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70岁,华科走出一支创投天团

这所名声卓越的学府从风雨中走来,累计培养了逾70万各类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巍巍华科,迎来了自己的70岁生日。

10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将正式登场。坐落于武汉喻家山麓、东湖之畔,华中科技大学又被称为“华中大”、“华科大”,但学生最为亲切还是“华科”。穿越70年的峥嵘岁月,这所名声卓越的学府从风雨中走来,累计培养了逾70万各类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悠悠七十载,这里走出了无数杰出科技圈和创投圈校友——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天通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国机集团董事长,以及7位华为副总裁、3位海康威视创始人、微信之父……甚至因为学生入职华为数量众多,坊间被戏称为“华为的娘家”。

七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走出校园,华科人依旧对母校满怀感恩,正如龚虹嘉曾提及,“我曾带着女儿回到学校,告诉她,爸爸能有今天的成就,与这个校园息息相关。”他和海康威视,堪称华科校友惺惺相惜的一个缩影。

堪称最牛校友圈

这些创始人都来自华科

华科到底有多牛?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由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而来,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也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放眼中国高校江湖,华科对于外界而言可能仍然有些陌生,但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其中,前身之一华中工学院成立于1952年,那是上个世纪中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建校基础为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而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则是新中国第一所城市建设高等学校,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中南建筑工程学校。

官网介绍,华科原三所学校既传承了百年老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又体现了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与共和国同频共振的红色基因,历经中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两次大调整,见证了中国高教事业的两次大发展,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目前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其中8个学科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而在中国商界和科技圈,华科人的身影所处可见。其中,最为创投圈津津乐道的便是一群华科人缔造中国安防巨头海康威视的故事。

1986年,龚虹嘉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而海康威视的创始人陈宗年、胡扬忠,都是龚虹嘉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2001年,出于对同学创业激情和理想的支持,仗义的龚虹嘉没怎么计较就出资245万一同创立了海康威视。时至今日,海康威视市值依旧近3000亿元。

“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是华科1987级校友。当年他考入华科前身——原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并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后,张小龙回到广州从事软件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正是在他手中诞生。2005年,腾讯收购Foxmail软件,张小龙随即加盟腾讯,全面负责并带领QQ邮箱团队。此后,张小龙又带领团队研发了目前拥有超10亿日活用户的微信,奠定了今日腾讯的地位。

而7位华为副总裁,都来自华科——郑宝用、郭平、胡厚崑、孟晚舟、彭中阳、陈珠芳、李一男。原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珠芳,1995年退休后便加入华为担任人力资源总裁,后改任华为党委书记,人力资源副总裁。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李一男,26岁就成为华为常务副总裁,如今依然活跃在创投圈。可以说,华为的早期发展离不开华科校友的鼎力相助。

还有高德红外创始人黄立。1963年出生于西安,他在儿童时期因父母工作调动来到武汉。后来,黄立考上了华科电信系,最终拿下硕士学位。毕业后,黄立先是进入电力系统科研所工作,后在1999年辞职下海,以全部积蓄30万元创立了高德电气,即高德红外的前身。历经20多年风雨,高德红外已成为国内红外行业的领军企业。

巾帼不让须眉,来自华科的学姐们同样优秀。出生于宜昌的陈莉莉,在1992年如愿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并在毕业后被分配至武汉同济医院工作。2006年,陈莉莉离开同济医院,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又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陈莉莉目睹快速诊断技术被国外垄断,于是回国创立了武汉明德生物。她用十几年的时间,将明德生物从一间小型实验室,带成行业里的“隐形冠军”。

当然,这只是华科创业者群体的冰山一角:诸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PPTV创始人姚欣、帝尔激光创始人李志刚、容联云通讯CEO孙昌勋、擎朗智能创始人李通、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得到创始人罗振宇.....都是出身华科的学子,这一份名单还很长很长。

投资圈里也有一群华科人

而放眼投资界,同样活跃着无数华科人的身影。

比如被誉为“中国最牛天使投资人”——龚虹嘉。1982年,龚虹嘉考入华科计算机专业,这在他看来其实十分偶然,因为在中学时代他很喜欢文科,尤其擅长写作。大学毕业后,龚虹嘉来到深圳闯荡,合伙创办了德生收音机,由此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此后,龚虹嘉开始走上了投资的道路。

后来的故事已经为人熟知,龚虹嘉在天使阶段投资了华科校友创办的海康威视,日后收获了超过25000倍的回报,也一举奠定了他在创投圈的江湖地位。在中国商业史上,海康威视是校友互相成就的一个典范。

君联资本副董事长陈浩,是华科计算机系1989届校友。1992年,陈浩加入联想集团,曾分别担任集团下属子公司联想集成系统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网络中心总经理、副总裁兼企划办主任等职。随后在2001年与朱立南、王能光等一同创建了君联资本,历任投资总监、董事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总裁等职。在他二十余年的投资生涯中,曾经主导、参与投资了展讯科技、科大讯飞、富瀚微电子等一批典型项目。

还有丹麓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陆勤超,她在1996年毕业于华科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在2005年加入红杉中国,十年之后升任合伙人。2018年,陆勤超创立丹麓资本,长期专注于医疗行业早期投资。自创立至今,丹麓资本已经投资数十家医疗企业,许多已成长为行业龙头,如倍轻松、可孚医疗、良医汇等。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翔,同样毕业于华科经济学专业。毕业后,他曾工作于中经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负责证券方面的研究工作,随后又加入IDG资本,一路晋升为合伙人。2014年,高翔与张震、岳斌联手创立了高榕资本,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投资,重点投资新消费、新技术、医疗健康等创新创业领域,投出了美团、拼多多、BOSS直聘等一批知名企业。

大疆作为一只超级独角兽已经众所周知,殊不知背后天使投资人也是一位华科人——华科92级电子工程系的李喆。李喆于2011年创办远瞻资本,并把远瞻资本逐步发展成为专注于硬科技类创业项目早期天使投资机构。远瞻在中国、美国均有投资,在大疆创新之外还投出了激光雷达独角兽禾赛科技、中国第一母婴供应链洋驼科技、世界首创无人机机场星逻智能等诸多新锐科技型公司。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这座校园走出的投资人还有很多:嘉豪投资创始合伙人朱伟豪、方广资本管理合伙人洪天峰、磐霖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李宇辉、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华业天成创始合伙人孙业林与杨华君……正是有了这批华科人活跃在创投一线,才能源源不断地支持更多中国创业者走向世界。

薪火相传,惺惺相惜

更多年轻的华科学子接棒

饮水思源,这群活跃在创投圈的华科校友不忘回报母校。

正如龚虹嘉曾感叹,从大学到现在,自己的人生大事都在校友以及校友的朋友们中进行。“甚至包括娶妻,几十年来,数番来来回回,我都和这几十个人发生着各种联系。”

早在2018年,海康威视三位校友联合捐赠1亿元,用于华科计算机学院大楼建设。今年70校庆前夕,龚虹嘉再次回到华科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希望与学院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产学研用合作,建立交往平台。

不久前,华科召开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此次大会共邀请了43家重点企业参与。会上,13个校企联合共建科研机构代表在现场授牌,科研经费总量达2亿元;9个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正式签约,金额达2.8亿元。

而今年3月,高德红外黄立也捐赠一亿元用于华科教育事业发展。他表示,此次捐赠既是向母校建校70周年的献礼,也是对母校发展的信任和期盼,更是对母校追求卓越矢志一流大学建设的巨大鼓励和支持。

9月底,华科更是迎来了四笔捐赠——其中,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分别向学校捐赠2000万元,合计4000万元;校友陈莉莉捐资1000万元设立同济医学院学科及科研发展基金;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2000万元。10月初,多名校友联合向母校捐赠2000万元,设立耕塾创新教育基金,襄助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与此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半导体行业校友会在该校正式成立。这是华科校友总会旗下第一个行业性校友会,由该校半导体行业百余名校友共同发起成立。

华科的显赫名声离不开来自各行各业校友的努力。迄今为止,这座高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70万各类人才,遍布政商界和学术圈。而现在,华科的创新火炬正在年轻一辈的手中传递。

去年7月,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新入选者曝光,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2017级博士生廖明辉,拿下天才少年最高档年薪201万元;计算机学院本科毕业生武敏颜年薪同样超百万元。至此,从华科已连续3年走出共6位天才少年,其余4人分别为张霁、姚婷、左鹏飞和钟钊。

外界有一则流传颇广的说法:“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数据显示,近五年,进入华为的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超过320人,累计入职人数已超过10000名。目前在职的华科毕业生数量则在5700人左右,输送大量人才的同时,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

回想2021年,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回到华科,“今天是我第一次来母校参加招聘宣讲。当他们问我打算说点什么的时候,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四个词:团结、务实、创新、进取,我自己也特别惊讶,这是华工的校训。”胡扬忠感叹,如果说这二十年有什么总结的话,就是我们一直在践行华工的校训。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过去70年,一批又一批学生从这里走出,告别校园成为中国科技战场的生力军,成为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正如一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教育综合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