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VC/PE正在告别冬天

2022年大家经常谈的是市场周期的低点。当前我们处在市场周期的低点却恰恰是新技术周期的起点。

2022年12月21-23日,中国创投年度盛会——第二十二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峰会由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现场集结了中国当下活跃的创投力量,共叙股权投资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本场《穿越周期,做价值投资者》圆桌讨论,由《艾问iAsk》创始人艾诚主持,对话嘉宾为:

弘毅投资CEO曹永刚

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执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董事、总裁陈文正

天图投资创始合伙人、CEO冯卫东

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单俊葆

德弘资本董事总经理王玮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艾诚:各位好,2022年即将结束,现在既回顾也展望。我们先做一道自我评估的题来开场,如果100分,各位今年给整个机构团队的工作表现打多少分?

陈文正:打90分。

单俊葆:我打80分。在资本寒冬中,我们今年取得一些成绩,尽管及格了但相较年初的目标还是有差距,所以打80分。

冯卫东:我只给机构打70分,今年对消费创投领域来说是一个谷底,投资金额也创新低。我们也在努力探索业务模式的创新,今年通过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讯。

艾诚:天图投资在行业里开拓了一个新尝试。

王玮:过去这一年,从努力的角度,我给团队打120分,我们尽了120%的努力。2022年宏观环境的剧烈变化给大家带来很多挑战,我们作为一个以并购为主策略的基金,立足长期,很难按照某一年的投资金额、退出金额或者募资金额来作为衡量标准打分。像今天的主题,价值投资是长线,所以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认准方向并付出足够的努力坚持下去。简单来说,就是正确的方向加上百分百的定力和努力。

艾诚:德弘资本给自己评分的标准是团队的表现力和战斗力。

曹永刚:我打80分。在过去,弘毅投资是以并购投资为主的单一业务投资机构,这几年来我们主要把一个单一的大基金,按照我们擅长的领域和市场发展方向,拆成若干的专项基金,形成叫“平台+专业”团队的模式。

每个专业团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到投资一线,采用和一些重点地方的产业和地方产业基金深度结合的模式。这对公司来讲是一个重大的结构性调整,同时对组织方式和大家的行为方式都提出了一些新挑战。

过去一年,公司基本上完成了转型,团队也取得了一些直接成果,一些专项基金现在在各地陆续成立之中。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由于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投资进度和原来的预期还有一些差距。对我来说,公司完成转型和形成一个新的业务模式是决定今后一个公司能不能穿越周期、创造价值的基础。从这方面讲,我对今年团队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今年,投后招聘的人员最多

艾诚:2022年,大环境一直在刷新着投资机构的预期,但我们依旧要充满信心。今年,我们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倪总也直言不讳用一组数据说明了募投管退方面情况。像投资端,今年整个投资金额下滑高达33.9%,尤其是美元基金整体下降幅度最大高达67.3%。

募资端,各位投资人反复提及的是最大结构性的变化,即国有资本大幅度提升。在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变化环境下,作为头部机构,不管是母基金还是GP,如何保持自己健康成长?面对2022年的诸多变化,各位不得不做出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陈文正:刚才我给我们机构打90分,一是因为第一个给分的压力比较大,二是我认为在即将过去这一年,我们弥补了一些短板。从2015年底成立,到现在七年时间,当时就是为了完成国家对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政策要求,发起设立一个市场化的股权投资母基金——前海母基金。

七年来,我们从管理单一的前海母基金,已经发展成了拥有一个基金群,管理规模600亿。除母基金外,我们还有具备母基金功能的地域型基金,包括中原前海和齐鲁前海。另外还有专业化基金,如跟中国电信基金合作的智慧互联产业基金以及天使基金等。

这些年,我们大概投出去330多亿,投了50多只基金,直投项目350多个。今年,我们在投后管理方面做了很大的提升,比如从数字系统完善到组织机构优化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在投后管理招聘的人才数量最多。

投后管理主要面向两方面:一面向投资组合。如何为投资组合更好的赋能;二面向投资人。多年来,整个投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现在主要的投资人来源于政府引导基金。这种背景下,政府对我们不仅有财务回报的需求,更多还有其他产业需求以及发展地方经济的诉求。

通过增强投后管理能力,一方面帮助投资组合发展以期提升基金回报,同时也能不断地来提升我们的募投能力。

刚才讲现在是不是行业底部,我觉得看大家怎么去理解。今年截止Q3,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募资额已经是1.6万多亿。从历史数据来看,募资额肯定是多的,从投资来讲,我们虽然比去年有下降,但投资还是比较多的。

整体看,因为疫情、地缘政治等外部环境对我们工作的开展以及一些被投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此外,我们也感受到市场化管理机构在募资端的压力。大家都期待行业有更好的发展,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艾诚:对于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来讲,我听到最大的改变是投后管理团队队伍的扩充和能力提升,同时也对目前投资端基金结构来源,从单一的强化自己的团队投资能力,到配合产业和政府进行综合能力的赋能。在周期更替下,作为投资人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单总,中金资本在2022年不得不做出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募资端,采取TO B和TO G战略

单俊葆:这三天,我印象最深的是您引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却依然热爱着生活。”2022年,大家确实过得都不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抱变化、热爱私募股权投资很重要,当前恰恰也是练内功的好机会。我觉得我们至少在三个方面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第一,过去我们也按照美元基金的打法,盲池、按Commitment收费等。而当前我们应当更加关注LP结构的变化。在中国做私募股权投资,我们要顺势而为,走出中国特色的私募股权之路。

一方面,大力发展TO B和TO G战略。当前市场上出资最多的是政府引导基金,因此怎样把TO G战略更好做起来很重要;另一方面是TO B的能力,当前市场上出资第二多的是产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如何帮助它们打造新的增长极,培育新的S曲线,通过上市、并购、发债等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本运作服务,都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这也是我们中金的强项。中金资本与大量的产业集团合作,例如我们与跨国公司阿斯利康合作、和协鑫一起做碳中和基金以及和上汽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等。

第二,组织变革。今天再用传统美元基金的打法和组织方式是不够的。大家都说成为投资平台,但真正能培养出平台化运作的能力很重要,这就凸现出中后台的重要性。我们的中后台,不仅强调法律、财务、风控、合规、人事,还关注五大赋能——包括募资、研究、投后、退出、数字化,这些部门在前台团队呼唤“炮火”的时候可以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服务。

此外,今年中金资本很重要的一块是用数字化工具来赋能投资管理。去年,我们完成业务的数据化和流程线上化。今年,最重要的是数据业务化和决策智能化。我们投了1200多个直投项目,投了320只基金,共计穿透投了4500多个项目,整个数字化系统里面有5700多个项目。如何把这些数据最大程度用好,服务投资管理、资本招商以及打造产业链等是一个重要命题。

中金资本始终把自己看成创业企业,我们不希望只是“风口上的猪”,而更加希望成为“树枝上的小鸟”。我们相信的不是“风”,而是相信“自己的翅膀”。

当一线机构裁掉消费组

艾诚:我们是创业者,恰巧是投资人罢了。2022年大家把精力留在修内功上。接下来请教冯总,天图投资是中国首家专注于消费领域的创投机构。在中国,投资、出口、消费是“三驾马车”,消费一直在拉动经济疲软,一直是充满希望的领域。天图投资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您怎么看2022年不得不做出的改变?

冯卫东:2022年确实是消费的谷底。我们投资的奈雪的茶、飞鹤奶粉股价最多跌了超过50%,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投资人也在说消费还能投吗?但我们是价值投资者,天图投资已聚焦消费十多年,积累了深刻的认知。如果你要说是价值投资者,最大的考验不是在你很风光的时候,而是在碰到这种谷底时,到底怎么来思考这件事。

我比较喜欢用加德纳曲线来看各种各样的周期。过去几年,消费是有过热的现象。很多互联网投资机构“杀进来”,因为它们的风口熄灭了又把消费风口吹起来。消费本身的高估值预示着走向谷底的基础,再叠加外部环境,去年确实带来很大的冲击。

今年不断听到很多一线机构说把消费组裁了,这意味着消费已经到了谷底。从萌芽到过热到谷底到复苏到成熟,我对未来比较乐观。大消费赛道很宽,因为国民经济最终的归宿都是消费,如此多的创新,肯定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等待复苏。

二级市场的表现也在恢复,奈雪过去两周涨了60%,已经从谷底涨了一倍,但离上市的股价还有不小的差距。这种情况下,我给企业的建议也是要苦练内功,这时不一定要追求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但要追求公司竞争力的提升和在行业相对地位的提高。随着经济复苏的到来,寒冬中活下来的企业才有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春天。

我相信消费也是如此。这个寒冬,我们做一些创新去冲击港交所。另外,我们在增值服务方面一直也没有放松,疫情期间加强了我们和投资企业的联络和探讨,帮助他们来调整一些战略。

最难的还是募资端,我们也不得不加大和一些引导基金的合作力度,天图投资过去比较市场化,我们选择消费赛道,就是因为这里市场化程度最高。我们将来也会扩大在美元领域的发展,去香港冲击IPO,其实也是想扩大美元市场的影响力,这也是未来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准备。当然这些准备能不能实现,未来还有千山万水去跨越。

所以要做价值投资者,必须有长期的规划,做理性的乐观主义者。悲观的人大多时候正确,只有乐观的人才能够成功。

艾诚:掌声送给冯卫东老师,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2022年王玮打了120分,现在要用事实和逻辑去佐证,是否值得如此高分?2022年德弘投资不得不做出的改变是什么?

2022,VC/PE变与不变

王玮:关于变化,对于德弘资本来说唯一的变化就是没有变化。我们的背景是一支以美元为主的基金,创始团队最早从摩根和KKR出来,几十年来把并购作为我们的主策略。所以在打法上一直都坚持重仓和长期,坚持对被投企业的赋能和提升,通过企业本身的价值创造来实现投资的收益,而不是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波动,这是我们持续能够穿越周期实现稳定回报的法宝。作为基金体量大、投资项目重以及股权比例高的投资人,越是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越是需要认清自己擅长的打法,并且不受干扰地坚持下去。

2022年,宏观环境和市场波动剧烈,我们经过了这个过程,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心。因为我们最擅长通过自己专长的投后管理,创造企业的长期价值,这样可以避免市场波动对公司价值造成的影响进而带来投资损失。

纵观德弘资本的被投企业,有3/4的被投企业我们要么是第一大股东要么是第二大股东,基本上是控股或在公司的治理中享有重大决策权的参与者。之所以一直坚持这样的投资思路,是我们意识到如果仅靠一、二级市场的套利或短期价值的背离,寄希望于背离之后会有回归,那这样投资回报的可持续性非常依赖于外部的环境变化。

所以,从项目的选择和定价开始,我们就不是要去占资本市场的便宜或者抄底。坦白讲,在投资中难度最高的事情就是抄底,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底部在哪里。相反我们用一个长期的合理的估值进入,做一个真正能改变企业、帮企业更好运营的重要股东。

通过投后赋能,比如运用数字化管理的方式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治理程度、改善资本结构和收购并购策略,我们一直在坚持做这件事。我们发现可能市场越不好的时候,去推动企业做一些改变,效果越好。可以说,我们在投资中创造的每一块钱的价值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我们推动被投企业的价值创造,而不是资本市场的波动。

艾诚:德弘资本的核心团队曾是KKR和摩根史丹利的中国核心团队,很美元基金的气质。您今天在投资界年会上的发声格外重要,2022年我们不得不做出的变化,美元基金肯定有机会,中国的消费也永远有机会,这个声音在今天的背景下弥足珍贵。接下来有请弘毅投资,站在2022年,您怎么看待不得不做出的改变?

曹永刚:2022年,我们有两个“不得不”:一是不得不适应,二是不得不坚守。所谓不得不适应,我们资本来源的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而且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美元作为过去20年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PE和VC重要资金来源,我觉得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不复存在了。不光是资金数量的消减,更重要的是我们从美国市场学来的基金组织和治理方式,包括做投资的一些核心基础理念,也会由于市场的变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中国本土的资金,现在大家关注的是政府的钱比较多,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钱比较多。私人资本和高净值人群,现在市场上也比较稀缺。

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趋势要客观来看。过去几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或者私人资本实际上很热衷做LP,只不过由于市场变化、大家入局时间点的选择上,比如上一轮放钱的人受伤了、投了流动性不那么高、锁定期比较长的产品,承担了高风险,没有拿到他们预期的高回报,所以这些人在重新修正,我觉得这个趋势会回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培养出来的民营企业以及高净值个人,在一段时间后会由于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变化,从实业的第一线退出来。而过去积累的财富,他们需要有人帮助做更合理的配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这样的配置。唯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从业者,到底有没有本事,有多大的本事,帮这些潜在的投资人做好财富管理。

现在市场上热度比较高的是政府的引导基金,但拿这样的钱对我们有新的要求。过去我们跟政府谈要拿引导基金的钱,最重要的一个谈判焦点是返投比例怎么算,能不能不要1.5倍,最好是1.2倍,是不是可以把相关的具体标准放宽一些,这是大家纠结的点。

如今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要想拿到政府的钱,最主要的还是要管好。这也需要我们从意识上,即从出发点上就做调整。因为,政府的钱主要服务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

我们拿钱的时候,有没有做好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想法?要作为其中的贡献者参与进去,而不是说我们拿了钱就跑去全国各地投资,到最后要交作业的时候,匆匆忙忙在当地不情不愿的地投一两个公司。

我们还是认真研究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知道哪些环节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在我们的投资雷达屏上,靠我们的专业能力,找到合适的企业,把企业真正嵌入到当地的产业发展中。一方面服务地方区域的发展,同时也帮我们企业完成上下游产业集群的搭建,起到增值服务和投后管理的作用。

这实际上对我们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弘毅化整为零,把大基金按照产业和地域设立专项基金。我们内部的要求是“一个行业+一个地域+一个基金”,同时弘毅还有不动产业务,因此还会加一个园区。根据当地的优势产业,组建一个符合弘毅专业能力的专项基金。

拿政府的钱,把我们的产业资源认认真真全都导入到该地域中去。我们投的上下游产业链打通以及积累的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可能还会跟当地政府申请一个产业园区的管理和运营权限,这是我们现在在打造的一个模式。当然,这需要时间的检验,最终是不是能够形成,也是我们面对当下市场环境不得不做的适应和改变。

什么是不得不坚守?大家都有多年的从业历史,手上有很多在管的Portfolio。2022年,我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大家要一块去面对。只有跟企业坚定地站在一起,才是投资人认真负责态度的体现。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退缩,都要帮助和陪伴企业一起走过这段时期。

另一个坚守,我相信现在大家都更关注企业现金流。今天说资本市场股价的高和低,它会有情绪的变化,有各种各样我们不能控制的原因。但企业能不能走过这个周期活下来,迎来不久到来的春天,取决于企业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

其实盯着现金流是很多人入行的第一门课,只不过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有太多可以追求的资本故事,或者其他创造投资回报的方式,很多人慢慢把这件事忘了。今天在市场整体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我相信很多人又会把现金流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我希望经过这一轮市场周期的调整,能够给我们行业整体提个醒,有一些最基本的纪律,大家还是始终要坚守的,比如现金流。

告别周期低谷

备好弹药,等待2023年

艾诚:您提到了现金流,我记得十几年前在麻省理工上金融课,其中的一道题就是对一个公司做估值,最典型的就是用现金流去折算。成为一名职业财经主持人后,我发现在中国没有这个公式,都用比价。和英美对标后,估值也许是时候回归理性了。

我们还是得拥抱即将到来的2023年,相信2023年会更好,但聪明和理性的投资人会在大家都恐惧的时候,时而贪婪一下。我不问2023年大家要投什么,只问为了迎接2023年,各位已经开始讨论哪些项目,重仓哪些赛道?先请陈文正先生。

陈文正:明年我想有更高的期望。今年虽然给机构打了一个激励分,但今年疫情等因素影响了我们许多工作的开展,比如募资、投资、企业的后续服务以及为投资人服务等。

刚才我们说今年是投资周期的低谷,都觉得2022年很难。但从我们的投资组合表现来看,中国这么大总是有结构性的机会。从我们自身来讲,这些年我们一直看好几方面:第一,补短板。无论是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是国家发展到当前阶段的要求,我们需要为经济社会做很多补短板的工作。

大家看信创,涉及到国家安全以及供应链的安全,比如半导体、高端装备、工业软件、军工等。我们要补上短板,让国家能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中发展。

第二,数字化。这么多年来,算力的提升以及网络设施不断的完善,让我们有了很好的数字化基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应用、万物互联等都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

第三,碳中和。实际上这也是扬我们之长,在新能源领域,我国在世界上处于比较强有力的地位,有全球竞争优势。无论是光伏、动力电池亦或是储能等,而且这里还不断出现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应用。

第四,大健康。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很多的技术进步,带来新的药物、新的检测手段以及新的治疗方法都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可以说,生物制药、创新器械、数字医疗、创新疗法等都有大量值得挖掘的投资机会。

第五,消费升级。我也认同刚才冯总说的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人为什么活着,我们工作是为了生活。所以我想会有新的东西,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能够满足人类不断追求更好生活的需求。无论是物质的、文化的或精神的各个方面都有发展空间,这是我们应该投资的方向。

所以明年,我们还会沿着这些方面,不断去投资布局。

艾诚:在赛道布局上,您面面俱到,让所有的GP都非常开心。接下来,有请单俊葆先生,为迎接2023年,您布局哪些具体的产业和企业?

单俊葆:2022年大家经常谈的是市场周期的低点。我们一直关注两个周期,当前我们处在市场周期的低点却恰恰是新技术周期的起点。就像刚才陈总讲的以医药大健康为例,我们看到如下的发展技术趋势:包括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从原来开放性的手术到微创和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还有一些人工智能用在发现新药和医疗服务上。整个人类的发展就是新技术颠覆产业的一个过程。

而一级市场本身就具有穿越周期的特性。二级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正好是一级市场布局的较好时机。考虑到未来退出,往往还有五六年的时间。我们在2023年的布局,归纳起来三个关键词,五个重点赛道。三个关键词就是前沿、绿色和数字。

五个重点赛道:第一,医药医疗。特别是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尽管曾经有过泡沫,但我们依然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

第二,围绕信创和国产替代主题进行,比如和半导体、芯片相关的先进制造领域。

第三,碳中和。背后的逻辑陈总已经讲了,中国这方面在全球市场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我们肯定重点布局。

第四,企业服务。目前,中国有一定短板,过去消费互联网我们诞生了世界级公司,现在围绕着产业互联网、SaaS企业服务和TO B服务上,相信未来一定也能诞生世界级的公司。

第五,新消费。相信在双循环、鼓励内需等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对中国的国产潮牌、消费出海等新消费领域依然有信心。

冯总刚才讲“悲观的人容易正确,乐观的人才能成功”。我觉得看宏观的人,经常容易悲观,而我们这些做投资的往往就嵌在微观世界里,其实对中国特别有信心。很多人看到的可能是一朵朵浪花,但我们真正看到的不只是浪花,而是整个中国海平面的变化。所以我们坚信波动和周期改变不了趋势,对中国充满信心,2023年一定是非常好的布局年。

艾诚:2022年,大家的投资都从非常理性变得谦虚和浪漫了一些,海平面上升了,一朵朵浪花就当风景吧。接下来有请冯总详细说说,2023年你已经做了哪些布局?

冯卫东:消费还是我们的基本盘,天图覆盖的就是大消费,凡是TO C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我们覆盖的方向,基本盘不需要动摇。因为投资就来自于永恒的需求和不断的创新,我用十个字来概括它,叫吃、穿、住、行、用,接下来是业、交、健、乐、购。

业就是教育、培训和找工作等和消费者立业赚钱相关产业;交是社交,这也是人的永恒的需求;健是健康,健康是大领域;娱乐也是生活的必需,我们从生存到生活到活出意义来,需求在不断的提升;购是购物的渠道和购物信息平台。这么宽的领域永远都有利用新技术的机会。

大家也看到层出不穷新消费机会的出现,我们创造了新品类的品牌,有的还在加速地发展。我们投的锅圈食汇实现高预期的发展,单店效益和店规模都在高速增长,您要看到这背后哪些东西在变化。克里斯坦森说,一个巨大规模的行业,价值是守恒的,但价值中枢会不断迁移,迁移到哪里,哪里就是创新最密集的地方。我们对消费的理解就是对需求的深刻理解,对降低消费者信息交易费用的深刻理解,这一招可以让我们持续不断的做消费领域的价值投资。

当然永远有熵增,面对过去一两年消费市场的价值重估,我们要不要尝试其他的方向,当然允许一定战略的模糊性,这可能能提升对抗黑天鹅的能力,说不定有意想不到成功机会。我们投资的一些优秀企业,他们的数字化需求和经验,对我们尝试一些信创领域的投资有帮助,我们也有可能去扩展。

过去投健康,主要投C端的医疗服务,不投新药。现在我们也有年轻的团队开始去投生物医药比较前沿的领域,但占我们基金的盘子不会太大。天图还是坚定不移的以追求消费升级、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为使命的投资公司。

艾诚:投资受趋势影响,但赚钱和大势是不完全成正比和反比,总有套利或获利的机会。为迎接2023年,德弘已经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王玮:我觉得做基金时间长的人,大家都会讲一个概念Vintage,就跟酒的年份一样很重要。2022年,我们自己常常说的一句话是“今年可能是近年来最好的年份”,因为目前价值和价格有一个巨大的背离,现在处于市场相对悲观的低谷期。这时出发,无论是投资还是投后管理,效果往往都会优于市场火热的时候,对于Vintage的基金来说,有可能创造出更好的回报。

艾诚:实际上,投资机构说2022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年份,但出手率历史最低,我们有且仅有出手的赛道是哪些?

王玮: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2022年对我们来讲是把弓拉满的一年,我们美元基金二期募资金额创了新高。同时完成了人民币二期基金首关,我们手中有足够的子弹。

对于2023年,第一,市场大概率会比2022年有一定的恢复,是可以有更多行动的一年;第二,我们的投资风格大家可能会觉得很无聊,因为我们没有太多fancy概念,没有追逐风口的打法。我们的投资往往都在成熟的行业或企业,常做的事情是抓住一个领域深挖,建立行业洞见和投资壁垒。

我们团队在很早的时候投资来蒙牛,又沿着蒙牛的上游投了现代牧业,之后又沿着动物蛋白领域投资了中粮肉食,这是中国最大的规模化养猪企业。接着又投资了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肉鸡养殖加工企业——圣农等,这就是德弘资本典型的深耕方式。

对未来我们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德弘资本从建立到现在,我们有20多个portfolio公司。我们每个portfolio公司持股的比例和投后参与都非常重。

这让我们有机会沿着产业链去深耕。举例而言,我本人负责医疗行业,如果沿着医疗当中的医药行业看,我们基于已有的商业化能力的被投企业的平台,去反向做创新资产的收购。简单来讲,当市场不好的时候,这些创新企业估值比较低,现金流比较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非常好的价值和估值,把这些企业的优质资产拿过来,放在我们已经现成的商业化平台上去做商业化布局。

这样一来,我们降低了估值,和风险,又提高了商业化成功的确定性。其实类似的例子在德弘资本还很多,我相信2023年大家都能看到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出手频率更高,并且都沿着可持续、可控风险、可穿越周期的方式去做投资。

艾诚:您的投资风格对能力要求非常高,要求步步为赢、环环相扣。弘毅投资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来迎接2023年?

曹永刚:先说一下对2023年的预期,还是充满相信。我们开会的时点,大家确实都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按照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说法,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在它成长和修炼的过程中,每到一个阶段要过一次劫,叫渡劫。渡过这个劫,人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对国家来讲,我觉得明年会有很多想象空间或利好消息。最近的一些政策,我觉得释放出很多利好的消息。只要给大家一个可以自由创业的空间,我觉得中国人的潜力无穷。

从赛道的角度来讲,要怎么去布局?在中国做投资,肯定要跟着国家大政方针走。更宏观一点,今后若干年的布局,我们要融入到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中。蓝图已经描绘得很清晰,重要的是要根据自身机构的能力选哪几条细分赛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具体的投资布局和蓝图有效结合。

从弘毅的角度讲,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我们重点布局和发力以下方向:一是碳中和。这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我们现在有一支基金专门围绕着园区综合能源管理的数字化手段以及数字化平台的方向布局。同时,新能源这个赛道也叫双碳,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空间有各种选择。

除了刚才说的数字化综合能源管理外,我们现在还在组建两个相配套的方向,一是围绕着材料,往更往上游去找项目,比如在碳中和领域的新材料方向。另外,结合储能和电池,我们也在铺一些相应的赛道。

最后,几个产品相结合、互相能有协同。医药是弘毅一直在投的赛道,中国的生物医药到了一个重新反思过去投资模式和价值重估的阶段。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我们的医药、医疗技术水平还有很多的短板,人类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不知道怎么去应对或以什么手段来应对,这个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什么阶段投资什么样的标的,可以满足你作为投资人的诉求,在一定的周期里能把它的价值实现。回过头来看,除了避免太高的估值,更重要的还是围绕着新技术,在多长的时间里能够真正变成药且商业化落地,这是大家要重新判断的价值所在。此外,以医疗场景为主的一些新科技、AI技术等也是我们布局的领域。

第三,文化。过去,弘毅在文化领域做了大量的投资布局。前几年因为内容领域政策的调整,我们一直在苦苦探索。今年,国内元宇宙内容和科技的结合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道路。

最后,弘毅和天图类似的一点就是消费。我们的消费方向没有像天图那么广,经过一些尝试后,最后集中的是餐饮。中式品牌快餐连锁这个领域,真正的寒冬要过去了。我相信中国的餐饮消费会有一个报复性的反弹,所以市场空间会变得很大。更重要的是,经历这三年疫情还能活下来的餐饮企业,本身的抗击打能力和效率是最高的,我们也抱有很强的信心。

艾诚:论坛接近尾声。在预见未来,您相信什么?请大家一人一句总结。弘毅曹老师刚才说了相信国家大势,接下来先从陈文正先生开始。

陈文正:相信中国人民。

单俊葆:相信相信的力量。

冯卫东:相信价值可以穿越周期。

王玮:相信坚持和努力就有回报。

艾诚:投资的第一原则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原则就是记住第一原则。如何能到不亏钱,希望今天我们这场论坛,能给大家有所启发,谢谢。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