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场24亿美金的逆袭

这也正是创新药研发最具魅力的一点,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能对一款药物下结论。

Biotech是一群在刀尖上跳舞的公司。

“I go big or go home”,一家AI制药公司的CEO这样评价自己公司。

不成功便成仁,尽管那些拥有极度求胜欲,极度拥抱风险的biotech大部分结局是go home,但在创新药世界,也不乏跌宕起伏的逆袭故事。

最新的逆袭者是BridgeBio。2021年12月,BridgeBio的核心产品Acoramidis三期临床失败,公司股价一日暴跌71.98%。

这家站在悬崖边上的明星公司,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选择继续冒险之路还是及时止损、重新来过?

选择前者,意味着公司要在药物已经发出危险信号的情况下继续头铁冒险,稍有不慎,公司就可能破产倒闭;

选择后者,意味着公司可以将资源集中其他管线产品,尽管长期风险未知,但短期内所要面对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面对这样的选择题,大部分人的选择或许会是后者。但我们故事的主角BridgeBio偏偏选择了孤注一掷的冒险之路。

幸运的是,BridgeBio坚持不懈的创新探索,终于得到了圆满的结局。在最新三期临床试验中,Acoramidis成功达到了临床终点,公司股价一夜暴涨75.85%,市值暴增24亿美金。

BridgeBio的逆袭向我们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创新药的发展需要这些勇敢者坚定信心、不断向前,以探索更多可能的未来。

对于当下国内药企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启示。2017年以来的创新热潮,让诸多药企踏上这条九死一生的赛道。眼下,部分药企开始进入靠临床数据说话的阶段,不是所有药企,都能收获令人满意的结果。

但,暂时的临床失利,不会是终点。

/ 01 /

百亿美金市值成空

将时间拉回到2019年6月。

当时正值美国生物技术的浪潮高涨,投资人对生物科技产业的信心一度高于从业者。成立于2015年的BridgeBio恰好*踩中这一风口。

虽然当时公司尚未有药物获批上市,但这并不影响投资者对BridgeBio的追捧。IPO期间,其将股票发行数量从1500万股增加至2000万股,最终IPO融资3.48亿美元,刷新了2019年生物科技公司IPO融资额的记录。

上市后前两年,BridgeBio也受到了极尽的追捧,上市不到一年半股价便翻倍,*时期市值一度超过百亿美金。

但这种疯狂没能持续太久。转折点在2021年12月,BridgeBio管线核心产品Acoramidis针对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的A部分三期临床试验失败。

结果显示,在评估ATTR-CM患者六分钟内步行距离(6MWD) 这一指标上,Acoramidis组和安慰剂组第12个月观察到的6MWD分别为9米和7米,Acoramidis并没击败安慰剂。

对此,公司的解释是对照组超常发挥了,以至于Acoramidis没能显示出有效性。这并没有说服投资者,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款药物没有希望了。

对于BridgeBio来说,这一临床失败的打击也可谓巨大。目前为止,针对ATTR-CM适应症获批的药物仅有辉瑞的tafamidis一款。而全球有超过40万人受到ATTR-CM影响,存在着极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

此前,有分析师预测,到2028年ATTR-CM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将达到100亿至150亿美元。

也就是说,在市场眼中,Acoramidis有可能成为一个重磅炸弹。但其三期的临床失败,让这个预期幻灭了。消息公布当日,BridgeBio股价暴跌70%。

此后,BridgeBio市值一路下跌,*谷时,其市值仅剩8亿美金。前后不过一年时间,当初的百亿美金市值,转眼成空。

/ 02 /

一场24亿美元的逆袭

尽管曾经相信它的人,都离场了,但BridgeBio没有放弃Acoramidis。

BridgeBio相信,Acoramidis将会带给公司确定的未来。为了支撑药物的继续研发,公司几乎赌上了全副身家,选择裁员三分之一,甚至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商务官也被裁掉了,此外公司还砍掉了一些非核心管线。

幸运的是,BridgeBio赌赢了,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坚持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7月17日,BridgeBio宣布三期临床的B部分获得成功,即对患者30个月时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住院率和其他两项指标进行的分层分析达到主要终点。

具体来说,与安慰剂相比Acoramidis的胜率达到1.8,并且p值小于0.0001,具有高度显著性。

在生存率方面,Acoramidis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81%,并且还将心脏病相关的住院频率降低了50%,而安慰剂组的生存率提高了74%。

BridgeBio还在实验室中与辉瑞的tafamidis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30个月时,与服用安慰剂和辉瑞药物的患者相比,Acoramidis在心力衰竭测试中显示出92%的改善。

当然,与辉瑞进行比较并非是在临床试验中的头对头比较,并不能就此得出这款药物药效优于tafamidis的结论。但至少,这一数据对于Acoramidis来说,是个好兆头。

BridgeBio计划凭借这项三期临床数据,在2023年底前向FDA提交药物上市申请。

如果Acoramidis能够顺利获批上市,这将给BridgeBio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要知道,目前在没有竞品的情况下,2022年,tafamidis为辉瑞带来了24.47亿美元的收入。

如果,Acoramidis能获批上市,并且展示出媲美tafamidis的药效,那么未来其成为一个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几乎不成问题。

基于此,在临床数据公布当日,BridgeBio股价大涨75.85%,市值暴增24亿美金,达51亿美金。

虽然这与其*时期的表现仍有差距,但在经过一番绝地求生后,公司总归从悬崖边回到了安全区域,甚至是重新走上go big之路。

/ 03 /

创新探索精神没有终点

在创新药的研发之路上,最不缺的就是失败。但是,在很多时候,失败并不意味着药物的研发之路就此终结。

回看BridgeBio的跌宕起伏的经历,就是对这一点*的诠释。

一家一度要靠大幅裁员、砍管线才能勉强维生的biotech,在所有人都不看好Acoramidis的时候,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将这款药物的临床试验坚持到了最后。

终于,在两年时间后,BridgeBio获得了阶段性的临床成功,所有质疑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BridgeBio的逆袭故事,也表明了药企对新药物研发的执着和不断努力的重要性。

像这样的故事,也不是个例。创新药研发史上,在失败和成功的边缘上打转的靶点比比皆是,当然,意外与惊喜也总是不期而遇。

比如,辉瑞的万艾可在针对心血管适应症临床失败后,却意外开启了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大门;再比如,口服激酶抑制剂Inrebic在被FDA因安全问题叫停临床试验,后来又通过补充维生素B1避免副作用,再次回到市场中......

这也正是创新药研发*魅力的一点,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能对一款药物下结论。

回到国内来说,当我们面对一款药物的一次失败时,或许也不必太早就给这款药物判下死刑。虽然,创新药研发的结果很重要,但药物的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断失败不断前进才是大部分创新药的常态。

正如罗氏制药的CEO 所说,“科学的成功不能被规划,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使之得以实现;我们需要对新想法持开放态度,勇于冒险,并偶尔挑战大众普遍持有的观点;我们的研究人员需要自由地研究他们的想法,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持久努力的支援。”

正是无数药企的科学家、研究人员披荆斩棘,才成就了一个个给患者带去希望的新药。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医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