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幼儿园关停潮来了,孩子王们尚能饭否?

就目前看来,整个母婴市场似乎是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飞得很高,摔得也狠。

近日,一则名为#幼儿园关停潮下幼师的自救之路#的话题引起不少人的热议。

从曾经的“入学难”,到如今的“一生难求”,别说幼师们自救,还存活着的幼儿园经营者自己也得想办法自救。而这其实也是新生儿减少背景下产业和职业的一个缩影。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出生率为6.39‰,自然增长率为-1.48‰。

早几年,在三孩政策等一系列利好因素推动下,各类围绕新生儿的生意也是不断涌现,各种大额融资消息在那几年也总是不绝于耳。可如今看来,当初有多风光,现在或许就有多焦虑。

幼儿园都如此,母婴零售品牌们的日子想必也不好过。而在母婴零售品牌当中,孩子王无疑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玩家,去年还豪掷10.4亿元收购乐友国际65%的股权,成就国内母婴连锁史上*笔收购。只不过在新生儿减少的社会背景下,以及近几年母婴零售发展磕磕绊绊的情况下,孩子王现在是否还能坐得住呢?

始于概念,栽于质量,困于坪效:

上市后的孩子王更像巨婴?

母婴零售的“概念股”结束了!

伴随着三孩政策的推出,以及90、95后等年轻人群体开始成为母婴消费的主力军。多重利好消息驱使下,搭建以婴儿和妈妈需求为核心,多品类、多场景的母婴电商平台、社群平台以及线下零售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紧跟政策风向标,资本市场也开始把目光放在母婴这个冉冉升起的新兴市场上。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那时候的母婴零售多少有点“概念股”的味道,这其实就是讲政策趋势和消费人群的故事给市场和投资人听。然而在商业社会,讲的故事往往是需要兑现的,一旦企业无法兑现自己讲的故事,迎接自己的就会是经营层面的承压以及资本市场的白眼。

就目前看来,整个母婴市场似乎是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飞得很高,摔得也狠。

曾拥有百亿估值的独角兽企业蜜芽宣布停运App;宝贝格子去年总部人去楼空,创始人被曝失联;持有“母婴电商*股”的宝宝树也经常负面缠身。

其他行业“明星玩家”过得不如意,孩子王或许也好不了太多。如今的孩子王早已不是当初的母婴零售企业了,通过打造全渠道母婴&亲子家庭体验馆,孩子王搭建了一个全品类的孕产成长服务平台,为此网上有评论人士称之为“母婴界的盒马”。

或许是模式有些重的缘故,使得孩子王无法做得特别细,在品质上似乎是栽过不少跟头。

根据孩子王上市前的招股书显示,在2018—2020年,孩子王及其分子公司受到罚款以上的行政处罚50起,多数处罚原因为销售不合格商品。

而在上市之后,2022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21年儿童学生用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显示,抽查了2050家企业生产的2186批次儿童学生用品,发现297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孩子王”有7家子公司和门店上榜,涉及婴童服装、幼儿拼图玩具、戏水玩具、套枪玩具等,部分产品涉嫌假冒。

问题频发的孩子王,给人的感觉似乎就像一个巨婴。

专注母婴,业务垂直,应该能更专注、更能打磨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才对。但孩子王却屡次因为质量问题被点名,这到底是真的能力有所不及还是自身态度有问题呢?这一点外人不得而知,只不过作为行业头部品牌,孩子王的负面消息伤害的可能不只是自己,对于整个行业或许也是一种伤害。

除此之外,老生常谈的坪效问题或许仍然是孩子王需要重视的一项数据。据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上半年,孩子王门店的店均收入为726.27万元,坪效收入为3134.8元/平方米,坪效同比下滑4.98%。

服务项目越来越多这本身没错,只不过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大店模式迅速扩张,或许需要注意自己门店经营效率到底高不高的问题了。看得出来,孩子王这位“母婴界的盒马”其实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股东减持加上新生儿减少:

孩子王的自救之路该如何走?

正如前文我们所描述的那样,如今的母婴市场恐怕很难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获得市场和投资人群体青睐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行业以及自身经营情况的表现,或许也会影响到外界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估。

从自身表现来看,根据孩子王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约为63.47亿元,同比减少0.58%。第三季度净利润约为4742.07万元,同比减少44.12%。前三季度净利润约为1.17亿元,同比减少22.95%。

不得不说,这份“成绩单”看起来似乎很难令人满意,而这或许也会让人对其接下来发展态势产生一定的怀疑,而孩子王股东方面的减持消息传出或许也会进一步加重这一份怀疑。

去年1月13日消息,南京维盈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22年10月21日至2022年11月7日间合计减持2656.43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2.4416%;

6月8日消息,Fully Merit Limited于2023年6月6日至2023年6月7日间合计减持885.32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7961%;

6月12日消息,深股通减持77.79万股,最新持股量为453.46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0.41%;

7月3日消息,HCM kW(HK) Holdings Limited 于2023年5月4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累计减持孩子王股份1113.51万股,累计减持公司股份达到1%。

一般说来,在资本市场上如果认为有明显不确定性时,投资人出现减持操作的可能也会极大增强。因此,从围观群众的角度来看,如果真的看好企业发展,或许也不会有这么多大股东纷纷减持,毕竟资本不会跟钱过不去。

那么如果这一判断为真,投资人的不安全感来自哪里呢?在二姐看来,主要是两方面因素。

一是前面我们提到的自身业务层面,甭管业务单一与否,只要能长期挣钱,就不会减持呢。茅台只靠卖酒,可谁敢说茅台不值钱?从这个维度来看,或许孩子王需要想办法从业务层面来提振股东信心了。

有消息称,孩子王正开放加盟,这一方面可以快速扩张,加速渗透下沉。另一方面也会给自己增加收入,让财报变得好看些。只不过加盟毕竟不是自营,在产品和服务上可能还无法同自营门店相比。

二是基于市场环境,投资人可能会感觉行业不确定性比较高。

新生儿减少的趋势可能还会继续下去,幼儿园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了,其他母婴市场是否也类似?当然了,母婴产品消费需求一直都在,但已经不是各大企业躺着就能拿投资的时候了,况且玩家自身也具有不确定性,因为行业经常有企业出现负面消息,其中不乏一些至少看起来很有实力的企业,而这可能也会让投资人的不安全感上升。

总而言之,行业未来竞争注定会更加激烈,对应的资本市场可能也会有所收缩。那么对于孩子王而言,接下来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从诸神混战到剩者为王:

市场承压倒逼优胜劣汰

时间回到2014年左右,那似乎也是母婴零售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当时孩子王已经成立了,而那段时间也诞生了不少名噪一时的母婴电商品牌,包括宝贝格子、贝贝网、蜜芽等。

行业井喷,各类母婴零售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有数据显示,从2014-2019年间,我国母婴电商累计融资额达到了133亿,市场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再看看现在,这种反差存在多少有些令人感到唏嘘。

行业虽然承压,但是母婴消费永远都有的,只是用户去谁家买单的问题罢了。目前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其实也在优胜劣汰。而孩子王过去能够从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自然有他成功的原因,未来要做的其实是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需要在战略上有更多的升维思考。

一方面,横向拓展,通过兼并收购提高自己的实力,这是很多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经历的蜕变过程。

在这一方面,孩子王似乎也是这样做的,2023年他以10.4亿元现金收购乐友国际商业集团有限公司65%的股权。消息传出,也着实轰动了行业,至于效果如何我们只能把答案交给时间。

只不过收购就一定会释放乘数效应吗?这一点恐怕不是,在商业历史上我们也看到过不少失败的收购案例。收购过程中其实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否则只会起到负面作用。据孩子王披露,本次交易设置了业绩承诺,而且有三年时间跨度,这样一来或许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孩子王还是要回归根本,围绕产业链夯实自身基础才行。尤其是作为上市公司,需要注意自己的羽毛,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任何形式的零售,供应链都是基础。只有具备足够强悍的供应链体系才能获得更多的好货,打造出自己的品类和品质优势。同时,出色的供应链体系往往可以帮助品牌建立出自己的价格优势,这在今后的母婴零售竞争中也会愈发的重要。

在行业没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谁效率更高,谁就能活的更滋润。

因此,压力归压力,总不至于像“幼儿园关停潮下幼师的自救之路”话题下网友打趣说的:“做母婴的可以转行开养老院了”。

路是自己走的,如何发展也是自己选择。也相信孩子王未来能攀得更高、走得更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财观二姐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