姻选择,这些当下社会年轻人关心的议题,也都高频率地出现在《脱口秀大会》各个选手的段子里。
再来看马东提到的“赛制”,《奇葩说》里被吐槽的开杠、导师捞人等环节,都被运用在了《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上。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吐槽大会》第五季的1v1环节中,一人一句的轮流互呛,几乎是“吐槽”版的“开扛”。
在议题设置与赛制设计上,李诞在米未这所“大学”里学到的足够多,并且在出师之后向“前浪”发起了挑战。
即将进入第八个年头的《奇葩说》,不可避免地落入到“综N代”的窘境之中。在豆瓣平台,前三季节目的评分都保持在8.5分以上,而第七季评分下滑至6.9。在口碑上,《奇葩说》也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辩题越来越琐碎,缺少“真问题”、爱情类题目成为主导、选手也很难带来更多的惊喜......
节目之外的舆论场,《奇葩说》也遭遇到不小的冲击,马薇薇、邱晨、周玄毅、杨奇函等明星辩手相继遭遇舆论风波。
与此同时,刚刚结束了第四季的《脱口秀大会》,还处于IP的黄金阶段。根据艺恩发布的数据,截至10月13日收官时,《脱口秀大会4》累计播放量就已超过25亿,远超前三季的12.8亿、8.6亿、14.7亿。并且在豆瓣平台,《脱口秀大会4》也获得了7.6的评分,超过《奇葩说7》。
米未求变
米未当然理解单个节目的生命周期,近几年,其将一大部分精力放在了IP的拓展上,2019年推出了《奇葩说》之外的另一档爆款节目《乐队的夏天》,依旧主打米未拿手的“小众”牌,让摇滚乐重新进入了大众视野。
当摇滚“老炮”拥抱“养成系”综艺,五条人、刺猬乐队、新裤子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火线蹿红,线下摇滚乐市场也因此迎来新生。根据大麦发布的2021年五一档演出观察,音乐节成了最受年轻人追捧的演出形式,观演人数占比高达42%。音乐节、Livehouse两大演出门类的观演人次,分别较2019年上升了173%和326%。
但摇滚乐似乎并不能像辩论一样,为米未提供长期的内容支撑。《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在热度与口碑上都有所下滑,*季豆瓣评分高达8.7,第二季下滑至7.3分。
究其根本,摇滚乐在国内至今尚数小众,国内的乐队资源也很难支撑一档综艺节目持续地办下去,在《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开播前,网上就有人感叹,乐队的知名度与*季不可同日而语。这也让米未意识到,他们很难让下一季节目比前两季更好看。
从现实层面考量,音乐工业尤其是乐队,与综艺体系有着截然不同的玩法。虽然在节目制作上,米未与摩登天空有着深度的绑定,但乐队无法成为米未最实际的资源,也让他们很难参与到乐队后续的操作中,并且从中分得一杯羹。
因此,暂停《乐队的夏天》这一成熟IP,米未将目光聚焦在了喜剧上。
马东在采访中表示,四年前米未签下即兴喜剧演员金婧时,就已经埋下了做喜剧的种子。而在米未的基因中,喜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马东是已故相声大师马季之子,合伙人牟頔曾是喜剧综艺《喜乐街》的总导演。
在市场上,喜剧也在不断制造着爆款。德云社、笑果乃至“赵家班”的实践,验证了喜剧综艺的潜力和价值,而东方卫视出品的综艺《欢乐喜剧人》更是做到了第七季。从早年的《曲苑杂坛》到历届春晚语言类节目,再到近些年不断收割流量的喜剧团体,证明了国人对喜剧一直以来的爱好;当下社会对“解压”“释放”的诉求,更为喜剧类综艺提供了大量观众基础,也呼吁着更多优质喜剧综艺的出现。
不过这同样也意味着,当马东重回“主场”,面对的已然是一片拥挤的红海。
“后来者”米未
喜剧老江湖马东以“闯入者”的姿态加入喜剧综艺战场,但节目形态的拥挤加上观众的审美疲劳,要卷出这片红海,留给马东和米未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曾经的“学徒”更是成为了值得被对标的样本,《一年一度喜剧大会》自开播伊始就不断被与《脱口秀大会》作比较。但仅从刚上线的两期节目中就能明显看出,不仅是在喜剧类型上避开脱口秀与相声,米未尽力在探索一条完全不同于笑果的喜剧综艺路线。
《脱口秀大会》与《吐槽大会》中,笑果的制胜核心是对“人”的塑造。
美籍华人脱口秀演员黄西曾说道,国外需要用八到十年才能磨合成熟,国内只用了八个月,“中国脱口秀爆发实在太快了”。而这一行业的快速爆发离不开明星演员的带动,周立波和王自健可谓古早明星,踩在前人肩膀上脱颖而出的李诞,更是凭借综艺傍身,将脱口秀普及。
炒CP、炒人设、爆金句,李诞及笑果对流量的把控可谓炉火纯青。
当年轻人陷入内卷苦不堪言时,李诞喊出了那句“人间不值得”;杨笠在性别议题中找到切入口,一句“这么普通,又这么自信”将其打造成最受争议的脱口秀演员。火起来之后,杨笠一年去线下演出的次数不超过十次,更多时间都在接广告、录节目,承受着巨大舆论压力的同时,在商业变现层面杨笠及其背后的笑果文化都赚得盆满钵满。
炒CP也是《脱口秀大会》常玩的手段,去年的“雪国列车”让李雪琴直接实现了身份的蜕变,从短视频博主进化为娱乐圈艺人。今年CP感最强的一对恐怕要数徐志胜和何广智,二人在节目中不断被包装为“南广智,北志胜”“脱口秀门神”,最终也分别拿下第三、第四的好成绩。
一切围绕“人”的运作方式,让节目迅速出圈,也为笑果积累起了一批有认知度、有粉丝的脱口秀演员。而这些明星演员在节目结束后,还持续贡献着对脱口秀产业的带动力量,以及为笑果变现的能力。
米未则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马东在一次采访中明确表达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不做“角儿”的节目。
这一思路在前两期节目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非常强调内容的“共创”,每段表现结束后还会邀请编剧发言,并不着重突出某位单独的选手。
目前节目中最出圈的内容为《互联网体检》,六分钟的sketch(素描喜剧)中涵盖了当下互联网中的诸多槽点——超前点播、下载限速、信息泄露等等。但这样一段内容的出圈,给市场留下印象的更多只是节目中的梗或者情绪,而不是演员。
相比起塑造喜剧明星,马东想要用内容取胜。结合当下观众的消费习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用更加短平快的包袱,直接简单地刺激观众的多巴胺,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笑。为此,马东引入了不少观众不熟悉的喜剧表演形式,如sketch(素描喜剧)、漫才、小丑戏,并在节目中对每类喜剧形式做了简单介绍。
一个想靠“造星”收割流量,一个想靠内容影响行业,很难评论孰优孰劣,但笑果与米未确实走向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道路。
笑果的商业化触手伸得更远,从新人培训到艺人经纪,线上的节目制作,线下的演出业务,笑果形成了脱口秀产业链的闭环。除李诞之外,庞博、王勉、杨笠等艺人也都可以独当一面,为笑果带来可持续地艺人经纪收入。
但时至今日,马东依然是米未*的“角儿”。虽然《奇葩说》也为米未积累下了一批明星辩手,但无论是“逻辑咖”黄执中、颜如晶,还是所谓“综艺咖”傅首尔、冉高鸣,娱乐属性并不抢眼,流量上稍逊一筹。再加上知识付费的大潮退去,辩手们的变现途径非常狭窄。此外,各种各样原因导致老辩手流失,目前米未旗下有较强商业化变现能力的几乎只剩下金靖。
米未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依靠节目招商,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奇葩说》从第二季开始招商规模便已破亿,到第五季,总招商规模已达15亿。第六季、第七季《奇葩说》都获得了京东的冠名支持,此次上线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冠名商同样为京东。
资本层面的反馈,能部分代表市场对这两家公司、两种道路的态度。根据天眼查数据,米未的最后一次融资停留在了2018年,投资方为红杉中国。而笑果文化今年3月刚拿到腾讯的投资,总融资轮次已达8轮,投资方除合作伙伴腾讯外,还包括南山资本、天图投资、CMC资本等。
马东教会了李诞如何做节目,但笑果的生意经,米未确实学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