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抢烧鸡、撸羊驼,香港人得了「深圳瘾」

2023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约等于每个香港人平均到内地7次。香港媒体正以“港人北上消费逼爆深圳”的字眼形容这般盛况。

香港人Carlos小时候常听大人讲起深圳,说在罗湖商业城,小孩子会无故消失,再找到已被断手断脚。此后二十多年他不曾踏足对岸,尽管岸的那头,远不过230米。

直到2023年圣诞节,29岁的Carlos站在深圳的皇庭广场,左手拿着15元的茶话弄奶茶,右手拿着山姆超市单价25元的草莓杯子蛋糕,神色兴奋——关于深圳的记忆,被彻底改写了。

封控三年全面通关以来,香港刮起史无前例的“深圳热”。据香港入境事务处,2023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约等于每个香港人平均到内地7次。香港媒体正以“港人北上消费逼爆深圳”的字眼形容这般盛况:

尖沙咀高端写字楼里的白领,会找跑腿从深圳跨境买来奶茶宴请同事,上午点单,下午在地铁站交付;

年轻人要是没听过哪个深圳的餐饮品牌,会被同伴认为老土;

香港街边的铺面开始贩卖从深圳超市“逆向代购”回来的商品;

就连此前不愿来内地的人,也开始向Carlos打探“北上”攻略。

“(在)深圳碰到过香港人买东西,馒头都稀罕。”社交平台上网友表示。

01.深圳超市成了香港人的景点

冬至期间,一则社会新闻传遍了香港:

一位香港大叔,耗费足足两个小时,辗转三趟公交抵达深圳口岸,就为了买一只烧腊鸡。

大叔盛赞内地的美食,不仅便宜二三十元,更重要是现杀、有鸡味,而家附近的街市只有冰鲜鸡。

当然,Carlos觉得这是特例,“老年人坐车有优惠,又有时间”。典型香港人去深圳的一天是这样的:

出关口,搭地铁直达会展中心站,从地下通道走入附近几个商场,去网红餐厅排队吃酸菜鱼或椰子鸡,不忘询问店家是否有团购。

大快朵颐后,找家新中式奶茶或网红咖啡店,点社交媒体里最火的产品,拍照发po,再挤进落不下脚的薛记炒货,买上七八袋冻干草莓、南瓜酥。

会玩的人再试试刮刮乐、室内动物园这类香港少有的消费体验,最后拎着打包的餐点和中式烘焙,大包小包,尽兴而归。

重头戏一定是山姆。

2023年圣诞节当天,离深圳福田口岸最近的山姆印力中心店人头攒动,满墙火红的圣诞产品配上密不透风的粤语,让人误以为香港维港的圣诞庆典在山姆开了分会场。

山姆是美国沃尔玛集团下的会员制仓储型超市,场地巨大,主打薄利多销。在内地,它瞄准的是中产家庭客群。

尽管已经来过两次,Carlos依然在两天一夜的圣诞深圳游中安排了山姆的行程——他坐高铁来的,买票时,往返港深的113趟班次几乎全部售空——他一逛就是两个钟头。

“上新速度很快,每次来都有新品。”Carlos说。

在山姆,可以轻易辨认出香港人——轻薄羽绒服、白色运动鞋、双肩包,一大家子结伴而行,购物车里的货物堆成小山。他们神情兴奋,目光在货架上逡巡,看完排骨看五花肉,捧着29.8元一大盒的麻薯雀跃地招呼亲友,“好平(便宜)喔”。

香港的主流超市有两种,平价亲民的惠康、百佳,和高端精致、主打进口商品的city’super。同样卖橘子,后者定价是前者的6倍。

而深圳山姆完全结合了二者优点,“是惠康百佳的价格,city’super的品质”,Carlos说。

以香港人*的山姆烘焙为例,一款芝士蛋糕,标榜使用进口奶油干酪、采用法式工艺、保质期3天,只要80元;同样类别的产品,city’super大概230港币,还不是现制的。

Carlos在香港做公务员,月薪刚刚涨到6万港币,与父母同住在公屋里。疫情后香港经济低迷,大批门店歇业关闭,物价却飞涨。街边店里的一碗米线,动辄五六十港币;商场里一碗台式麻辣烫,几样菜就要100港币以上。

如今,Carlos午餐*是街边只做外卖的“两餸饭”(类似于快捷自选餐),荤素任挑两样,才38港币。“以前香港人的消费观很大手大脚,现在会谨慎了”,他说。

山姆稳稳接住了消费降级的香港人,据周边人士介绍,这家离福田口岸最近的山姆店就是香港人带火的,工作日也有大量港人前来。新鲜水果和烘焙是*的产品,此外,内地网络流行的芝士牛肉卷、烤鸡等,他们也会*时间尝试。

为了节省空间,他们会扔掉食品包装盒,把食物分装好塞进四四方方的小推车。香港不允许带生肉制品入境,他们便请超市把肉表面烫熟烤熟,再带回去深加工。

山姆的红火更催生出一条日渐垂直细分的旅行产业链:有跨境巴士运营商特别增设山姆的站点;Facebook上出现大批山姆代购群组和5元/人的“带进”;还有精明的生意人包下香港街边的铺面,倒卖人肉搬回的山姆产品;产业链的*是山姆旅行团,团费两日429元,一日在东莞游玩,另留足一日给山姆购物,每两人送一张山姆会员卡。

不过,对单身汉Carlos来说,家庭装的山姆产品有点“吃不消”,他更喜欢盒马——另一个港人购物热门地,同样有大集团背书,品类丰富,产品份量对单身者更友好。

去年中秋期间,港人在盒马大抢88元/只大闸蟹的新闻登上头条;在香港,一只同样品质的大闸蟹大概要200港币。Carlos观察到,解封后香港街边的大闸蟹专卖店消失了不少,“因为今年大家都去盒马买”。

盒马最吸引港人的,是它能加工现场买下的海鲜。12月的一天下午四点,皇庭广场的盒马餐饮区几乎挤满了香港人,桌上是刚蒸熟的螃蟹、龙虾、生蚝,摆得满满当当。三位结伴来玩的中年女人告诉凤凰网,他们来深圳就是为了到盒马吃海鲜,这里人均两三百可以吃很好,而香港西贡一条鱼卖到一千港币。吃完海鲜,她们准备再带只39.9元的盐焗鸡回去。

Carlos不会去盒马吃海鲜,他觉得那是“师奶”(香港的家庭主妇)才做的事。

但他也承认,他和师奶对深圳的追求其实是一样的——高品质平替。师奶看重大集团背书的商超里*性价比的货物,他则看重网红餐厅里舒适的环境和品质食材。就像他在深圳挑选的过夜酒店,独立设计师设计,网红打卡地,赠送早餐和晚餐券,售价仅500出头。这个价格,在香港根本买不到类似体验。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太喜欢香港人在深圳总是大惊小怪地高喊“好平喔”,跟没见过世面似的。

02.打开深圳的N种方式

不同世代的港人以不同方式“开箱”深圳。

师奶和家庭团热爱餐饮、商超、中式糕点,他们大多从主流媒体和YouTuber处了解深圳,活动路线集中在热门推荐。年轻人则乐意从小红书或B站获取一手热点后,自行探索。

草根猫是一名香港YouTuber,瞧到今年深圳话题的火热,从开箱测评转型做深圳吃喝玩乐。她是80后,受众以35岁以上人群为主。“大多数人对深圳的印象仍停留在十年前,很肮脏很旧、食物不干净、商家卖假货及不老实”,草根猫说,“深圳对一些香港人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她每周北上,将深圳游玩路线做成懒人包。和大部分类似视频一样,她会展示行程中的每个细节,酒店去景点要走几分钟,有几种交通方式,餐厅里有哪些设施,只要跟着她的视频做就行。而她也随之下载了一堆内地的APP,比如大众点评、高德和小红书——她之前只会用Google和Facebook搜寻信息。

严格说来,港人到深圳消费不是新现象。过去来深圳的群体主要是港漂、退休的长者或与深圳有工作往来的港人,活动也大多是按摩、吃饭。

但2023年赴深圳游玩的港人,无论是人数和活动的丰富程度都远远超过往年,当中有很多人对深圳并不熟悉。甚至很多从未来过深圳的人也在这一年开始“下海”。

他们跟着视频指导,打卡每一个推荐景点。深圳的岗厦北地铁站,天花板上钢架汇聚成圆环,在Youtuber的翻译里,这里是深圳之眼,颇具科幻感。背着双肩包的中老年港人便在圆环下举起双臂,招呼亲朋为自己拍照,神情一如在海边、山巅举起丝巾的北方阿姨。

与师奶、家庭团相比,Carlos这样的年轻人更常被小红书和B站种草。这次来深圳,Carlos就专门尝试了网络热门美食炸串。

Carlos熟稔内地的“消费流程”。从小红书种草某家店后,去美团看具体打分和评价,他还了解美团上会有评分虚高的现象,重点要看真人评论。

不过熟练如他,也会被比下去——他发现香港中学生已经专门去内地参加天宫赐福(由内地网文改编的漫画)的cosplay了。究熟悉内地的程度,“我们不如香港看哔哩哔哩长大的一代”,Carlos说。

在种草、打卡的潮流中,也有人留在原地。

“我们知道今年深圳很受欢迎”,罗湖商业城按摩椅上一位穿着玫红外套,顶着泡面卷头发的女士说,“但我们来深圳还是只来商业城,已经习惯了”。她二十几年前从内地前往香港打工并留在当地。

这座建成于90年代的商城毗邻罗湖口岸,曾是香港人到深圳消费的主要地标之一,也“孕育”了Carlos儿时听到的恐怖传说。至今,它仍是穿玫红外套女士的*选择,她会和姐妹在这里逛一天,每次花费1000块左右,美甲、按摩、吃饭、买衣服,一站式完成。

不过,这种主打性价比的消费已不是深圳的*卖点。对于香港人来说,深圳已经开始有了全新的魅力。

03.一杯杨枝甘露看两座城的创新差距

Carlos在泸溪河的柜台前停下,“这个我愿意买回去做伴手礼”,他指着一个颇有质感的灰色包装盒,里面是桃酥,“好看,轻巧,品质看上去也不错。这类中式点心在香港总是又贵又土。”

如果说深圳凭借“平替”吸引了港人,那么新消费则是超越香港经验之外的事物。

在深业上城的瑞幸,凤凰网注意到,四位仿佛从TVB时装剧里走出来的女人兴奋地举着酱香拿铁,各种姿势合影留念。店员称香港客人占到平时客流的两三成,他们*点的就是酱香拿铁,“都想尝尝网红产品”。

走在COCO Park,眼前的瑞幸、薛记炒货、KUMO KUMO们无一不装潢讲究,设计轻快,用Carlos的话说,店内灯光“亮到快要人眼瞎”。香港少有装修得如此亮眼、产品也足够新奇的店铺。

Carlos打卡了阿嬷手作,一个来自广西、台式装修的新晋茶饮品牌。他还排队一小时尝试了茶话弄,一个从设计到产品都古色古香的中式茶饮品牌。他要了一款桂花味的奶茶,“香港喝不到这样的味道”。

新式茶饮成为了Carlos对深圳改观的契机,他得知深圳的每家喜茶店都会个性化装修,表示“很高大上”——他*次觉得可以用“潮”来形容这个城市。

香港社交网络热传一则“深圳有何魅力,香港为何失色“的讨论,一位90后男生接受采访时说,从一杯杨枝甘露,就能看出两个城市的创新差距,“卖杨枝甘露的铺头倒了,香港再开新店还是卖杨枝甘露,但深圳就有创新,会放茉莉花茶进去”。这则报道一度被香港网友围攻。

但不可否认的是,深圳正越来越像香港。走在福田中心区的街头,你会惊讶于这里的街景几乎与香港无异——高楼林立,商场紧连着商场,炫目的灯光、招牌、音乐,和穿梭在人群中的粤语。它就像繁华时期的香港弥敦道,还更宽阔、更亮堂。

与此同时,真正的弥敦道却暗淡下来。街边的保健品店八点半便落下闸门,尖沙咀SOGO更于2023年3月倒闭,卷闸门紧闭。“好静啊”,一位路人说。

瑞银的研报指出,假设在内地人均消费500至1000港元,估计2023年港人为内地贡献的消费额可达28亿至56亿港元,约占同期香港本地零售额的8%至16%。深圳在开关后推出不少吸引港人北上消费的举措,比如推出消费攻略、旅游消费券、旅客购物 “即买即退税”等措施。关口也安排了消费文旅专线,免费送港人从口岸直达商圈消费。

与此同时,多数从内地来港的消费者不再大买特买,city walk、文化深度游成为新潮流。南下的客人们甚至不在香港过夜了,今年跨年夜,连夜返回深圳的人群塞爆了地铁站和麦当劳。

香港本地企业如“759阿信屋”及“日本城”的母公司则发出预警,指受到港人北上潮影响,中期盈利大跌,其中阿信屋母公司的中期盈利更是下降超99%。实际上,香港消费疲软已持续多时,许多曾经的金字招牌如许留山、优之良品、卓悦都在疫情期间倒闭,仅2023年3月,就有超过651家香港门店宣布闭店。

在本土企业陷入消沉的同时,来自内地的餐饮同行则接连在香港开店崛起。库迪咖啡、杨国福、湘菜品牌农耕记……此外,鲍师傅、霸王茶姬也传出将在香港开店的消息。

12月的香港旺角,*排长队的门店,是地铁E出口的蜜雪冰城。一对情侣对凤凰网称,他们之前在深圳尝过蜜雪冰城,觉得味道不错,价格也实惠,“别人家的一杯顶它的三杯”。

04.”要遵守这里的游戏规则"

北上游火热的同时,香港人对行程安排始终是小心翼翼的。

他们大多四人以上结伴出游,至少有一人相对熟悉深圳;只去地铁能到的地方,少有周边闲逛;消费集中在商场内,行程随大流……

一对夫妇称,通关后他们每两三个月就会来次深圳,但一直在商场活动,打算更熟悉深圳后,再去公园或海边看看。

一些“胆子大”的港人开始拓展消费的范围,比如,牙医、洗浴、理发、配眼镜等,一位中年女人想去试试南山一家新开的室内飞行体验馆。

Carlos也去了世界之窗旁的萌宠动物园,继续他的跨文化比较之旅——

在香港,看动物只能去海洋公园,还是“关着的”,但在宽阔的深圳,他*次摸到了羊驼,“滑滑的,像毛毯一样”。

他还打算去深圳博物馆,参观前需要实名制预约,他熟练地输入回乡证号码,“你来这就要遵守这里的游戏规则。”他用不错的普通话向凤凰网表示。

实名制在注重隐私的香港社会向来是热门话题。2021年香港政府推行手机卡实名制时,就遭到众多反对。港版健康码“安心出行”在港推行时,也因为索取过多权限——比如“读取USB内容”等遭到市民抵制。

但来深圳玩,要用微信或支付宝,就必须实名认证,甚至一度要开通内地银行账号才可使用。港人北上热后,深圳部分店铺支持直接使用港币电子支付,交易相对便捷。即便如此,大部分港人还是选择现金交易。在只能使用阿里APP支付的盒马,现金交易处大排长龙,全是香港人。

Carlos对电子支付的接受度比其他港人高一些,但也只愿在支付宝和微信中二选一实名认证,“能少泄漏一些是一些”。他的手机卡是在香港买的数据卡,只可上网,没有通话功能,好处是不需要进行实名登记,但他也因此不能体验外卖服务。

地域差异的氛围飘荡在网络空间。一则讨论港人要不要使用内地APP的帖子中,有网友表示“如果不用内地系统只是肉身上去,灵魂还是香港的”。Facebook上有21万粉丝的“深圳吃喝玩乐分享区”,需要先回答“你是不是中华儿女”问题,审核通过才可加入。小红书上,大部分网友都表示欢迎港人来玩,偶尔,有人提到一些香港人曾将内地游客称为“蝗虫”的过往,会被其他网友以“心胸要开阔”为由反驳回去。

但深圳在香港人眼中,似乎变了又似乎没变,仍浸透了过往的惯性。

Carlos圣诞之行最后一站是位于网红酒店隔壁的笋岗村,在这个罗湖老城区力的城中村,他终于见到了贴近刻板印象的深圳。和商场挨着商场的市中心不同,这里街道狭窄,房屋破旧、低矮,底楼的2元店灯光昏暗。

朋友笑背着托特包的Carlos很傻,让他下次来带个有拉链的包。走到路灯稀疏的地方,朋友拉了拉他,觉得不安全,不愿意再前行。不知怎的,那个时刻,Carlos想起小时候听长辈说过的“传说”。

城中村的麻辣烫店里坐满了人,Carlos也想试试。他有点担心食品安全——哪怕在商场的餐馆,他也会担心自己吃下太多添加剂。不过转念一想,内地人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事,应该也没事吧?

Carlos在麻辣烫店门口踌躇着,最后还是改道去了一家新晋的网红火锅店。火锅店门口排满了人,香港人、内地人,这刻似乎也没什么区别了。

他觉得这顿应该是吃上了正宗成都味,心满意足,打道回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Carlos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凤凰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大消费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