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国首富的新赌注

《硅谷钢铁侠》这本传记概括马斯克的过往,说他所经历的是一场"冒险人生"。现在,人形机器人成了一次新的冒险。

在刚刚举行的特斯拉“2022 AI Day”发布会上,原型机Bumble C首先登台亮相,它看起来相当简陋,彩色的线缆和元器件裸露在外,但是完成了稳定的行走,并向人们挥手致意。之后,马斯克正式展示了*代Optimus机器人,它还无法独立行走,被几位工作人员搬上了舞台。

虽然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上的探索一直受到质疑,但在马斯克眼中,这可能是会成为比电动汽车更重要的业务。他在此次活动中声称,特斯拉的设计与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形机器人”的不同在于,Optimus是为“数百万”单位的大规模生产而制造。

特斯拉正式发布辅助驾驶功能的2015年,关于其掌舵者马斯克的*一本传记《硅谷钢铁侠》也诞生了。

这本传记写了三年,揭示了一个立体多面的科技明星。然而写作的前18个月让作者阿什利·万斯倍感艰辛,因为马斯克本人不愿配合采访。

转机发生于马斯克发出的一次晚宴邀请,之后马斯克向万斯开放了自己的世界。晚宴中马斯克提到的一个话题,正与眼下特斯拉的新动作有关:

马斯克的好朋友、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正在建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大军,并认为机器人会永远服务于人类,彼时的马斯克则忧虑,佩奇可能会不小心制造出邪恶的东西。

马斯克曾对机器人充满警惕,而现在,他自己主导的机器人正走进现实。

马斯克的新事业

在9月27日发布的福布斯富豪榜上,马斯克以2510亿美元的身家登顶美国富豪榜首,远远甩开身居第二名的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但天量财富对个人而言,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单纯的数字。重要的是,用财富做成什么样的事情。

马斯克开辟了事业新版图。

北京时间10月1日,在特斯拉的“2022 AI Day”上,备受关注的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终于亮相。

Optimus的名字来源于电影《变形金刚》。根据之前设定的参数,其身高约1米72,体重约57公斤,行走速度每小时8公里,最多可以提起20公斤重的物品。

故事起源于2021年8月。当时特斯拉举办了*届人工智能日,自动驾驶是活动重点,最后出场的人形机器人则激发了普罗大众的好奇心。

当时马斯克仅仅拿出了一个概念,再让工作人员打扮成机器人的样子做了一番展示。即便如此,掌声没有缺席。毕竟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马斯克已经成功多次。

而现在,马斯克的"新宠"从概念真正走入现实。

在10月1日的人工智能日上登场的*台原型机,马斯克称之为"Bumble C(大黄蜂 C)"。相比之前的概念,这台原型机看起来相当简陋,彩色的线缆和元器件裸露在外,动作也非常迟缓。

不过在舞台上,它完成了稳定的行走,并向人们挥手致意。而在展示的短视频中,可以看到它还学会了搬运物品,抓起水壶给花浇水。

(特拉人形机器人原型机Bumble C。来源:北京时间10月1日特斯拉直播)

之后,更接近生产的Optimus原型机登台。这一台机器人在外观上有了明显进步,线缆都被包装好,看起来酷炫得多。只是它不能自己行走,而是被几位工作人员搬上了舞台。

从电动车到机器人,似乎特斯拉有些不务正业。但实际上,正因为有智能电动车的积累,才让特斯拉的机器人更受重视。

(特斯拉展示人形机器人原型机Optimus。来源:特斯拉直播)

这里潜伏着特斯拉进军机器人产业的一条底层逻辑。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汽车机器人”的到来已经不再遥远。在马斯克眼中,特斯拉电动车是有轮子的机器人,而人形机器人只是没有了轮子而已。

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特斯拉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尤其自动驾驶技术位居头部。如果这些智能技术可以迁移到机器人上,那么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就有了快速崛起的可能。

同时特斯拉电动车的供应链体系,也是其独特优势。中信建投指出,特斯拉电动车具有电动、可移动、智能化三大共同特点,这就决定了两大产品可以共享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件、传感器、电机、电控、减速机等很多供应链。

马斯克在此次活动的问答环节表示,生产电动车的经验,可以帮助到机器人的构建。

按照定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最初是替代人们做一些重复、无聊又危险的事,它们的*份工作很有可能是在特斯拉工厂里移动物品。长远来看,则要走进千家万户,完成做饭、修草坪、照顾老人等任务。

概括而言,马斯克对Optimus的期许是一种通用机器人,可以把人从许多工作中解放出来。

马斯克称,人形机器人是特斯拉今年最重要的产品研发,并预测,随着时间推移,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可能超过电动汽车。

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过程证明,越是能力强大的机器人,越不容易普及。

人形机器人漫长进化

大约一百年前,人类便产生了关于机器人的想象。在捷克与美国的科幻和动漫作品中,机器人是无所不能的一种存在。

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则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步。日本是较早开展相关研究的国家之一。

早稻田大学教授加藤一郎被视为“仿人形机器人之父”。1967年,由加藤一郎创建的加藤实验室启动了WABOT项目。五年后,世界上*个全尺寸人形“智能”机器人WABOT-1诞生。

这是一个身高约2米、体重160公斤的大家伙,和人类一样拥有两只手、两条腿。它的胸部装有两个摄像头,手部还装有触觉传感器。

(WABOT-1。来源:早稻田大学)

它可以用双脚走路,用手抓住并移动物体,通过视觉和声学传感器,测量与物体之间距离,并且可以跟人类进行语言上的交流。

WABOT-1的出现,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具备了较完备的雏形,在它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始向智能化方向探索,研究人形机器人的自主控制与交互能力,并深入发展一些基础能力。

比如,早期的机器人虽然能像人一样用两足行走,但速度很慢。后来的机器人则学会了奔跑。

代表产品之一,是ASIMO。这是一款诞生在2000年的机器人,由本田研发,其外表更接近人类,且移动速度达到了每小时6公里。

同时,ASIMO比之前的机器人更为灵活和聪明。它可以跟人手拉手一起走路,还能进行日常的物品搬运,后来不断进化,又学会了单腿跳跃和跳舞。

对近些年诞生的人形机器人来说,跳舞的技能早已不新鲜。

2016年春晚的广州分会场,国内创业公司优必选的540台机器人为歌手孙楠伴舞。2018年的春晚,优必选STEM机器人在嘉宾圆桌上再次起舞。2019年春晚,6台优必选机器人集体亮相,又秀了一把Popping(震感舞)。

但表现最惊艳的是波士顿动力推出的Atlas。它们是当前人形机器人研发的高峰。

如果说ASIMO和优必选机器人的表现是跳舞新手,那Atlas就是跳舞高手,其动作之自然流畅远超前者。

不仅如此,Atlas还学会了“跑酷”。它能够快速冲上台阶,跑过“独木桥”,在隔开的箱子间跳跃,甚至做够做后空翻。

(两位Atlas机器人同时做后空翻。来源:波士顿动力官网截图)

这种超越常人认知的发展,让Atlas收获了极大的美誉。相比之下,特斯拉推出的机器人远不够震撼。

但问题在于,尽管拥有业内水平最高的Atlas,波士顿动力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在过去的发展中,波士顿动力三易其主:2014年被谷歌收购,2017年被软银收购,2020年,它的控制权又到了韩国现代汽车的手上。

伴随控制权的转移,波士顿动力的估值也大幅下降。谷歌买入的时候,估值是30亿美元。到现代接手,估值仅剩11亿美元。

波士顿动力的遭遇,反映出了限制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困局:即便这些机器人技术先进,能力强大,但高昂的研发成本,让它们难以商业化,更不要说走向大众。

事实上,波士顿动力此前被谷歌交易,与商业化方面的分歧也有关系。谷歌方面希望了解波士顿动力的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消费类产品。而波士顿动力希望更独立地发展,不愿过多考虑商业化问题。

相比之下,马斯克显然考虑了人形机器人如何普及的问题。他在此次活动中声称,特斯拉的设计与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形机器人”的不同在于,Optimus是为“数百万”单位的大规模生产而制造。

大规模量产可以压低成本,而只有价格足够低,人形机器人才有可能普及。

据浙商证券早先报告,Optimus机器人的成本约3万美元,远远低于Atlas约200万美元的成本,且低于特斯拉电动车3.6万美元的单车成本。

现在马斯克表示,Optimus量产后的成本会降低到2万美元以下。

如果计划顺利,那么人形机器人产业可能随特斯拉的入局而加速发展。但即便价格大幅降低,Optimus在普通消费者眼中的吸引力依旧存疑。

一位持有特斯拉股票的投资机构合伙人此前表示,投资者对Optimus并不感到兴奋,认为这类产品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很小。

Optimus很难摆脱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比如它做演示的搬运物品、给花浇水,那么非人形的机器人同样可以完成,且后者的成本可以更低。

另外有机器人专家在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之前提到,不要过度相信马斯克。

探险机器人时代

如果撇开外表,着眼于实际用途,那么能力虽然不够惊艳,但专注于在某些场景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更值得关注。

从这个视角来看,实际人类社会已经遍布机器人了,只是绝大部分没有以人的外形出现。

北京冬奥会的智慧餐厅里,机器人能烹调中餐西餐,做手冲咖啡,调鸡尾酒。一般商场里,机器人可以进行迎宾和导购。医院的机器人可以操作手术,酒店里的机器人可以做清洁和消毒。

比尔·盖茨曾说:我们总是高估未来2年会发生的改变,低估了未来10年将发生的变化。

就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而言,变革在快速发生。

据浙商证券报告,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稳定增长,预计到2023年突破200亿美元。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2016-202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4%,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9.9亿美元。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人类对机器人的需求注定大幅上涨。日本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就与此有关。

可以说,一个被机器人深刻改变的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人类需要机器人。

回到马斯克的探索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早被证明是吃力难讨好的事情。从2021年透露这方面计划,到这一次人工智能日展示项目进展,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能否大规模普及一直受到质疑。

就眼下特斯拉机器人的表现来看,也谈不上亮眼。它们掌握的技能,之前已经有机器人可以做到。

但人形机器人的前景的确充满诱惑。可以想象,如果机器人具备了像人一样灵活的关节和运动能力,而且大规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硅谷钢铁侠》这本传记概括马斯克的过往,说他所经历的是一场"冒险人生"。现在,人形机器人成了一次新的冒险。

结果未必顺利,不过冒险本身就是意义。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市界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机器人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