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成了当下内娱的“综艺一哥”。
针对这个称谓,他在近期羊城晚报的采访里表现得很谦逊,直言“没有所谓的综艺咖排行”“只是我专门做综艺节目录得多”。
观众也确实越来越容易在综艺里见到他:前脚在《萌探探探案2》《非正式会谈7》常驻,后脚又去了新一季《奔跑吧》《向往的生活》串场,还有一档《打卡吧吃货团》正在录制当中。
杨迪与非正式会谈
只是,综艺里的熟面孔似乎越来越固化。两年前毒眸(ID:DomoreDumou)感叹过内娱综艺咖的匮乏,而两年之后,观众看到的在节目里插科打诨的还是同一批人。
综艺MC并不好当:在演员、歌手、短视频博主们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综艺录影棚之后,需要有这么一个角色把控全场的节奏,在合适的地方加入笑点,或是见好就收、选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对于流量日渐下滑、国民爆款越来越难诞生的综艺领域来说,如何将内容本身做得更有趣,是综艺团队需要长久努力的方向——而综艺MC担任的角色,或许也无限接近于把内容引向“有趣”的那个人。
01、真人秀需要MC
MC是综艺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实际上这两个字母的含义相当宽泛。
一种说法是MC指“Microphone Controller”,即“控制麦克风的人”,这意味着“MC”既能指饶舌歌手、主播,也能是综艺里的控场造梗担当。而放到综艺节目里,广义上来说,日韩综艺语境里的“MC”指的是节目中所有的常驻嘉宾。
如果要把这个意思收窄,“MC”又单指熟知综艺录制流程、极为擅长做出节目效果的综艺咖们。在韩综里常担任这类角色的是国民度极高的刘在石、姜虎东、李秀根,台湾综艺里也有吴宗宪,以及《康熙来了》的熟面孔小S、陈汉典等等。
小s在《康熙来了》
内娱在MC领域人才匮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电视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对于当时的电视台来说,比起“综艺”,他们制作的电视节目更应该被叫作“娱乐栏目”。
1990年3月开播的《综艺大观》,是这个时期文娱栏目的代表。从节目类型来看,它更像是一台联欢晚会——小品、舞蹈、相声都是这个节目里登台表演的内容,牛群冯巩《小偷公司》、奇志大兵的《楼上楼下》等经典小品,都是在这档节目里受到一片好评后,才搬上春晚舞台。
在这种设计下,小品、相声等节目各自承担了完整的逗笑观众的职责,所有节目之间都有完整的台本编排,MC更多的时候只需要承担报幕的工作,将所有节目串联起来,按照台本完整顺利地录制下去。
之后,综艺节目的娱乐性质得到强化,内容也从原本的科普、答题变到增加了更多游戏环节。《快乐大本营》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虽然它仍然是棚内的嘉宾访谈游戏秀,但“快乐家族”在节目录制中已经有了完整的人设性格,能够让观众通过节目感受到每个人的魅力。
“快乐家族”
周更综艺的录制经验,加上《快乐大本营》的高收视率,让“快乐家族”的主持人们成为了具有国民度的综艺MC。《向往的生活》总导演王征宇,就曾经高度评价何炅:“他抵得上一个现场导演团队!”
等到韩综模式被全面引入内地,“真人秀”概念兴起,综艺从录影棚走向外景地,录制难度加大、阵容变得豪华的同时,现场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传统的娱乐栏目会根据台本按部就班地进行录制,而真人秀追求“真实”,节目要将嘉宾们的性格特色展现给观众,又不能呈现得无趣且尴尬,自然需要引入能制造笑点也能够随时控场的MC。
何炅在《向往的生活》协调氛围
这对综艺MC的要求也在提高。MC的能力需要十分多元,知名的综艺制作人王伟忠就说过:“一个好的GAGMAN,你要会插科打诨,会逗哏、抖包袱,你要对人情世故、对各种事情有自己的态度,要饱读诗书,要亦庄亦谐,重要的是要会即兴表演,会察言观色,该说话时说话,该下梗的时候下梗。你要知道非常多,但是又要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来娱乐大家……”
02、内娱为什么没有MC?
在腾讯那档选拔GAGMAN的节目里,何炅在节目前采中提到:“当你要做一个节目的时候,其实你能想到的人也不多,这就让我们的很多节目变成要根据能请到的大咖,再来决定这个节目是什么样子。”
但实际上,缺乏MC的现状,与内地综艺的发展脉络分不开关系。
谈及MC缺乏的现状时,综艺导演缪缪认为之所以造成当下的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MC不被尊重和重视,二是内地的综艺节目,也缺乏MC的培育土壤。
“综艺咖”在内娱的语境微妙,更像是一种对演员、歌手不务正业的“嘲讽”。白敬亭因为《明星大侦探》走红,但当时在电视剧中的表现并不突出,被不少网友指为“综艺咖”。2019年王嘉尔在自己的生日会上说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戴着帽子,说到一度哽咽:“人家一看我就说'他不是那个综艺咖吗?'我想遮住自己,想让他们看看我的舞台听听我的音乐。”
白敬亭回应“综艺咖”
更何况,《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明星真人秀的成功,证明了影视演员入局综艺的可能性:他们已经通过影视作品积累了知名度,又鲜少将生活暴露在大众面前,观众对其的真实性格抱有天然好奇。而当时也正是内娱流量的黄金年代,一个粉丝量足够大的流量明星就能成为收视和商业价值的保障,自然没有必要为了节目效果,邀请人气不够高的综艺MC。
缪缪告诉毒眸,综艺嘉宾片酬的考量基准,一方面是行情和流量,一方面是建立在国民度和口碑基础上的“咖位”。像杨迪这类搞笑为主的综艺咖,拿到的片酬仍是“中档”标准。
MC不被认为是一种职业,甚至在不少的综艺嘉宾心中,它也只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手段。沈腾有自己的电影和喜剧事业,郭麒麟要讲相声和演戏,《认真的嘎嘎们》选手锤娜丽莎和许天奇,也都是歌手意外走上谐星道路,“如果能靠音乐吃饭的话,谁又想靠搞笑曲线救国呢?”
锤娜丽莎:“我只想唱歌”
另一方面,可以供MC积累节目经验的场所,也在急剧减少。
内地综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牌的冠名和赞助,这就意味着节目在策划阶段,就要考虑陈述收益、商务变现。做过《花花万物》系列的优酷制片人匡思禹曾在采访中对比和台湾综艺的差别时提到,一档综艺是否好看固然重要,但在大陆语境下,不是评判的*指标。
这就意味着,综艺制作公司和平台在面对品牌方时,仍然要以最能保证收益的方案为主。放知名度不高、有潜力的MC新人在多个节目里练手,几乎是种奢望。
此外,摆在MC候选人面前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在登上《中国达人秀》之前,杨迪靠拍摄搞笑视频走红网络。当时这类网络红人,还没能孵化出完整的商业化机制,但当下短视频行业已然今非昔比,签约MCN、直播带货条条大路摆在面前,红人们也不止奔赴娱乐圈一条路可走。
杨迪在《中国达人秀》上演出
近期经常在综艺里露面的李雪琴,走红是从《脱口秀大会》选手开始。而现在这类素人踏入娱乐圈的“刷脸”节目,也并不多见了。
03、MC的坑,怎么填?
随着流量们的泡沫被吹散,内地娱乐圈的风向也悄然转变。流量明星不再被认为能撑起一档节目,频繁的“塌房”事件也让他们变得没有那么“安全”,更何况在降本增效的口号指引下,砸钱邀请大量明星显得性价比不高。
片酬相对较低、综艺效果又好的职业MC们,成为了行业寒潮下“接活”最稳定的人。
但是,在综艺节目都在呼唤他们的时候,综艺MC们也“分身乏术”。有些节目效果很好的演员,会因为害怕影响影视剧形象显得相对谨慎。原本主业就不在综艺的MC们,也很难同时承担多档节目的录制工作,像近期跑《独行月球》路演的沈腾,近年来的常驻节目几乎就只有《王牌对王牌》系列。
沈腾《王牌对王牌》
综艺MC的培养需要时间,综艺市场的需求却迫在眉睫。两年前《认真的嘎嘎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办起了综艺咖选秀,但最后节目热度在当年并不突出,选手们也没能打出足够的名气。
缪缪提供了一种普遍“解法”:“找德高望重的演艺圈大咖当话事人镇场子,搭配有比较丰富综艺经验和综艺效果的副MC控流程。”
品牌赞助商需要节目的顶层设计,在MC人选国民度不够高的情况下,大咖艺人坐镇能够更好地奠定节目的基调,为品牌方所需的气质背书。《五十公里桃花坞2》配置了汪苏泷、李雪琴、辣目洋子三个擅长接梗和活跃气氛的艺人,又让宋丹丹这个认知度高、资历深的行业前辈坐镇,就属于比较经典的嘉宾人选配置。
辣目洋子、汪苏泷、李雪琴
同时,没有唱跳舞台又想拓展知名度的爱豆们,成为了不少节目组更倾向于选择的类型。有些爱豆自身形象与演戏没那么契合,转型为综艺人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选择,韩国Super Junior组合的金希澈,就是JTBC电视台《认识的哥哥》的常驻MC之一。
这类爱豆自带粉丝流量,在招商时不至于让品牌方质疑,更容易收获在多档综艺里历练的机会,前Nine Percent成员黄明昊,就是经常在各类综艺里“串场”常驻的偶像之一。
另一种在近年越发流行的解决方案,是彻底把节目做成“熟人综艺”。
对综艺不熟悉又不擅长社交的艺人,在没有职业MC的情况下很难打开自己、产生节目效果,但如果本身在生活中就有长久的感情积累,登上综艺节目总会流露出打动人心的细节,“离婚综艺”《再见爱人》成功的背后,就是嘉宾之间数年的生活感触。
这类节目的典型例子是今年上半年的“黑马”《欢迎来到蘑菇屋》,选择07届“快男”选手作为嘉宾,既有全民选秀时代留下的高认知度,又有艺人之间超过十年的友情基础,最终呈现的节目效果自然广受好评。之后推出的0713“团综”《快乐再出发》,也在没有职业MC的情况下收获了9.5的豆瓣高分。
《快乐再出发》
在各类综艺纷纷降低成本的大环境下,微综艺、衍生综艺等尝试,似乎更容易成为MC新人们“练手”积累经验的舞台。芒果TV的新人主持齐思钧,就因为在《明星大侦探》衍生节目《名侦探学院》中的表现收获了粉丝——比起一上来就指望他们在大型真人秀“挑大梁”,或许从这类“小”节目逐渐积累经验,是个更好的选择。
与其制造S级综艺,现在的内娱,更需要多制造几个S级综艺MC。
10515起
融资事件
1368.34亿元
融资总金额
6382家
企业
1946家
涉及机构
183起
上市事件
1.04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