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营销号们,不要再误导年轻人了

那个困在考研考编里五年的刘同,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帮助,而不是廉价“赛博鸦片”的止痛安慰。

找不到好工作,确实是件很苦逼的事情,包装得再花言巧语、再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穷的本质。

高等教育过剩,学校象牙塔教育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等等,是非常严肃的话题,值得重视。

那个困在考研考编里五年的刘同,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帮助,而不是廉价“赛博鸦片”的止痛安慰。

01

现在年轻人的压力真的大。

前两天,有篇文章,写一个女生被困在考研考编里的五年。

这个女生叫刘同,大西北地区五六线小县城的娃,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出路,从21岁到26岁,她参加了4次研究生考试,备战过2次公务员考试以及3次编制考试。

这姑娘太拼了,备考过程,为了避免懒散犯困,她一度将床单被褥全都清了出去。她还专门给自己换了一张最硬的木板凳,不带靠背,外加了一个脚垫。

经历几次考试失败后,这姑娘严重失眠了,白天做题时,恐惧随时会袭来,觉得自己复习远远不到位。负面念头裹得喘不过气时,她就躲起来默默哭一阵。晚上躺在床上,她经常辗转到凌晨四点才昏沉睡去。情绪焦虑最严重时,砸东西,用头撞墙。

我把文章转给了一个也是考研很煎熬的朋友,她非常有感触,说“整篇文章看下来,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那种每天都灰蒙蒙的日子,自我怀疑,痛苦地撕扯,怎么样也没办法从小小的房间里逃出来,每向前走一步,就会被无形的力量拽回去两步,每天都在苦苦挣扎。”

我想起了,今年的b站的一个爆火视频,“成为废物也没关系”。

两个名校毕业的女生,对着镜头絮絮叨叨自己的现状。

华中师范大学的那个起初在大厂工作,后来换了很多工作,去过大厂,做过广告策划,短视频策划,当过编导,结果事业不顺,现在存款是5000元。

另一个中国传媒大学读研究生,理想是成为一名编剧,最近一份工作,是成都一家火锅店服务员。

视频播放量超500万,然后一大群营销号,冲上来,睁着无辜的卡姿兰大眼睛,用岁月静好的语气说,“好治愈啊,成为废物也没关系”“为啥非要奋斗,东亚人就是太累了”“一个唯钱而论的世界,难道不是一个荒诞的世界吗?”。

这帮营销号是不是有病,找不到好工作,确实是件很苦逼的事情,包装得再花言巧语、再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穷的本质。

用大作家毛姆的话来说就是:

“没有比为了生计发愁更丢人的事儿了。有些人大言不惭地说自己不把钱回事儿,我最鄙视这种人。不是伪君子就是傻子。

钱这玩意儿就像第六感,没有它,剩下的五感都发挥不了*作用。没有足够的银子进账,生活里就少了一些可能。

贫穷就像扎进你皮肤里的钉子,他们不知道这会让人变得多么抠门,会让你遭受多少羞辱。

贫穷会砍掉你的翅膀,像癌细胞一样侵噬你的灵魂。”

02

网上的自媒体隔三差五,就整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玩意儿,比如“年轻人,逃离按部就班的枯燥办公室,干轻体力活”。

还比如,江浙沪海归废物,985废物,全职女儿等等,看上去千变万化,实则主题千篇一律,歌颂躺平摸鱼,怒喷资本家。

那么没钱之后,年轻人该怎么活下去,这些营销号是不管的。

我称之为“赛博鸦片”,另类爽文,这些营销号在把大学生当小孩子哄,一个劲帮他们宣泄情绪,让大家产生爽感,而不是探讨研究真问题。

像这个困在考研考编里五年的女生刘同,学的石油工程系,她的失败折射出了一个真问题——理工科专业教育和市场岗位不匹配。

首先我国的理工科教育,专业设置目标就不对路,它把所有学生都当未来的总工培养,各种理论娴熟,建立起极宏大的知识框架,各种理论信手拈来,无所不会,但实践细节就两眼一抹黑。

绝大部分大学生,学校把你当总工来培养,但真正实用层面,社会当你螺丝钉,存在落差感。如果你不想打螺丝,干低端的工种,去读博留校,继续钻研,对不起,学界提供不了这么多科研岗位。

看下今年的形势,高校毕业生接近甚至超过1000万人,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则达到了462万,刨除文科专业的,打个对折,也要有两百万左右的理工科学生去抢破头,激烈竞争。

而按照大学的名额岗位,每个教授手底下每年毕业1-2个博士,十几个研究生,学校能增加这么多名额嘛?

中国工业相关专业一直偏高,2020年第二产业占总体的比重已经低于30%,但是各985高校的理工科学科设置,依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往往超过50%。

这个现象是受苏联的影响,苏联理工科教育发达,最高学府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细分为3个专业方向,而农科达90余种专业,工科专业更细化到200多个。

1950年初,苏联专家阿尔辛杰夫担任中国教育部顾问,规划高等教育改革,由此出现1952年院系大调整。

重理轻文的格局产生,从文理科比例上,中国理工科占比高于美国、德国、英国的39%-40%,高于法国的35%。

如果说在过去的年代,为了工业「尤其化工机械等重工业」,这种学科专业设置情有可原,那么现在到了21世纪信息科技时代,那就不合理了。今天各大制造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出来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时代洪流淘汰专业的时候,一点情面也不留。

去年有个现象级网红,UP主大猛子,土木工程专业出来,在建筑业国企上班,晒自己的苦逼打工生活。

土木工程以前也是热门专业。2009年开动四万亿大基建,全国各地盖楼修高铁房地产和基建的黄金十年,相关从业者分到一杯羹,尤其是设计施工甲方监理,这些岗位太赚钱了。到了近些年,行业一路下滑。

2021年高考前夕,清华公布了校内选专业的报名情况,土木、水利两个传统强势专业报名人数为0。

03

这个困在考研考编里五年的女生,新闻报道说,石油本科专业通道狭窄且等级森严,即使她通过层层选拔,大概率也会被分到偏远的油田工作。于是她转向考研,想着离开重工业,不过不敢离得太远,而是小心翼翼把方向定在了精细化工类,和本专业所学有交叉,但应用更偏日常。

大家只能在狭窄的领域里,疯狂竞赛。

最悲剧的是,她考研考不上,只能跨行考公务员,但公务员属于社会管理领域,更多的需要文科生,理工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只能考“三不限”的岗位。

把眼光放宽一些,大家可以看全球教育体系,西方国家也存在理工科过剩的情况。

美国知名职业媒体Zippia在2020年统计大学各专业毕业生的失业率,列出最终排名:

*名:图书馆学,失业率11.77%;

第二名:冶金工程,失业率10.53%;

第三名:核工程,失业率10.11%;

第四名:工业生产技术,失业率8.24%;

第五名:一般社会科学,失业率7.65%;

第六名地质与地球物理工程,失业率7.26%;

第七名:社会科学跨学科专业,失业率6.88%;

第八名:外语,失业率6.22%;

第九名:美容服务与烹饪技术,失业率5.91%;

第十名:室内艺术5.88%。

这份榜单里,不仅有大家熟悉的人文社科,艺术专业,也有理工类。

高等教育过剩,学校象牙塔教育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等等,是非常严肃的话题,值得重视。

国内互联网上,自媒体却往往只会煽动情绪,在年轻人遭遇求职困局和考研困局时,他们只会说些“成为废物也很好”“不要在意世俗目光”这种废话。

那个困在考研考编里五年的刘同,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帮助,而不是廉价“赛博鸦片”的止痛安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功夫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