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9-20日,由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于在深圳召开。现场汇集知名优秀FOFs、政府引导基金、险资、富有家族、VC/PE机构等200+优质LP和万亿级可投资本,分享中国LP市场最新动态,共探新经济下的创投之路。
本场《如何布局早期投资生态》圆桌讨论由张科禾润董事长,张江科投总经理余洪亮主持,对话嘉宾为:
深圳市汇通金控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胡再霞,
道彤投资创始合伙人黄宁,
上海浦东投资控股 (集团)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门庆兵,
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欧阳瑞,
深圳市高新投正轩基金公司 总经理唐孟源,
联想之星总裁/主管合伙人王明耀,
零一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吴运龙。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由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
余洪亮: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作为本场的主持人,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早期投资生态这个话题。
投早投小投科技,已经是大家非常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其实讲了很多年,已经不是新的东西。那到底什么是早期投资?想邀请三位先简单谈一谈你们的看法。
胡再霞:汇通金控是南山区的区属国企,南山区引导基金的管理机构,实收资本124.1亿元。作为南山区引导基金管理机构,目前我们的业务主要是三大板块,第一是引导基金的投资,第二块是早中期的股权直投,第三块是孵化器运营工作。
刚才余总提到的问题,因为我们主要做引导基金的投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去找到优秀高科技企业的股东。早期投资也是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早期天使机构的选择,我们从去年开始加大了对早期天使基金的投资力度。去年年底,我们推出了首期10个亿的西丽湖天使专项基金,也得到了广大创投机构的关注。
在进行管理机构遴选的时候,主要关注几个方面,第一是赛道,我们会支持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换,所以专门开辟了一条赛道,就是支持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重点的实验室,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这是第一条赛道。
第二条赛道是知名的创投机构。在市场化的创投机构选择上,我们关注几个方面,第一,历史业绩;第二,产业背景;第三,投后管理的能力;第四,从境外引进高科技团队的能力。
刚才也谈到了历史业绩,作为区一级的引导基金,我们紧紧结合区里产业培育的规划和发展的目标,来挑选跟我们高度匹配的创投机构。创投机构可以是大而广,规模可以大,投资范围可以宽广。也可以是专而精的,投资方向没有覆盖那么多领域,但是投的很专注。另外就是小而美的,规模不大,人员数量不多,管理规模不大,但是做得很美。
另外我们也做早中期的股权直投,主要是做好市场的补位,去投市场化的投资机构不太喜欢、不太愿意投的领域,来体现国企的担当。我们也主动向早期的更前端去延伸。在2021年,旗下管理着三只科技成果转化两个亿规模的配套基金,涵盖了从早期的概念验证,到中试,到成果转化。到目前为止,我们支持了清华、北大,还有同城实验室、中科院先进院以及南科大等科技成果转化。这是我们与市场化创投机构在进行早期的股权投资中比较特别的地方。
余洪亮:感谢胡总全面的介绍。接下来有请黄总给我们讲一讲早期投资。
黄宁:道彤投资主要聚焦在医疗赛道,医疗中早期投资是我们核心的方向。我们基金的特色就是团队都是产业背景出身,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对中早期项目的发掘、投资、管理,可能有比较深的体会。
道彤投资自成立八年以来,投资阶段主要涵盖早期的孵化、种子、天使轮。我们也关注对早期项目的培育、孵化和成长。我们在发掘、投资早期项目的同时,也做孵化。现在也孵化了特别关注的几个赛道,成长得非常好。
作为一家专业的医疗GP,我们认为医疗赛道领域跟其他的科技领域有同样的价值,能够在早中期阶段挖掘、扶持好的项目源,对医疗赛道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医疗赛道目前面临着最大的问题就是国产替代。中国的科技创业领域里,医疗是一个重要的力量,我们有很多科学家、实验室。因为医疗是一个应用学科,很多实验室的项目,在从科研形成技术、形成产品的过程中,资本的加持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当然不仅仅是资金,我们作为中早期的投资机构,帮助创业者完善生态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权重。一个好的创业项目,一个好的创业主张,如果获得了一个专业的、对行业有深入研究的创投机构的投资与支持,其成长性以及成功性就大了很多,关于这一点我们体会非常深刻。
对项目的挖掘、跟踪和投后管理方面,我们的心得就是生态赋能要落到实处。基础就是来源于我们对行业的深耕,对行业的研究,赋能是从投资的立项之前一直贯穿到投后管理。近年来,“投早投小投科技”逐步成为共识,医疗也是硬科技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领域。未来,一些非常扎实的创新技术,可能会为国内医疗创新带来很大的突破。
从天使投资来看,我们也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突破性的创新,原研性的创新。这类创新,在整个项目的判断和选择上,可能要冒更大的风险,但也体现了它可能带来巨大价值的机会。另一个方向是改良性的创新,占到60%、甚至70%。一个专业医疗GP对这些创新创业项目的帮助,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态建设的帮助。所以在选择项目时,我们在项目的原研和创始方式上会有比较多的关注。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投后管理上,这是一个项目能够真正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余洪亮:黄总讲到了如何选择早期项目,创投要投早投小,早期项目更需要早期专业机构的服务。下面有请浦东投控的门总,给我们讲一讲什么是早期投资?
门庆兵:先简单介绍一下浦东投控集团。我们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正式运作到现在五年的时间。2019年开始做浦东科创母基金,包括浦东投控和张江集团等浦东国资出资55亿元,现在达到150多亿的规模,已经投了140多个项目。我们去年成立了引领区产业发展母基金,分别与国方创新、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和海通开元设立了三支引导母基金,规模超过150亿元。今年新成立了浦东科技投资天使母基金,首期的十亿全部是自有资金出资的,一半做早期的直投项目,另外一半是投天使基金。
我们与深圳汇通金控的功能定位差不多,对天使基金的选择标准也差不多。天使母基金7月份注册成功,马上开始运作,欢迎有志于深耕浦东的创投基金和天使基金积极参与。不过,我们对天使基金的返投要求还是蛮高的,2.5倍。
简单讲一下,作为地方国资创投平台,投早投小的逻辑。我们看到各个地方的国资,做产业引导基金更多的是招投联动。对于浦东来讲,区委书记要求不是招投联动,而是投育联动、产融协同。浦东产业基础是比较雄厚的,我们聚焦把浦东的小企业培育好,陪伴他们成长。前几年我们遇到很多的项目,成长在浦东,但是开花结果在外地,这是比较遗憾的。所以我们想从早期陪伴这些优质的企业成长。
我们的特点是耐心资本,目标不是盈利,而是可以一直陪伴企业成长,并可以对优秀的企业持续加大投资,这是我们的投资逻辑。
余洪亮:门总说了天使基金的返投2.5倍,浦东有丰富的创新项目,其实这个目标也不是高不可攀,关键knowhow很重要。
我们张江科投也算是创投机构的老兵,2009年开始正式投资科创项目,深耕在浦东张江,今天大家天天讲投早投小投科技,其实从2009年到现在张江科投一直都是这么干的。
我们认为的投早投小投科技是什么呢?第一个毫无疑问的是科技含量,科技含量到底是什么?比如我们投了盛美半导体,它是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高端装备,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实现国产替代,这就是硬科技。第二是产业链的布局,张江的特色是产业布局相对比较集中,张江90%都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同时我们在类脑智能、合成生物学等等未来产业捕捉机会。当然未来产业也是相对的,比如合成生物学,20多年前合成生物已经产业化了,但是在2018年突然发现这个赛道有技术的革新,有更大的机会,也就具有了面向未来的爆发力。
机构如何长期陪伴?长期陪伴说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口号,但是如果产品结构有问题,是做不到长期陪伴的。比如说5+2的基金,怎么做到长期陪伴早期投资的项目,一共就七年,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天使基金有意做成10+2,就是5+5+2,这样长期的陪伴我们认为更具有现实性。
接下来的问题留给四位嘉宾,各位在做早期投资的经历非常丰富,如何在早期去投硬科技,还要投精,投专,特别是投出独角兽?你认为独角兽企业有哪些气质?
潘欧阳瑞:大家下午好!中关村科学城公司是海淀一家区属国企,很年轻,到今天成立了也就是四年的时间。
我们是海淀区为了支持北京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战略,全面打造中关村科学城的新型国有投资和服务平台。我们企业主要就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投资,第二件事情是服务。
先说投资,海淀应该是在全国做政府、国资资本投资里,算是试水较早的,甚至可以说是最早的之一。我们从2009年就进入政府引导基金系的1.0的试水版,目前公司管理的三大基金系里面其中有一个政府引导基金。在公司设立之后进入到了政府、国资支持科技创新的2.0时代。于是我们根据投资阶段,先后设立了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基金系,以及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系。所以到今天看,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已经拥有了股权一级市场的全周期资本。当然,我们既做股权投资,也支持了一批子基金,目前已经构建了一个规模在600亿元左右的科技创新资本生态,直接出资达到了80多亿元。
从服务的板块来讲,我们主要做三个细分赛道的事情。第一是搭建产业共性平台,第二是围绕创新和创业孵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海淀在1989年的时候,就率先设立了海淀创业服务中心,这应该是在全国最早的创业服务中心。后来在1997年的时候,服务中心加挂了海淀留学生创业园这块牌子。现在服务中心完全转企改制,成为了我们的子公司。第三块细分领域是国际合作,因为北京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海淀作为中心的核心区,承载了很多国际交流的工作。我们现在一方面帮助能够在海淀,在北京创业创新的主体的落地保障工作,包括产业保障、人才保障。另外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将海淀,以及北京优秀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上市公司等具有高科技属性的企业、技术、管理品牌去向外输出,这是我们在尝试探索的事业。
刚才余总提到了怎么样去投早投小的同时还要投精投专,我们也有一些体会。科学城公司虽然是2019年设立,但初创团队都是行业老兵,我们有一些遴选的标准。在我看来,投资是一门技术,更多也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所以很难去量化。用四句话来讲我们的标准,首先,在遴选标准的时候,技术还是重中之重,一个企业主要的产品或者是核心技术能够被别人从PPT摸出来门道,甚至融会贯通,那其实不是好东西,所以说技术是重点。
第二,团队是灵魂。无论是科学家创业,还是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或者是有非常强的创业激情、创业热情的年轻人,在组织自己的创业项目。我们觉得团队的功能互补、职能互补,应该是一个特种兵部队,而不是一个纯粹技术团队,科技投资不是简单的科技创新。类比经济和金融,科技是肌体,就如经济是肌体一样,投资是血液,就像金融是血液一样,两者是共融共生,不能替代。科学家要干科技创新的工作,而投资机构不管是国资还是民营,都是以要保值增值,以挣钱为必要条件,在必要条件达到的情况下,才去实现一些延展的价值。
第三,市场是核心。在很多投资项目里,我们发现有一些前沿科技和引领性的技术,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市场,没有找到应用场景。作为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市场的支撑,完全依赖政府给的应用场景、示范性场景,很难发展,至少不能健康发展。我们遇到一些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因为市场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方向,那这个项目就可能不是真实的市场需求。
最后一点,估值是关键。估值这个问题在投资过程中会经常判断,我们遇到了好项目是不是义无反顾地投入?我们会根据它的投资轮次、企业发展阶段,以及我们对这项技术的综合论证,论证不仅仅基于专家访谈,或者一般的行研,我们也有人工智能包括结合大数据技术,做量化的技术评估。我们相信在结合技术和艺术的判断标准下,能把早期项目投资的成功率适当提高。
余洪亮:感谢潘总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有请深圳高新投的唐总跟我们分享一下。
唐孟源:大家下午好。深圳高新投集团是深圳市国有投资机构,成立于1994年,发展到今天,我们仅自有资金就超过了450亿的资金规模。这几年我们每年出手案例超过了100多起,累计到现在有近500家已投的项目。在大湾区,我们还通过股+债的方式,覆盖了超过8万家科技创新企业。
我现在任职的高新投正轩基金管理公司,是深圳高新投与比亚迪天使投资人夏佐全一起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科技,从2019年至今,差不多投了60家的硬科技企业,也跑出了例如优优绿能、新迪数字等爆款项目。
刚刚余总问到,我们怎么去做早期投资,怎么去投专投精。做早期投资还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在我看来,首先第一点,要解决项目来源的问题,就我们机构而言,在项目来源上有自己一些优势。仅在大湾区,我们有600多名的项目经理,每天都在“地里”耕作。我们经常开玩笑,跟一般机构不一样,大家是打猎的,我们是种田的,因为我们自己庄稼地里面就有8万多家的科技型企业,从里面每年衍生出来很多的早期项目投资机会。另外在这8万多家的企业里面,还有350多家上市公司,从他们自身的产业链里面,每年又会衍生出很多独特的早期投资机会。
此外,我们还和多个省市的兄弟国资企业合资成立了不同的地域基金,然后通过当地的国资机构的项目渠道,源源不断地获取外地早期项目。
第二点是打法和策略,实际上今天早期投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来自于CVC产业资本对早期项目的大量介入,我们机构也在做优化布局,我们非常提倡与企业家同频共振,真正能够从产业的视角去看待投资的布局,从投资的角度去看待产业的发展。所以这两年,我们跟很多企业家和企业,共同孵化设立了一些早期项目。
第三个是来自于各家机构的投资模型,对我们来讲,我们比较看重的有技术、市场、团队、实控人等方面。经过这些年经历,实际上早期投资里面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如果能找到一个例如比亚迪王传福这样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企业家,未来跑出独角兽企业的概率会非常大。
最后,做早期投资不光是挖到项目,投到项目,很核心的是在投后上要真正的能够给予被投企业帮助。很多早期项目就像小苗,什么都缺,缺钱、缺人、缺订单、缺管理。所以,对于我们机构来说,上述诉求都可以满足。
第一个方面,我们既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的资金,补充公司现金流,还可以通过低息债权产品,在不稀释创始团队股权的情况下,能给予公司最大力度的现金流的支持。
第二个方面,我们通过八万多家的企业圈,给被投早期项目订单支持。我们投资的很多早期项目,成立一开始就有下游客户的订单支持,确保它能够跟市场紧密结合,不走偏。
最后其实除了给钱,给订单,早期投资机构很核心的是要帮助初创型企业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和治理机制。早期的项目,尤其是企业家,在还没有成熟之前,很多时候在做决策的时候,难免有跑偏的情况,专业的机构进入之后,能保证极端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公司很被动的情况。
余洪亮:接下来有请联想之星王总,联想之星投了好多明星企业,也有不少独角兽,能不能给我们分享当时是怎么样找到他们的?
王明耀:大家下午好。联想之星从2010年开始做投资到现在已经有将近14年的时间,管理了6期基金,投了近400个项目,聚焦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数字医疗等领域。所以我们对科技创业和科技投资确实非常有感触。
总体来说,投早投小投科技是不容易的。或者说投早投小投科技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投资标准。投早投小投科技不能保证你成功,怎么才能成功?一定要保证投新和投精,所谓新,就是投的科技方向,包括服务类,要有一些新的元素,尤其是新的跃变的东西,能够促使这个项目有爆发力。比如说,联想之星在2010年前后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相关的底层技术,所以我们很早就挖掘出来了一批优质项目。当时投了清华大学几个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结合苹果摄像头做人脸识别技术,我们敏锐地抓住了苹果手机跟新技术的结合带来的巨大的机会,这家公司叫旷视科技,当时投的时候只有三个人,估值非常便宜,现在估值涨了2千倍。
投科技要投新,要把握住拐点,太早了也不行。有的人说要投到特别早期的科研里面去,但其实在整个经济周期里不一定能够退得出来,所以投 中拐点很重要。
第二,过去的十几年,投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投的时候项目的确很便宜,一两千万的估值,而现在大部分是一亿美金两亿美金起的项目,所以一定要挑出最优秀的团队。如何能做成独角兽?我们内部是这样分析的,把一个早期项目的成长画一条曲线,比如从技术层面能够走通,这是第一条曲线,然后做出一个初级能用的产品,这是第二条曲线,最后是能够产业化。每一步都要过关,谁能够过这个关,当然是一个非常具有学习能力的、非常优秀的、并且敢于去拼的团队。
如何帮助企业过这个槛,各家有各家的办法。联想之星从2008年开始做创业CEO特训班,我们给科技创业者提供公益免费的培训,现在在招第16期。前15期一共培训了1233名创始人,在过去10多年产生了5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在1.4万亿人民币,这就构成了我们的生态。我们第16期特训班的报名,今天是倒数第二天,过去几乎所有的优秀投资公司都有被投企业在我们这里培训,完全不收钱,正儿八经帮大家来做投后。
余洪亮:零一也是专注于早期的机构,你们找到优秀的独角兽企业的呢?
吴运龙:零一创投是2015年成立的双币基金,主要投资是供应链升级,包括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跨境国际化赛道。今年是我们做早期投资的第九年,投了108个案子。当时起步主要是2015年前后,主要看物流科技,然后从物流环节上下游延伸,开始看制造、渠道等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我们自己定义为供应链科技。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是货拉拉,供应链科技领域的投资还有仓储机器人海柔创新,目前他们已经深入到全球市场。深圳也是国内比较大的跨境出海基地,我们投资了跨境电商产业链上的公司,比如跨境支付独角兽XTransfer,以及出海合规服务平台辰海集团等。
对于早期投资,我们核心的观点是要找人和事要特别匹配的才行。投资方向主要是产业方面,不管是物流、跨境出海,还是智能制造。人事匹配是关键,这和美元基金过去投的互联网企业不同,我们投的产业链条相对较长,所以企业家要把事情做好,产品要做得好,对行业特别了解。我们投的都是从产业出来的人,不管是海柔创新、货拉拉、易买工品、XTransfer,他们对产品、对赛道、对市场特别了解。
另一方面,作为早期基金,我们非常看重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投资。在投资的108个案子中,大概将近一半的项目还是2B产业领域的,有36个案子是跨境出海的,所以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是比较专注在看这些赛道。无论是物流、出海还是智能制造,我们选择的项目都是基于中国的优势供应链底色,往不同的细分赛道做结合,这是我们的核心投资逻辑。
总之,对于“投早、投小”,我们核心的打法还是,找到产业里供需错配的分析,在它还是利基市场的时候,就紧密追踪并且开始布局。
余洪亮:感谢吴总的精彩分享。刚才我们七位嘉宾分享了早期投资的标准,什么是早期的项目,或者说投早投小投科技,早、小和科技是什么。另外我们怎么陪伴成长?国有背景的机构更有发言权,因为他们陪伴成长的产品更丰富一点,比如说都有母基金的功能,其实就是陪伴成长的产品。
第二,各位投资人也是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到了他们是怎么样来选这些小的科技企业,还有就是怎么样帮助他们成长,这是很重要的方面。首先,我们愿意陪伴成长,比如说通过母基金选专业投资机构的方式。其次,还要从产业链的角度,甚至从生态的角度,早期投资更需要热带雨林式的生态。包括咱们今天坐在这里也是一种生态,在互动中汲取营养,才能茁壮成长。这是前面发言让我有的体会。
黄宁:刚才余总讲到陪伴,我也有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覃市长讲到深圳的明星项目,医疗领域的汉诺医疗,这个项目响应的是中央领导人推动国产替代的要求。道彤投资是汉诺医疗最早的机构投资人。讲到陪伴,我们这些市场化的基金,5+2是一个什么样的陪伴?汉诺医疗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个国外的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回到中国创业,除了有优秀的技术体系以外,他们也十分需要资本的助力。而资本的助力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未来方向与战略的制定。专业投资人能够在企业成长、产品的成熟和落地上,提供切实的帮助。这也是早期陪伴最重要的价值。团队到中国来创业获得房地产商的资金,但除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帮助与资源甚微。而我们作为机构投资者进来以后,帮助企业完成从整个经营战略到资本战略的设计,见证企业首台国产ECMO上市、受到市长和工信部部长一起发证,成为中国医疗器械的标杆项目。一个国外要卖400万的产品,我们这个产品卖100万,救治很多急重症,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使用。
从汉诺的早期萌芽到后端的发展,道彤始终陪伴企业全阶段的成长,我指的不仅仅是时间的维度,我们的陪伴是贯穿、围绕一个成熟产品的生态建设展开的。在企业所有的战略制定、里程碑的构建等重要阶段,陪伴一定要起到作用,如果起不到作用,我们就是一个银行。但作为专业的医疗产业投资机构,在企业成长、产品的成熟和成功上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
余洪亮:感谢黄总进一步的补充,我们的陪伴不仅仅是一个基金的周期,基金周期是一个因素,如果我们通过各类产品补充,也是可以达到长期陪伴的效果。这两年S基金特别活跃,等到创投基金产品丰富的情况下,S基金接力是很正常的,问题只要能解决,就不是问题。所以我觉得围绕着投早投小投科技,大家还是要一起期待。我们还在跟强生、西门子、微软等,一起合作开放创新中心,也是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生态。
潘欧阳瑞:最后宝贵的几分钟。我也讲一讲自己的体会,这次论坛主题,包括今年以来的各种论坛,我们现在都在谈一个词叫卷,内卷。其实卷这个词,我查了查,是一个网络用语,英文叫Involution,是一种内部的损耗,而不产生外部的增量收益。可以简单的理解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没有必要的精神内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个行业是不是真正进入到一种卷的状态,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
我觉得应该把Involution换一个词,叫Evolution,去理解现在的投资行业状态会更加恰当,它是一种演化。在早期中国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大家分工很明确,我提供资本,他提供技术,他提供管理,就能凑成一盘菜,就能端上桌。但是现在,无论是什么样的投资机构,老牌的大牌的投资机构,还是国有的或者精品的投资机构,实际上需要大家具备综合的能力,能够真正投后赋能于所投资的项目,我觉得这是一种投资行业的进阶。大家需要专业知识,需要投后服务的能力,包括各种各样的科技创新的赛道,都对投资人有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说海淀,海淀的优势产业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这些领域不是一般的博士,甚至后面进站做博士后,出来就是行业专家,每个领域都有无数的细分赛道。世界在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中,国家间的科技竞争是日趋激烈的,反过来要求我们在硬科技创业的大背景下,包括投资机构在内的所有股东都要使尽浑身解数,想办法增强赋能企业,所以我认为现在这种内卷不是真的卷,而是投资行业成熟进阶的必经之路。
外资和国资的特长分别是什么,还有民资的特长是什么,我们加在一起使劲,才能使得项目能够尽快的成熟,获得更多的发展,未来才能走向全球,面对全球的竞争。作为中关村科学城公司来讲,我们会坚定地走正确的路,坚持自己擅长的方向,未来仍然坚持说真实的话。通过这三个坚持,也是我们机构的投资管理的原则。希望每一个投资机构都能够成长为最精彩的自己,谢谢!
余洪亮:感谢潘总非常有哲理的分享。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也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样的平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