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火的“双节”假期,已经收官。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在这为期8天的超级黄金周里,一共有8.26亿人次出游,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数据达到十一“黄金周”设立以来的顶峰。
除了全国综合数据出炉,各省份也相继亮出自己的文旅“成绩单”。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8日晚间发稿时,共有26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中秋国庆假期的文旅数据,并与2019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部分地区数据欠缺)。
具体来看,河南是*接待游客量超过8000万人次的省份,而江苏则是*旅游总收入超过900亿元的省份。
如果与2019年进行比较,除青海和甘肃,已经公布相关数据的省份均已超过当时的同期水平。
其中,河北的文旅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更是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48.8%和144.2%,在已经公布数据的地区中,前者增速*,后者增速仅低于被“跳水大爷”带火的天津。
刚刚过去的“双节”文旅,各地都有什么亮点?
01 河南、江苏各有所长
在所有已经亮出“成绩单”的省份中,最耀眼的还得是河南和江苏:一个接待游客数量高居榜首,一个旅游收入遥遥*。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河南全省接待游客8480.1万人次,不仅远远高于广东、四川、辽宁等旅游大省,稳居*,同时其接待游客量为2022年的212.2%,为2019年(7天假期)的127.9%,实现稳中有进。
其实,早些年的河南文旅不算“尖子生”。
201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河南2018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8582.95万人次,低于江苏,但在2019年,河南就已经接待海内外游客达9.02亿人次,超过江苏。
河南越来越“人从众叕”的背后,除了有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支撑,还有一系列破圈节目收获超高流量。
比如,5分多钟的《唐宫夜宴》一经出现便“炸翻网络”,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河南卫视随后又推出的《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系列节目也频频出圈,现象级的传播让河南狠狠吸粉。
河南的城市也在这期间推出新玩法,比如洛阳这一“王牌选手”决心打造“汉服友好型”城市,转身一变,成为一个“穿什么都不会奇怪”的城市,“洛阳 汉服”的词条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拥有超11万条笔记。
林心(化名)今年“双节”就特意备了一套汉服去洛阳拍照。
“在社交平台上,我经常能刷到博主们用‘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转场为古代美人的视频,就一直很想去洛阳也拍一套汉服写真。这次去了洛阳,发现大街上很多穿汉服的漂亮小姐姐,而且这座城市本身就很美,自带古都气质,旅行体验很不错。”林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洛阳市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879.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05亿元,同比2019年分别增加11.97%和9.97%。
河南的流量不止集中在洛阳。数据显示,今年“双节”期间,开封清明上河园接待游客45.07万人次,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43.21万人次,焦作云台山接待39.6万人次……
虽然河南接待游客数量达到8000万人次以上,但江苏的旅游收入却远高于河南。
相较于河南“双节”期间共实现587.6亿元的旅游收入,综合各方数据测算,江苏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711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907.59亿元。
也就是说,江苏的旅游人均消费(约1274.9元)高出河南(约692.9元)近1倍。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华侨城旅游研究院特聘专家宋丁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和河南的差别大体上就是南方和北方的差别。“这些年来南方经济的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明显比北方好,整体上北方的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都比南方弱一些。从供给方面来说,提供的旅游产品服务也会与南方有明显差别。”
“双节”假期,江苏共组织开展3300多场(次)文旅节庆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博物院特展、游园会、烟花会、音乐节,而从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数据看,全省A级景区游客接待量前三是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和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
虽然其中不少项目不收取门票费用,但免费其实更能带动可观的消费。江苏省纳入监测的623家A级景区和19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共吸引游客消费202.2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0.28%。
不仅如此,苏州古城区还开通专线便利游客;常州、扬州对外地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实行免费;扬州免费向社会开放机关及事业单位停车场和提供28元游客餐的举措更是火上了热搜……
一个靠出圈收获流量,一个靠服务收获声量,河南和江苏都提供了自己的文旅经验。
02 河北文旅强势增长
除了上述两个“尖子生”表现亮眼,还有不少省份的增速也不容小觑。
在已经公布“成绩单”的地区中,河北、吉林、天津、内蒙古接待的游客数量均恢复至2019年的1.3倍以上,天津、河北、吉林、宁夏、湖南的旅游收入也比2019年高出30%或以上。
综合来看,河北的增长十分强劲。“双节”期间,河北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48.8%和144.2%,前者增速*,后者增速排名二。
而河北省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北京和天津。
其实在京津冀的背景下,北京和天津向来是河北最主要的省外客源市场,在“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带动下,“双节”期间,河北接待京津游客达到811.89万人次。
河北更长远的计划,是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今年5月出台的《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振兴的若干措施》显示,河北将在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布局、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推进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全方位营销宣传推广、优化文旅领域营商环境上发力。
与此同时,河北还要开通京津冀旅游环线列车、京冀旅游直通车;推广应用“乐游京津冀一码通”;落实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高速通行免费政策等,以吸引更多京津居民走进河北。
天津人前往河北游玩,但天津本身也表现不俗。
“双节”期间,天津共接待游客1612.42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64.8%,较2019年增长35.2%;实现旅游收入121.8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80.0%,较2019年增长67.0%。
虽然天津接待游客量增速(与2019年相比)不如河北,但其旅游收入增长最猛,在已经公布数据的省份中*。
“跳水大爷”、“盘头大姨”带给天津的“热度”犹在,天津针对自身文旅资源和网络流量的相关策划也在发挥积极作用。“双节”前,天津就围绕“洋楼、河、海、山、烟火气”五大天津文旅核心IP,策划推出文旅活动,最终带动文旅收入。
数据显示,天津此次接待外省游客728.69万人次,占比45.2%,外省游客在津到店消费额同比增长114%。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也在《预期的增长和理性的繁荣——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旅游市场特别评论》中特别指出,天津在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成为外地游客占比较高的十大省市之一。
“当代消费旅游需要更多沉浸式的、参与式的体验,各地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加入科技、文化的因素,让供给侧有一个大的提升,当需求提升时能实现供需的精准结合,这才能够让地方吸引更多人,获得更多收入。”宋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