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滴滴的20万辆订单比亚迪没接住,小鹏说它想试试

在这样的背景下,滴滴放弃雄心壮志,收缩社区团购、造车等非主营业务,是一个不那么差的选择。

前脚刚牵手大众,后脚小鹏又和滴滴交起了朋友。

28 日早间,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将发行股份收购滴滴造车业务,股份价值最高达到 58.35 亿港元( 约合人民币 54.23 亿元 )。

接手后,小鹏会推出一款全新品牌的 A 级智能电动汽车,代号 “ MONA ”,定位在 “ 15 万级 ” 价格区间,预计于明年开始量产。

小鹏与滴滴之间还签了汽车销量对赌协议:小鹏先发行 3.25% 的股份给滴滴,获得滴滴造车业务的相关资产;新车上市后,如果 MONA 车型销量连续两年达到 10 万辆,滴滴可以获得额外的股份;如果销量连续两年超过 18 万辆,滴滴的股权比例最高可以提升到 5%,这 5% 的股份目前的价值约为 58.35 亿港元。

在对外 PR 中,小鹏 CEO 何小鹏表示:“ MONA 这个车已经很接近量产,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人民币开发,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小鹏汽车可以借此在 15 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进一步加速自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应用及普及。

这笔交易,小鹏一分钱没出,通过发行较少比例的股份就拿到了 “ 15 万级 ” 车的入场券以及年销量有望达到 18 万辆的销售预期。

要知道,小鹏 2022 年的总销量也就刚突破 12 万辆,而今年上半年销量更是跌到 4.14 万辆。

汽车是一个规模效应极强的行业,多卖十几万辆车能带来更大的上游议价权,工厂、机器设备的折旧分摊到每辆车上成本也会更低,从各个角度看,小鹏这笔交易都好像很划算。

所以,资本市场也报以欢迎的态度,昨日小鹏股价涨超 10% 。

但,知危编辑部认为从长期来看,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

首先,面向 B 端卖车看起来是条快速起量的捷径,但小鹏并非*个想到这么做的厂商。

在新能源车卖一辆车就有一辆车的政府补贴时代,许多汽车厂商就推出了各自的网约车平台。比如吉利有曹操专车,上汽有享道出行,广汽有如祺出行,一汽、东风、长安有 T3 出行。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就获得了新能源车市场的龙头地位。

其次,网约车重在性价比,而从小鹏目前的宣传口径看,MONA 的优势在于自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似乎在性价比上没有明显优势。

据滴滴 2022 年年报数据,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有 4.11 亿名年活跃消费者,1900 万名年活跃司机。

《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 60 万千米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 60 万千米但使用年限达到 8 年的,退出网约车经营。

以此计算,1900 万名司机最迟每 8 年就得换车 —— 平均每年的换车需求约 237 万辆,市场空间很大。

但是,汽车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个消费品,可以有品牌溢价,同样是四个轮子,换个车标就能多卖些钱。而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车是个生产资料,是要讲究投入产出比的。

每个司机在买车时都会做类似的计算题:

假设日均订单量为 15 单,单价平均 30 元,单车日均营收为 450 元。一年跑 360 天,每天充电花费 50 元,一年收入 14.4 万元。

如果买一辆 15 万元的车跑滴滴,一年回本。便宜些的车,可能用稍低的订单价格换来订单量提升,回本周期更短。

所以,MONA 必须比现在网约车司机普遍使用的比亚迪系列、广汽埃安等车型更具性价比才能赢得销量。

第三,1+1 不一定大于 2。

根据官方表述,小鹏和滴滴将探索在滴滴平台上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 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

众所周知,商业合作中,每个合作方都有自己的意志,少不了冲突与妥协,而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意。

2020 年底,比亚迪与滴滴曾经联手推出面向 B 端的网约车专属车型 D1。

负责研发这辆车的公司名为美好出行( 杭州 )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比亚迪和滴滴的合资公司,比亚迪、滴滴分别投资 8.35 亿元和 4.49 亿元,持股比例为 65%:35% 。

D1 有这么几个特点:

①搭载了自动紧急刹车系统,配备了前装的桔视设备(包括车外行车记录仪+车内摄像头);

②可通过滴滴App调节车内空调温度、风量等功能;

③车辆的挡风玻璃后匹配了彩虹接驾灯方便乘客找车;

④单侧电滑门提升用户的上下车体验。

司机租车需要缴纳 1 万元押金,有半年租和一年租两种模式,半年租每月租金 4399 元,一年租每月租金 4299 元。

按照规划,到 2025 年,D1 及其后续车型的保有量将超过 100 万台,这意味着滴滴每年会给比亚迪 20 万辆的新能源车订单。

比亚迪当时( 2019 年 )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是 22.95 万辆,按当时的预期来算,通过与滴滴的合作比亚迪的销量将实现翻倍。

这个开局的剧情,和小鹏只能说一模一样......

但是,根据太平洋汽车网的数据,比亚迪 D1 2021 年的销量还有 10176 辆,到 2022 年则只剩 994 辆。

希望小鹏和滴滴的合作可以吸取比亚迪的教训,尽量避免高开低走。

而对于交易的另一方滴滴来说,甩掉造车业务这个包袱,换来一份优质资产是很划算的。

据小鹏披露的收购公告,截至今年上半年,滴滴的造车项目净资产为 9.37 亿元,而它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分别亏损了 7.63 亿元和 26.38 亿元,自己继续运作下去可能还是个无底洞。

而滴滴的主营业务,也是自顾不暇。

根据最新财报,今年*季度,滴滴的净亏损有所收窄,依然亏了 11.6 亿元。作为竞争对手的 UBER,说好一起亏,今年第二季度却已经实现了 3.26 亿美元的营业利润。

在这样的背景下,滴滴放弃雄心壮志,收缩社区团购、造车等非主营业务,是一个不那么差的选择。

至于滴滴没做完的造车梦,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就交给小鹏来做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知危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