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为自救,碧桂园祭出大招

也许正如万科创始人王石所说,将来房地产行业一定会进行结构性调整,“房地产的调整周期还没有完全完成,还得继续看。房地产行业对中国以及全世界来说都是支柱产业,产业本身是不会改变,这些企业起起落落那是很正常的。”

已在港股“修炼成仙”的碧桂园,如今正面临“成立以来*的困难”。

而杨家父女则通过“卖卖卖”,走上了自救之路。

01 12.9亿卖掉广州“百亿神盘”

25日晚间,碧桂园控股发布公告,称将拥有的广州亚运城项目26.67%股权出售给中海地产,总代价约12.915亿元。

公告中披露,买方为联营企业73.33%的持有者。此次联营公司即广州利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旗下主要资产是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广州亚运城。此项交易之前,碧桂园和中海地产分别持有该项目公司26.67%及73.33%的股权。

亚运城项目有着“广州楼盘*”之称,中海原本已持有联营公司73.33%股权,待本次收购碧桂园股份后,其将成为100%持股股东。

该项目在广州市场一直都备受关注。

2009年12月,“华南五虎”中的富力、雅居乐和碧桂园组成的民企联合体,经过47轮竞价,力挫中海、保利和万科组成的国企联合体,以255亿元总价拿下亚运城项目,溢价率高达54.5%,创下当时的全国总价最高纪录。而这一纪录持续了7年,直到2016年才被打破。

2010年,世茂宣布与中信分别支付1.5亿港元入股广州亚运城项目。

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下行,股东数量太多导致管理混乱、反应迟钝等问题。2016年,中海并购中信地产,接手中信所持亚运城股份;富力退出,股份由碧桂园、雅居乐、世茂三家平分。

时移势易,从拍地至今已近13年,广州亚运城股东经过数次更替,如今却全部归属于当年与地块失之交臂的中海手里。

中海的偏爱是在情理之中的,亚运城项目曾创造了多个销售神话。

当年亚运城首次开盘,就创下5000人排队抢2000套房的纪录,更在3个月内卖出近4000套房,均价超过1.2万元/㎡。2017年亚运城成交金额57.74亿元,首次摘得广州单盘*;2018年再度成交106亿元,成为广州市场*百亿楼盘;2019年亚运城单盘业绩登顶全国之首。在此后两年,亚运城继续蝉联广州单盘销售冠军。

“集团正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碧桂园表示,由于集团仅于联营公司持有少数权益,公司认为进行出售事项及变现销售股权价值将对公司有利,出售事项所得款项目前主要拟用于集团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

02 自救迈出关键一步——开启债务重组

同样是25日晚间,碧桂园首支债券“16碧园05”的债券持有人会议也延长至8月31日22:00。

“16碧园05”发行规模为58.3亿元,当前余额为39.04亿元,票面利率5.65%,将于9月2日到期,是碧桂园最近到期的一笔大额境内债。

因9月2日为周六,到期日顺延至9月4日。据了解,碧桂园提议,将该只债券展期三年并分期兑付,但部分持有人要求按期全额偿付。

根据媒体的报道,部分债权人认为展期三年有点长,对此接近碧桂园的人士称,画饼容易,回顾过往1至1.5年展期的房企,最终还是陷入了二次甚至三次展期的局面,还不如一次谈清。

如此看来,碧桂园的首次展期方案能否获得足额债券人同意,也面临不确定性。

有业内人士认为,“16碧园05”展期方案中,前三个月支付本金6%,这个首付谈不上理想,但也是比较符合实际,对于投资人而言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说明企业是有较强的偿债意愿,也在尽力规避二次展期风险” 。

不过目前出现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联交所8月18日权益披露资料,碧桂园14日获摩根大通增持好仓约1.71亿股,涉资约1.44亿港元。增持后摩根大通持股比例由4.42%上升至5.04%。

也许正如万科创始人王石所说,将来房地产行业一定会进行结构性调整,“房地产的调整周期还没有完全完成,还得继续看。房地产行业对中国以及全世界来说都是支柱产业,产业本身是不会改变,这些企业起起落落那是很正常的。”

而对于目前碧桂园而言,拿出还债诚意,留置资金保交楼,是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毕竟今年下半年碧桂园的交房任务还有40多万套,还有剩余四五十万套房源会在未来两年左右完成,其中大部分会在明年交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天天在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房地产开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