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汪峰在《时光里》对“老无所依”的吟唱,有着歌者天生的浪漫。但在现实中,“老有所依”与浪漫无关,甚至说格外残酷。
随着我国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趋近,“养老”成为所有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近年来,无论是中央高层还是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均持续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政策。今年4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更是明确提出,要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支持社会力量补齐服务供给短板。
4月21日,备受关注的个人养老金相关制度终于落地。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或为12000元,后续相关部门将根据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上限。
消息一出,引来各路围观与讨论。事实证明,人们对于关切自身养老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着极为敏锐的反应。
但未来自己的养老方案如何制定,并没有标准答案。事实上,“一万个人眼里可能有一万个养老策略。”
01、谈及养老,年轻人抗拒,中年人焦虑
当被问及养老问题时,念念会觉得问的人不安好心,“我还有大把的青春,谈养老是不是早了点?”念念是新兴人类,喜欢日本动漫、经常cosplay。在她看来,“养老”这件事一点都不符合她的人设。因为不在意,甚至在工作的7年间有2年是未缴纳社会保险的状态。
“35年后的事情谁能预料?我现在生活得挺好,为什么要提前担忧未来的事?再说65岁才能拿退休金,太遥远了。”念念一脸无所谓,“与其现在节衣缩食就为了65岁后的体面,不如现在体面地活。”今朝有酒今朝醉,事实上,和念念一样想法的人不少。
重庆的小维相对更传统,他认为养老是父母辈最该考虑的事,“我现在还年轻,难道我不该先搞定我父母的养老,再谈自己的吗?毕竟离我65岁还有几十年,完全不用着急。”
保险经纪人随一很怕碰到这类观念的客户。随一是六年前加入保险公司的,在此之前,她的想法和小维相似。而在系统学习、接触大量客户后,她发现,“现在年轻人对寿险、健康类保险的认知已经相对理性并接纳,但对养老产品大多持抗拒态度。”
“人要体面地享受晚年,其实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强大丰饶的内心,二是要有一定的财力储备。”随一说道:“现在年轻人崇尚活在当下,经常‘月光’,认为30多年后的养老问题离自己很遥远。”
“中国有句古老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提前打算,单纯依靠社会保险及个人储蓄,可能很难支撑未来的养老生活。”
相比之下,上下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面对养老更多是焦虑。“孩子学习投入无上限,父母年龄大了又到了疾病高发阶段,自己的养老问题不是没考虑过,是心有余力不足。”41岁的笑尘无奈说道:“之前还和朋友讨论过退休金的问题,像现在北京人均退休工资只有4000多点,根本不够用,怎么办?”
为此,笑尘曾咨询过多家保险公司的年金产品。“去年我40岁,爱人38岁,年金可以一次交清,也可以按年、按月交,后一种方案我们每个月加起来要交8000多元,一年就需要投入近10万。虽然65岁后每个月每人能拿到6000左右作为养老补充,但就现在而言还是压力太大。”
“最重要的是,这期间我不能生病,不能失业,否则后果很严重!”笑尘的焦虑还有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年职场危机非常现实,我不能保证有持续的赚钱能力,如果手里有一些现金储备用于应对突发情况,内心会踏实些。”
02、“老大难”的养老问题,正迎来新拐点
虽然有人不在乎,有人焦虑,但这并不代表养老问题不重要、可以不考虑。
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比高达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相比2010年,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
很明显,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持续加深。这也意味着,更可怕的未来在等着我们。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5年,我国 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28%;65岁以上人口将突破2.8亿,占总人口的20%。到2050年,老年人预计将达到5.2亿,约占总人口的48%,高龄老人约占10%,老龄化加速。
这么大体量的老年人,该如何安度晚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组调查数据颇能反应我国的养老现状——我国多数老年人选择的是居家和社区养老两种模式,并形成了“9073”的格局——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平安人寿的调研发现,居家养老痛点明显。比如养老资源焦虑、财富焦虑、尊严失落、子女负担、孤独等心理困扰以及健康误导、就医问诊困难、专业上门护理难寻、失智易受护工欺负等。
尤其是在本轮疫情里,很多处在隔离状态中的独居、重症、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均出现生活不便、救助无门的情况,变成了“沉默的少数”。有关报道显示,沪上约有九成老人无法享受原本享受的居家照护服务。虽然这种极端情况并不常见,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年人居家养老所展现出来的痛点日益明显。
老龄社会带来的养老工作迫在眉睫,养老保障的缺口也亟待补足。奥纬咨询一份关于中国人身险市场发展前景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只能填补不到一半居民对于养老支出的需求。此时,第三支柱的补充日益迫切。
何为第三支柱?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探索建立了以“*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第二支柱”职业养老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但“三支柱”的发展并不平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大陆地区三支柱规模分别为8.3万亿元、3.54万亿元和4亿元,其中,*、第二支柱占比分别为70.02%和29.98%,第三支柱则聊胜于无。
好消息是,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未来第三支柱迎来重大利好。
“我国很可能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人口负增长,比联合国的预测提前了十年,人口的变化加速了我们要构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
“2018年,第三支柱只是在保险行业试点,做的是商业养老保险,更新版的制度则横跨几个金融行业,除了保险业以外,在账户里可以进行一些资产配置,配置一些公募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建立账户持有人就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配置产品,这对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业都是利好的消息。”
03、谁是第三支柱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公司具有养老功能的产品主要有年金和*险两种”,小莹在友邦保险工作七年多,她和团队先后帮助数千家庭配置过保险产品。“但其实对于被代理人而言,这些产品本质上都是为老年的自己强制储蓄。”
在传统的认知里,50岁以上、家庭收入至少百万的人才会考虑年金产品。但小莹的经验则是,“一定要在我们‘造富’能力强的阶段进行规划。比如30-50岁的年龄段,每个月投入2000元,在期满后,可以选择将年金和满期金转入*账户,让资金稳健增值。到期后可按照养老需求灵活领取,以提升养老生活品质及补充健康费用支出。重点还在于与之配套的医疗服务,给老年人带来更便捷、贴心的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小陈是她的一个非典型客户。“家庭月收入只有1.6万元,上有老下有小,每个月基本上是月光。”小陈对「子弹财观」说道,“小莹在了解我们家的情况,专门定制了每月1600元的养老计划。”
其实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小陈。“目前我们夫妻两收入水平都不高,好在没有房贷,相当于每个月强制存下收入的10%,对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但在我们老去之后,有这笔钱作为养老金补充,内心会踏实些。最主要的是,以后孩子的压力要比我们现在大得多,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争取不成为孩子的负担。”
想离孩子近又不想麻烦孩子,是不少中国老人的朴素想法。这种特殊国情正成为保险公司险养结合的突破口。我们以大家保险“城心”系列养老社区为例,其养老社区多位于城市核心区或主城区,和熟悉的生活圈仅有“一碗汤的距离”,老人既可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也方便回家、访友、子女也可以随时探望陪伴。为了兼顾医疗需要,社区周边1公里内至少有一家综合型医院。
老年人居家安全及康复服务同样值得关注。一位年过七旬、曾做过胃切除手术、不慎在家跌倒过的陈奶奶,对运动既期待又恐惧。经全面评估检查陈奶奶身体状况,平安管家居家养老服务为其定制了“辅助器具+30天康复”的方案,并对其进行膳食指导,给出运动建议和上门康复等。最终,陈女士实现了运动愿望,重新融入家庭。平安专业的服务和人性化关怀让她格外感动。
如果说年金+服务的方式是“轻养老模式”,那么,随一所在的泰康集团养老产品则相对“重”得多。2007年泰康保险提出医养结合概念,启动养老社区业务布局,将虚拟的保险支付与实体医养康宁服务相结合,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了长寿、健康、富足三大闭环,为满足长寿时代长者的医养需求提供筹资模式与服务平台。
不过相对于友邦50万保额“门槛”,泰康保险养老社区的门槛高出4倍。“在泰康缴纳的总保额达到200万的消费者,可以优先入驻养老社区,另外还有300万和500万元两档。入驻的标准和服务会有不同。”随一说道。
作为资深的保险经纪人,随一对客户群体有着比较深的了解,“目前泰康养老社区的服务对象基本上呈现出高知、高收入、高净值的特征,他们对于社区养老的理念是接受的,并且对于医疗服务有着极高的要求。”
而大厂运营出身的小莹,则比较擅长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配置合理的产品组合。在与客户沟通中她也发现 :“现在人们对于养老金看法千差万别,比如有的企业主,会觉得几百万不够用,而一些收入略低的人则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规划。”
在她看来,“个人养老金在收入大于开支时,要有一个工具把这笔剩余的收入平移到未来,给未来的自己花。否则到退休时再做会很难。”
除了购买保险公司的养老产品,一些有理财经验的消费者往往更愿意自己亲自打理。全职妈妈、拆二代、高知的小曼是有着20余年理财经验的“老股民”“老基民”。在2021年,她亲自操盘的资金年收益达到30%以上,要知道,去年整体的行情并不好。不过也是从去年开始,她的配置计划里出现了养老年金产品及养老FOF基金等产品。
她最近也在看终身寿险,“交费期满一定年度后,现金价值可以按3.5%的增速逐年递增,也可增长至终身,时间越长,现金价值越高,即能抵御人生的风险、兼顾养老财富的储备,同时还可以传承,在自己老去后,孩子不用缴遗产税等。”
04、结语
参考美国的发展情况,或可预测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未来空间。
华夏理财投资研究部总经理助理邓文硕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美国个人退休账户(IRA)总资产达到12.21万亿美元,是1975年起步时期30亿美元的4070倍。而截至2020年末,美国养老金构成中,以IRA为主体的第三支柱占比为42%,而同期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约3万亿元。从这一点上看,中国养老第三支柱上升空间巨大。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尤其是跟养老需求有天然连接的金融机构也正在成为解决养老困境的主力军。正如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所言,“做一套完整的养老管理体系,一般的金融科技企业是鞭长莫及的”。这也意味着,未来,只有在金融保险、医疗生态和科技领域等多条赛道的持续深耕和积累的企业,才有与第三支柱一起腾飞的资格。
当前,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这些拿到“入场券”的企业,有望在未来爆发出极大的潜力,形成商业化养老支柱产业,为政府分担巨大的社会养老压力。
10516起
融资事件
1368.34亿元
融资总金额
6382家
企业
1947家
涉及机构
183起
上市事件
1.06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