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受够漫威“预告骗”了

漫威利用预告片溜粉,虽能将大众转化为粉丝,但终会回归圈层化。

“三虫同框”风声传出后,从未脱离过漫威粉丝的讨论。经过反复的辟谣与猜测,似乎真的要随《蜘蛛侠:英雄无归》的正式预告片成为现实。

作为较早被搬上大银幕的超级英雄,迄今共有三位演员饰演过蜘蛛侠。托比·马奎尔版的老三部曲在21世纪初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及角色本身的魅力,在全球斩获近25亿美元票房,也开启了后来美式超英电影的热潮,其中《蜘蛛侠1》是北美影史*部首周票房过亿的影片。

安德鲁·加菲尔德版的两部《超凡蜘蛛侠》,则是握有角色版权的索尼影业在漫威崛起后的一次竞争尝试,但因市场表现不达预期遭到“腰斩”。这也促成了索尼与漫威的合作,在“漫威电影宇宙”(MCU)中加入由汤姆·赫兰德饰演的第三代蜘蛛侠,前两部漫威版《蜘蛛侠》分别取得8.8亿和11.3亿美元的票房佳绩。

三代蜘蛛侠各有拥趸,如能促成“同框”无疑能拉满情怀、强势吸金。但官方似乎有意要把真相留到影院再揭晓,一边大力宣发吊胃口,还给《英雄无归》的预告片办了场发布会,一边三缄其口只放烟雾弹,几位主演在各类场合都严肃地否认过“三虫同框”。

坐不住的粉丝们只好对预告“逐帧解析”,试图挖掘证据。近期传言近乎被坐实,是因为在巴西发布的版本比其它国家多出几帧,决战场景里反派“蜥蜴人”似乎被空气打了一拳,再联想到这一幕中反派角色们诡异的面部朝向,两位被P掉的蜘蛛侠呼之欲出。

尽管是与索尼合作,但《英雄无归》作为名正言顺的第27部MCU影片,也表现出了这个系列一贯的“预告骗”特征。

使用假镜头及彩蛋暗示激起广泛讨论与期待,等到正片播出让观众们心满意足或失望而返,这套宣发策略在MCU席卷全球市场的十几年时间里屡试不爽。也正因为人们默认“漫威预告片不能信”,像《英雄无归》这样关注度高的新片才总会被提前“挖”个底朝天。

只不过,“狼来了”的把戏,玩多了难免不再新鲜。

1 预告片,漫威“黑历史”

在MCU开启的前一年,同样改编自漫威漫画的《恶灵骑士》还遵循着传统模式,将大部分精彩*镜头都剪到预告片里。上映后的落差感导致了滑铁卢,被吸引的观众在影院直呼上当,影片IMDB仅5.3分,票房2.2亿美元。

漫威影业反其道而行之,在预告片中穿插着正片里不存在的镜头。早期“电影宇宙”还未成型,假镜头尚不影响主线剧情和角色关系,比如《钢铁侠》预告里托尼·史塔克与“小辣椒”一吻定情、《钢铁侠2》预告里托尼教“黑寡妇”使用战甲手炮等情节没有在正片出现。

2012年的《复仇者联盟》完成角色联动后,漫威便开始广泛且刻意地使用“预告骗”手法,严重时会让观众无法从预告里获知影片的主要剧情。《钢铁侠3》多支预告都在渲染某反派,了解漫画的观众便认为该片将上演科技与魔法大战,实际剧情却相去甚远,一些误导镜头是专门为预告片拍摄。

这些操作没有影响影片市场表现,漫威开始在“溜粉”这条路上越走越远。2014年总裁凯文·费奇在MCU的新阶段发布会上,宣称“美国队长”下一部为《美国队长:毒蛇帮》,并现场公布影片LOGO,观众信以为真,等到发布会要结束时,费奇又突然改口说《美国队长3》的真正主题是“内战”,这在原著故事里是比毒蛇帮重要得多的“大事件”,台下迅速被欢呼淹没。

显然,粉丝们不会每次都得到一颗比原本更甜的糖,“预告骗”重灾区《雷神3:诸神黄昏》,不到2分钟的预告有6个假镜头:高人气角色洛基帅气抛出匕首,为他尖叫的粉丝们等完整场电影也找不到这个高光时刻;反派海拉捏爆“雷神之锤”的地点不在纽约而是在幻境里,地球是主战场的猜测落空;托尔驭雷降临时其实已经瞎了一只眼,预告竟然给他P了回去……

“防剧透”是漫威堂而皇之的理由。《复仇者联盟3》和《复仇者联盟4》两部关键影片的“防剧透营销”时至今日仍令人印象深刻,观众们在上映前夕纷纷调侃着要关闭朋友圈、卸载微博豆瓣等app,继而把影片热度抬至顶峰。

预告片也配合着这一点,《复联3》预告假镜头高达十余个,涉及到核心剧情的包括众英雄集结时有绿巨人身影(班纳开幕后就没变过身)、雷神在矮人星球举起手臂时手里空空如也(实际此处获得关键道具风暴战斧)、灭霸在最后一战中手套上的宝石只有两颗(已集齐五颗)……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会被《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所震撼,是因为我去影院时一无所知,我们想重现这种体验。而现在观众看支预告就能猜出故事全貌。”导演之一乔·罗素在谈到《复联4》存在故意拍摄的假镜头时,表示他们希望看预告和看电影能带来两种体验。

有人将此举视作“又当又立”,但也有观点认为,围绕预告片的解析与打脸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片方乐于见到影迷自发狂欢,粉丝的诉求还“养活了不知道多少博主”。

海量的预告解析、彩蛋挖掘的确是伴随MCU的一种特有现象,此类视频或文章的分析逻辑大致相似——根据模棱两可的细节,结合漫画原著中的信息,一通开脑洞后梳理出作品的具体情节走向。但由于漫威往往故布疑阵,“神预测”出现的概率远远低于“和空气斗智斗勇”。

MCU第三阶段结束不久,疫情改变了好莱坞生态,漫威连续推出多部流媒体剧集,和电影有所差异的是,剧集的每一集都可视作下一集的“大型预告”,但不论片方还是粉丝似乎都依循着过去营造噱头和过度解析的思路,终于在《旺达幻视》上迎来一次反噬。

该剧让福斯X战警系列中的原版演员出演“快银”,结合现实中的收购,观众普遍认为这代表X战警已经回归MCU。而根据漫画设定,剧中大量暗示都指向知名反派“墨菲斯托”。直到播到最后一集,粉丝们才意识到自己被耍了,快银和墨菲斯托都是烟雾弹,“墨菲斯托”自此成为一个梗,频繁出现在漫威后续作品解析的弹幕和评论里。

2 预告骗,从秘诀到累赘

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看,漫威有资本“溜粉”,乃至MCU的*成功,是因为建立了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新型关系,逐渐将“大众”转化成了自己的“粉丝”

迄今几乎所有漫威作品,都采用清晰鲜明的人物和简单易懂的叙事向大众发出参与这场“电影嘉年华”的邀约,并通过一部部影片展开循序渐进的推介,最终打造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虚拟亲密关系,比如不少观众会因为没几个镜头的钢铁侠去看《蜘蛛侠:英雄远征》。

复杂的角色关系和无处不在的彩蛋,则在激发观众的互动意识。映前预告、片中埋梗、片尾彩蛋……当观众开始围绕一部作品的方方面面进行解读,并带着主体意识逐渐参与其中,“大众”与“粉丝”之间的概念就会变得非常模糊。不会有人阻止看过十几部“漫威电影”的观众自称“粉丝”,即便他可能搞不清《毒液》和《死侍》目前和MCU没有关系。《复仇者联盟4》分明更接近粉丝文化作品,却取得了大众层面的商业成功,一度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

但不论如何注重与更多观众的“约会”,MCU所积累的庞大作品量依然在客观上形成了粉丝壁垒。“第三阶段”一结束,就不可避免地面临“逃坑”、“脱粉”过程,狂欢也随之从大众化回归圈层化。

目前第四阶段共3部影片,票房统治力都不如以往。《黑寡妇》首周刷新年度纪录后,次周末进账仅2585万美元,下跌幅度达67.8%,第三周跌幅依然有55%,最终成绩3.79亿美元。美国国家影院协会声称流媒体发行影响了影片数据,“院网同步实为大流行时期的产物,将与大流行一起被扫入历史中。”

上线流媒体,以及没有在漫威的第二大票仓中国内地上映,固然会对所有新作造成影响,但按照The-Numbers的测算模型,11月5日上映的《永恒族》就算处于理想状态,实际收入也低于过去《惊奇队长》《奇异博士》等新角色首作上映时的表现。

漫威的一项改变是在流媒体平台Disney+推出联动性更强的剧集,至今已上线5部,它们却都表现出更明显的粉丝化特征,见证“美国队长退休”的《复联》观众并不在意“猎鹰”已成为第二任美队,而电影《奇异博士2》与数部剧集的关联,可能会在影片上映时造成理解障碍。

这样的背景下,再用刻意的“预告骗”来抬升期待,让产品与观众反复“提前互动”,或许只会招致大众反感。被粉丝解析出来的“三虫同框”早已成为《蜘蛛侠:英雄无归》的*看点,并在公众层面传播,其影响力大于《旺达幻视》里的快银和墨菲斯托,如果本月这份期待未能成真,漫威恐怕会遭受巨大口碑反噬。

预告片从1912年诞生起,本质还是把电影里*质的东西呈现出来。也曾有从业者告诉毒眸,“预告片是电影宣传的核心物料,在剧情上要规避精华,在卖点上可以完全施展。”

面对繁多素材,做预告往往会面临三个层面的难点:揭露故事的程度,如何体现品牌或明星效应,保证真实性和可信度。过去的漫威模式在影史上太过成功,品牌效应太强让它能够为了不揭露故事而牺牲掉真实性。某种程度上,这成为了一种能规避掉难点的投机取巧,把要点提炼乃至二次推广移交给所培养出的观众们,多少有些本末倒置,既靠预告吸引了眼球,又无需进行艰难的取舍。

当漫威电影渐渐回归到圈层文化中后,惯用的“预告骗”或许也该被扫进历史。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毒眸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影视视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