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四朵云」的较量

这是所有云服务商的机会。目前,大环境下五十年一遇的机遇期大门打开,谁赢谁输只看努力了

中国数字经济已经到了市场起飞的临界点。其中,在数字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云服务产业,如今也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根据Canalys 6月初公布的数据,2022年*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1%,达到73亿美元,领跑全球云服务市场的增长。另有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显示,未来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预计会以30.9%的复合增长率继续高速增长,2026年将达到1057.6亿美元。

云市场的蓬勃前景也投射在企业端。2022财年财报显示,阿里云全年总收入在抵销跨分部交易前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01.8亿元,8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6.36%。需要指出的是,2022财年阿里云EBITA盈利11.46亿元,其也借此成为中国*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

盈利前景进一步激起新兴玩家的兴趣,他们在资本推动下纷纷下场:随着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正式加入云市场大战,半年后快手也传出即将下场的消息。同时,传统优势企业也在摩拳擦掌,利用自身技术特点探索发展之道,巩固自身地位。

目前看,以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为首的传统云服务商,依然存在*优势。问题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云服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都试图在存量市场中获取优势,寻求新的发展蓝海,以便实现弯道超车。

另一方面,自2006年机器学习理论问世并迅速在中国以图文处理为抓手发展开来,16年过后AI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千亿美元的大生意。而越来越多从工业企业一线反馈的需求,告诉我们AI与产业互联网的结合时机已到。

因此,AI与云的结合,从2021年开始成为中国云服务企业关注的焦点,而新兴力量和领军的四朵云之间,也在积累竞争力的本源。不过,目前从竞争态势上看,新兴力量远未成熟,AI与云的发展前景,还要看占市场八成以上的中国“四朵云”之间的较量。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阿里云:从全到精

阿里云在国内的小日子开始变得不好过了。

虽然,国内市场阿里云依然牢牢把持着头把交椅,市场份额超过37%;阿里云营收也实现连续八年增长。但是,要知道,鼎盛时期阿里云国内市场的占比曾超过7成,随着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细分企业云服务产品诞生,抢占了它的份额。

除了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阿里云也已经不是增速最快的云服务商了。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年收增速已经超过20%,但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位居市场份额第二位的华为云市场份额达到18%,且年度增长达34%,屈居第三位的腾讯云年度增长也超过30%。

显然,这让阿里云异常紧张。毕竟,目前阿里云已经被阿里集团看作正在成型且可以影响到长远发展的第二条曲线业务,被寄予扛起集团未来发展大旗的希望。

而且公有云市场即将迎来巨变。除“四大巨擘”外,目前以字节旗下火山引擎等为代表的“搅局者”正试图抓紧一切机会俯冲到云计算市场。另外,不惜成本、砸钱圈地的独立云厂商也在抢夺垂直细分市场的空间和机会。

所以阿里云最近几年的危机感一直很强,他们的技术研发脚步从未停下。

实际上,阿里云是从云服务市场崛起到现在一直坚挺的*一家国内云服务商,已经经历了三代云服务技术上的进化。因此,阿里云积累了庞大的经验,可以利用这些经验推动自身在云服务自研技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平心而论,当下阿里云遇到的问题,基本核心是大而全的产品方针造成。

纵览阿里云发展路径,其能有当下的江湖地位,与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崛起密切相关。中国企业需要云服务这个信息化基础设施来辅助完成*轮信息化的时候,阿里看到了机遇,融合万网之后推出了阿里云。

同时阿里云做了很多市场普及工作,甚至为了教育客户,还曾推出很多低价产品。当然,也正因为有阿里云在前面不停地普及和宣传,后来者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等才有了凶猛追赶的契机。

可这样操作的后果,是阿里云把自己当成了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基础设施,跳入贪大求全的模式框架之内。

在当下客户需求越来越精准,尤其是AI在产业领域普及思潮到来的时候,这种大而全却不精确的技术累积策略,急需改变。这也成了2022年阿里云自内而外的改革动力。

2022年4月,阿里云经历了一轮人事调整和迅雷不及掩耳的业务划分。以往被分散、面对众多行业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线,现在被浓缩成6个重点行业和16个地区。

此外,阿里云开始重视产业客户需求,利用自研能力强的优势推出定向的服务产品和技术。其中,飞天是中国*自研的云操作系统,单集群可达10万台规模,千亿级文件数,EB级别存储空间,将遍布全球的上百万台服务器连接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去年11月,Gartner发布2021年IaaS+PaaS综合解决方案记分卡,阿里云在全球得分第三高。

为了更好地贴近AI的云服务需求,2021年阿里云判断通过软件定义方法,基于传统、以CPU为中心的计算体系架构做优化的范式已触及瓶颈,为此,开始从数据中心的内部体系结构开始做革新,从以CPU为中心的“马车时代”,向以飞天操作系统+CIPU为中心的“汽车时代”升级。

所谓CIPU,是为新型云数据中心,尤其是算法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它向下接入物理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快速云化并进行硬件加速;向上接入飞天云操作系统,管控阿里云全球上百万台服务器。

这被看作是阿里云未来十年发展的基石。

华为云:软硬一体

6月15日,2022年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顺利召开,期间华为云 CEO 张平安发表“共创新价值,一切皆服务”主题演讲,揭示了华为云未来几年的技术路线和发展蓝图。

2021年,华为云是公认增速最快的云服务商,也是中国云服务企业变革的代表。据3月份孟晚舟在华为年报发布会上透露的数据,2021年华为云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34%,占总收入的3.16%;2020年,华为云收入150亿元,占总收入的1.68%。

华为云能有这个增速跟华为整个集团的背景,以及华为对于产业互联网的重视分不开——其中有华为整个集团从拓展B端市场来弥补消费市场损失的考虑,也有华为一直以来奉行的研发*位,以研发带动业绩发展的思路。

毕竟华为为了弥补消费者产品方面的损失,已经大力拓展B端业务,甚至为此组建了煤炭、汽车等十几个军团,针对不同行业,研究把AI与通信5G等技术结合应用在产业端的方案和策略。

刚刚结束的峰会上,华为云发布政务、煤矿等5个行业aPaaS服务。去年,华为云发布开天aPaaS,将华为自身30多年及全球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沉淀在华为云上,让开发者不必重复“造轮子”,快速实现行业SaaS创新。

这其实体现了华为在云与AI结合方面的思路。

一方面,华为希望利用自己服务多家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经验,通过树立典型研发行业,取得行业AI一线应用的数据和算法,以定制化、产品化策略,生产相关领域具有压倒性技术的产品。

另一方面,华为在利用技术研发,想方设法降低相关企业部署云服务和AI的难度,加快AI在产业领域布局和发展的速度。凭借深耕通信,在软硬件上的造诣,从安全性到网络通道,华为的云服务让这些客户安心。

由此,华为提出了“数智融合”。所谓“数智融合”,是数据价值重塑的引擎。为实现“数智融合”,华为云会以AI驱动数据治理,让数据自主有序地流向可以产生*价值的地方;让数据在AI开发过程中无缝流转,使AI开发更高效。

为此,华为云着力打造数智融合云平台,打通数据治理生产线、AI开发生产线,构建统一的开发环境、统一的元数据管理、统一的存储,让数据开发效率由“周”级提升到“小时”级,大幅降低数据存储成本,让数据和AI开发进入现代化生产。

与其他云服务商不同的是,华为有生产能力,有产业互联网部署经验,这让很多产业互联网客户对华为的信任度很高。

作为传统的ICT和终端设备制造企业,华为业务涉及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产品繁多,流程复杂,拥有海量数据。在开发工业aPaaS服务的过程中,华为将自身在工业领域沉淀的经验融入其中,成功打造贯穿产品生命周期流、生产营运价值流、价值变现流三大主业务流的数据底座,让数字技术与自身业务深度融合。

比如,一家汽车企业存在电池生产工艺优化需求,相关工艺涉及1000多个制程,华为云数智融合帮助企业快速把电池生产线的运行数据、企业经营的业务数据、电池的使用数据汇聚到一起,与AI训练同时开展,使得AI模型可以实现快速验证、迭代。

这成为华为云在软硬一体路线上找到突破口的重要手段和抓手,也是华为云竞争力的体现。最新消息显示,刚刚结束的大会上,华为云还发布了15大创新服务,试图利用技术优势推动竞争能力再次上扬,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腾讯云:把SaaS做到*

跟华为云、阿里云不同,腾讯的社交媒体优势是腾讯云*特色。因此,腾讯云是在互联网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发力,尤其重点提供互联网营销能力。

去年7月12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腾讯云副总裁张晔表示,腾讯云的SaaS+AI技术已经成为服务各行业的数字化引擎。

而从去年到现在,腾讯云不停发布各种与合作伙伴共生的产品,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利用腾讯社交流量池的优势,建立起营销拓展方面的平台或者SaaS应用。

比如去年腾讯云联手小鹅通推出一款新产品——“腾讯云企业直播”,使得企业最快一分钟便能搭建专属直播间,打通与微信和企业微信生态,实现与用户的深度运营。

再比如微赞宣布与腾讯云鹊桥iPaaS成功联手,将搭建直播与企业管理云端一体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助力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营销……

在最新发布的财报中,腾讯表示,凭借在自研互动娱乐及视频聊天服务中累积的经验,以及低延时网络基础设施优势,愈来愈多的基础CDN客户使用腾讯视频点播、直播及实时通信解决方案,成为腾讯云重要的收入来源。

而这些功能和技术,恰是腾讯搭建营销SaaS服务体系的核心。

其实,腾讯在AI领域采取的策略也承延自之前,将AI能力融入SaaS发展之中,形成自己的优势。目前其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在政务、金融、教育、交通出行、医疗、智慧零售、工业、能源等领域,与9000多家合作伙伴共建,形成超过400个行业解决方案。

尤其是金融方面,2016年7月,腾讯宣布开放金融云。经过了六年的发展,如今,腾讯金融云提出了“1+4+5”的数字化转型架构,旨在为金融业提供合规、安全、创新的云服务。

当前腾讯金融云以云基础产品与能力构建了安全可控的云平台,并在此之上搭建移动中台、业务能力中心、数据中台、AI中台作为支撑体系。

在场景方面,腾讯金融云将自身积累的C端和B端丰富场景开放给银行等,助力金融机构实现与产业端和消费端的连接。换句话,腾讯云正在利用消费群体资源优势,为金融企业带来流量上的协同效应,并针对产业链中的商贸、物流等主流场景提供配套的智能化应用。

看清企业SaaS应用需求总体趋势后,腾讯云发现与其费尽心思做一些爆款的应用,倒不如为这些公司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并联合他们打造服务客户的一张技术和产品网络。

这就是“千帆计划”提出的前提和根本。

一方面腾讯云从摸索中看清了自己必须努力的方向。SaaS应用的发展,需要依托PaaS平台,提升应用软件的开发效率。尤其是以容器为核心的云原生应用,正在以功能模块化、组件化的方式来兼顾软件产品的标准化和企业需求的定制化。

企业的需求千变万化,但平台不能为每个企业耗时耗力地定制产品,因此平台必须通过与其他行业SaaS软件服务商的合作收集用户需求,从中总结出模块功能,并将其固化下来,成为其他专业软件公司可以开发应用的基础。

这就是PAAS平台的意义,也是腾讯云现在正在发力的方向。

这意味着腾讯云在拓展SaaS领域时,不必追求整个产品甚至解决方案的标准化,而是尽力做到功能模块的标准化,一个标准化模块满足一个特定的功能,然后以标准化组件的方式,帮助合作伙伴通过多个模块的“拼装”,构成个性化解决方案。

这样的定位,才是腾讯云在AI领域应有的角色。

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低碳升级的背景下,腾讯云打动客户的能力就是可以快速实现互联网营销。比如,其助力玲珑轮胎,打造了智慧营销云平台,通过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连接了300家经销商、1.5万家加盟店。

而腾讯云还能通过理解客户行为,精准触达需求;基于库存、渠道与门店销售数据,优化排产计划。同时依托大数据和云端的强大算力建设数据中台,腾讯云为工业富联、富驰高科、三一重工、玲珑轮胎等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支持,助力各行各业降本增效。

百度智能云:融和AI能力

知名管理学家科特勒曾说过,所有的增长背后必然有客户,否则增长的设计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数据的不断产生,业务的不断互联网化,让越来越多企业哪怕是制造业企业也可以用数据的方式存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一体的数智化转型就被很多企业提上了日程,由此,解决制造业云服务的需求也成为所有云平台竞争的关键。

而这早就被百度云看到,并依托自身 AI领域十几年的技术研发以及搭建飞桨AI学习框架的过程,逐渐找到了将AI技术与云服务相结合的基点,成为中国首屈一指支持AI部署的云服务提供商。

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十几年坚持在技术领域投入,尤其是近几年平均技术投入占比超过20%,接近甚至超过华为,百度想在新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几乎不可能。

很长时间内,这些研发费用没有转化为业绩,百度没落的声音不断。然而,很少有人看到,这家企业正在重新构建核心能力,“研发投入21.4%、民营企业500强研发强度*”、“AI专利连续四年申请量授予量国内*”等背后,是百度在AI领域的悄然发力。

对于智能云业务,经历多年发展,尤其是飞桨平台的成熟和百度AI大脑的不断完善,百度智能云在融合AI和云服务基础上已经在业内产生竞争优势。

最新的Canalys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整体同比增长45%,百度智能云同比增速5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外,最近工信部发布2022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百度智能云旗下工业互联网服务品牌“开物”首次申报即入选“国家队”。

而百度AI应用平台“飞桨”,也已经成为国内AI技术开发的*平台。《中国深度学习软件框架市场研究报告(2021)》对深度学习软件框架厂商进行了多维度分析,结果显示,百度飞桨竞争力综合*,在应用能力、技术能力和生态能力层面均具备显著优势。

关键,飞桨平台不仅开源,还因为百度将AI领域的40多万个案例注入其中,成为离国内企业应用最近的一个AI学习框架,凡是在中国做AI技术与生产一线开发的企业,都可以在飞桨上找到各个行业AI应用的案例,简单调整就能快速部署,进而产生生产力。

比如广汽本田依托百度智能云工业视觉智能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本田全球*家引入了智能质检技术的子公司。

这套基于百度工业视觉智能平台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全流程、图形化、零代码的AI视觉模型生产,帮助广汽本田获得了视觉数据管理、图像数据标注、视觉模型训练、模型预测、模型下发等一整套能力。

在百度协助下,广汽本田的自动质检系统可自动识别多达6款车型,以及同一款车型的不同车灯配置,准确率高达99%,完全替代了以往的人工,甚至准确率还有所上升,最终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结语

“现在中国企业正在经历数智化转型过程,这个过程本是为了让中国企业协同共生,让每一个组织降本增效,提高中国商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理解用友创始人王文京的话,所有云服务商的竞争力都应该从这里体现。

所以,企业推进基于数智化的商业创新,包括产品与业务创新、组织与管理变革,需要突破技术、商业和成本三大障碍,呼唤能够便捷实现商业创新的平台,“使能”商业创新简单、便捷、大众化、社会化。

这也是所有云服务商的机会。目前,大环境下五十年一遇的机遇期大门打开,谁赢谁输只看努力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一点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相关企业

云计算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