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卖一辆亏6.5万,没人造得出廉价特斯拉

自研为车企带来的优势是必然的,但风险和挑战也是必然的,对于朱江明来说,他最不缺的,就是对于创业这件事的耐心。

“我们不玩概念,我们也不讲故事”。

这是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前两年的时候给零跑汽车设定的基调。时过境迁,不讲故事的新势力,不仅消费者看不上你,资本市场也很难看中你。

3月17日,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而这一次不同,朱江明造了一个全新的词,以及写了一个新的故事——全域自研

在招股书中,零跑15次提及“全域自研”这个新词。展开来说,零跑是这样解释的:“我们自研自制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中的所有关键软硬件,实现了底层接口、算法和数据通讯协议的统一,该独特的模式及能力构建了,可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复用的平台化电子电气架构和整车架构。”

但全域自研的代价则是,去年每卖一台车,净亏损就达到了6.5万元。这对于一个目前产品主打5-20万元价位的新品牌来说,无疑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还记得去年7月,朱江明曾在宣布公司零跑2.0战略时透露,公司未来目标包括“自动驾驶技术三年内超越特斯拉”、“2025年整体销量达到80万辆”等。而如今站在港交所门前的零跑,更需要认知自己的真实位置,以及“全域自研”在未来更大的风险。

一、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2015年,我在西班牙旅游,看到街边有许多Twizy雷诺电动车,我意识到中国有这么大市场,为什么没人做?”那一年,朱江明的身份还是安防巨头大华股份的创始人之一。据说,在决定造车后,朱江明和大佬们打高尔夫的机会中,得到了高人指点,让他先去造跑车。

果然,2019年7月,零跑汽车开始交付*款量车型S01。当时,零跑给它设的产品定位是“智能纯电动轿跑”,但不管从外形还是尺寸来看,它更像是一台“老年代步车”。2020年,S01只卖出了1125辆。

紧接着,零跑又推出了两款产品,微型车T03和中型SUV C11。在出师不利的情况下,零跑借助微型车市场的热度,在2020年攀升至了11,391辆的销量水平。其中,售价6.89万元的T03,占到了10266辆。随后的2021年 ,零跑的C11也逐渐放量,与T03一起为零跑贡献了43,748辆的交付量。

2021年的这4万多辆成绩,全都是零跑拿钱“砸”出来的。

根据零跑汽车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经营亏损分别约为7.31亿元、8.695亿元、28.68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和28.457亿元。从产品上市开后的这三年来看,零跑已经累计净亏损约47亿元。

不过,这个亏损的数额和蔚来和小鹏比起来,算是少的了。据蔚来的港交所文件显示,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蔚来的净亏损却分别为112.96亿、53亿、18.74亿元。而小鹏汽车则稍微好一点,据小鹏的2021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为-15.95亿元,而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为25,666辆,相当于每卖出一辆车,小鹏汽车就亏损约6.2万元。

但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产品主打5-20万价位的零跑,和产品主打15-30万价位的小鹏,亏钱的水平不相上下。零跑去年亏了28.457亿元,卖出了43,748辆车。也就是说,零跑去年每卖一台车,净亏损就达到了6.5万元——与小鹏的卖一辆亏6.2万元,相当接近。

理论上,我们所理解的低端市场都是走量赚钱的买卖,而中高端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肯定是不如30万以上的高端车市场。但在单车亏损方面,主打低端市场的零跑比打中高端市场的小鹏更能亏,实属意料之外。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的原因是,零跑把卖车赚的钱都砸到研发上了,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据零跑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公司总收入分别约为1.17亿元、6.31亿元和31.32亿元。其中汽车及部件销售为主要收入。2019年、2020年、2021年汽车及部件销售总收入分别为1.17亿元、6.16亿元和30.58亿元。

而在这三年里,零跑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及7.40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306.4%、45.8%及23.6%。作为对比,2020年全年,小鹏汽车的研发占总收入比例达29.5%,蔚来为15.3%,理想为11%。2021年,理想研发占总收入比例12%。(小鹏和蔚来暂未公布2021年财报)

但比较遗憾的是,零跑所提出的“全域自研”概念,在现阶段还没能直接转换为市场竞争力。从财报给出的其企业和产品销量排名看,零跑只能“勉强地”挤进前五名。

比如在“行业概览”中,零跑列举了全球前五大纯电动汽车公司的销量排名,零跑位列第五名。从这一排行榜的定语可以看出,比亚迪、宝马、理想汽车等等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品牌,就直接被剔除了。最后,就只剩下特斯拉、蔚来、小鹏这类单品结构单一化的纯电动汽车品牌。

再比如车型销量方面,零跑并没有选择乘联会的销量口径,而是选用了所谓的“向C端客户出售”的销量数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把比亚迪、广汽新能源等品牌剔除在外。

卖车这件事,零跑现在确实还不太擅长,但要谈及自研,零跑可就跟你较真了。

二、自研,是不是无底洞?

对于零跑而言,这次IPO*的需求是:拿更多的钱、做更多的自研。

据零跑汽车介绍,此次募资预计净额中的40%将用于新车型、自动驾驶技术、三电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研发;25%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25%将用于扩张业务和提升品牌知名度,其中包括于2023年前往欧洲市场开设海外旗舰店等海外业务;10%用于运营及一般公司用途。

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布募资额,但从比例上就不难看出,零跑所构建的“全域自研”很需要钱。不可否认的是,零跑在自研这条路上,已经跑在很多新势力前面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投入。

在零跑提供的一张“自研自制的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版图中,可以发现:除了内外饰以及电芯以外,零跑几乎在所有板块都采取了大量自研。其中包括像电机、减速器,连车灯系统都是自研的。

零跑将自研的价值,分成了三块:1、越级产品;2、研发效率;3、成本优势。这其实,也已经构成了零跑的整个商业模式:通过大量投入资金和资源做研发,然后推出配置越级的高性价比产品。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实现规模化效应。最后,在营收和研发投入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点。

但自研的问题就在于:一是,你自研技术,能否比成熟供应商提供更好的体验?二是,自研的成本和风险压力,能否自己一个人全扛下来?

首先说体验方面零跑目前并没有展现出多么出彩的智能化体验。

像目前在零跑C11上,也仅仅是提供了自研的ACC(自适应续航)、LCC(车道居中辅助)功能。相比之下,“蔚小理”都已经推出了自研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而零跑暂时还没能实现该功能。

“虽然,零跑的智能驾驶是硬件+软件自研,整体很稳定,但是细节感受差了一点。”新能源汽车分析师刘泽竑向虎嗅表示,在智能驾驶功能的实际驾驶体验上,零跑C11暂时还不如同价车型奔腾T99的Tier1供应商的方案。但他觉得这是好事,“说明底层know how,他们在自己搞。”

而体验上不来,很可能是卡在了研发人才上。据财报显示,零跑汽车目前有超过1000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3.9%。作为参考,截至2021年底,理想汽车的员工规模为11,901人,其中研发团队有3400人,占比约29%。而小鹏汽车这边,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研发团队人数超过4000人。

但零跑与小鹏、理想的自研体系又有些不同之处。零跑的策略是——一开始就把自研的范围覆盖得足够全,然后再逐个深入。而不是像其他造车新势力,把一个细分技术吃透,再扩展到更多领域。

但这也是一个风险,打个比喻:一个学生,门门考试都是75分;另一个学生,数学每次都是满分,但其他考试只有60分,甚至还有不及格的。那显然是后者这样的特长生,会更容易让人记住。

再说成本方面,零跑目前面临*的挑战,就是上游供应链的价格波动。

3月19日,零跑汽车宣布:受原材料价格上涨,零跑C11宣布涨价,涨幅2-3万元。零跑的调价幅度,在比亚迪、欧拉、小鹏等国产新能源车企中属于增幅较大的一家,一度赶上特斯拉的涨价节奏。

这与零跑的“全域自研”无不相关。像零跑,目前所有的电池系统都是自研开发的,涵盖设计、仿真到产品测试的整个过程。除了电芯是采购的,整个电池包的制造和组合都是零跑自己来做。再包括电驱,零跑S01和T03上用的,是他们自研的电驱系统Heracles集成了电机、减速器及电机控制器,后来又推出了“盘古”油冷电驱,搭载在零跑C11上。

总之,在很多其他新势力依靠供应商采购的关键零部件上,零跑做了大量的自研。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整个采购的成本减少了,研发的效率也提升了。但是,研发的成本反而更高了,而且上游供应链的成本压力,直接反馈在了你的研发、制造的成本上。

除了成本的波动之外,技术的更替,也需要自研方来承担压力。零跑现在自建浙江金华工厂年产20万个电池包,以及25万台驱动电机。而按照招股书的信息,零跑正在研发碳化硅材料的高性能、800伏规格的电驱系统,这意味工厂产线也需要随之调整。

总而言之,零跑所提出来的“全域自研”,必然是一个烧钱的*洞。但相比很多车企把钱烧在了营销和服务等领域,零跑这样的新势力,算是走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写在最后

自研为车企带来的优势是必然的,但风险和挑战也是必然的。

对于朱江明来说,他最不缺的,就是对于创业这件事的耐心。他曾经说过:“造车就像长跑,过程一定很漫长,希望有一天零跑能像丰田、大众那样有上千万辆的销售规模。”

现在,无非就是缺点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虎嗅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