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厂离职员工卷出一个赚钱新赛道

有越来越多的大厂人,每天生活在不知何时被裁的阴影下,就来小红书开账号当博主,想着以后哪怕失业,也能有个抓手。

失业潮中的离职博主

3月初,小红书用户“阿颖啦”随手发了一条“100个赞就离职”的帖子,吐槽工作通勤3小时,无用会一开3小时,好想离职。

网友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助力每一个梦想”,流量汹涌而至。至今,这条内容获得了100万浏览,28万点赞,3万评论,3千收藏。

而在此之前,阿颖在小红书完全属于小透明,这是她发布的*条内容。她惊讶地表示:“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赞!没想到是离职带来的。”

阿颖后来的内容完全围绕着离职展开:离职前的纠结、父母的不同意、跟领导提离职、离职后的生活等。然而流量没有再次眷顾这位新晋离职博主,上百万看热闹的人中只有大概2000人留下来关注了她,目前也没有任何变现。

但这种方式却被许多人竞相模仿:发一条“多少赞就离职”的帖子,再配上大厂的工牌照片,总能轻易获得惊人的浏览量,屡试不爽,因而成为众多离职博主起号的方式。

从所晒工牌来看,不乏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美团、快手等知名互联网大厂,标题也更加五花八门:《在职最后一天,字节为我花了五十万》《阿里last day,知无不言》《旷野人生启动资金已到账,下一站巴厘岛》等等。

为什么小红书突然涌现了这么多离职博主?

显性原因是自2022年以来互联网行业风光不再,持续降本增效,大厂频频爆出裁员消息。比如字节跳动相继裁撤了教育、pico、游戏、飞书等业务线;腾讯去年比前年少了1万人;今年一季度阿里少了1.4万人,与两年前相比更是少了5.4万人。

对一些人来说,离职博主只是失业过渡期的一个尝试。大厂的工作经验使他们深谙流量套路,小红书有1000粉丝后就有接广告变现的可能,门槛相对较低,只要内容好,平台并不吝啬给流量,吸引了众多人跃跃欲试。但大多都浅尝辄止,在找到新工作以后停止了更新。

隐性原因则是人们对于职业的焦虑和迷茫。原本行业高速增长,就像乘着一辆高速上升的电梯,当行业增速放缓,不管是薪资还是职级都很难再提升,就会让人怀疑工作的意义、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不免生出这样的疑问:一旦脱离了平台,只靠自己能做成什么?

小刘在西二旗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了6年,做产品经理,听着很光鲜,实际上每天遵从领导的意志,做一些换按钮颜色这种小修小补的工作。

在这样的工作中,她找不到任何成就感,升职也屡屡被卡。有一段时间她憋着一股劲,特别想“取得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来证明自己。于是她注册了一个职场搞笑幽默领域的微博账号,做到了30多万粉丝。虽然当时没想到要怎么变现,但也让她获得了极大的自信,以及安全感。

如今当红的平台从微博变成了小红书。有越来越多的大厂人,每天生活在不知何时被裁的阴影下,就来小红书开账号当博主,想着以后哪怕失业,也能有个抓手。

离职:从焦虑到生意

时代变了,以前失业大家都会觉得羞耻,恨不得不留一丝空窗期,立马衔接下一份工作,现在却如此乐观豁达地广而告之,甚至把这当成一个标签。

对他们来说,离职博主只是人设,变现才是根本目的。

目前离职博主变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接品牌方广告;帮人改简历、面试培训教人入职大厂;做小红书培训导师教人当博主;卖小红书运营资料;还有人结合原本的工作经历带货、探厂。

接广告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目前博主在小红书一篇笔记的报价约为粉丝数的十分之一。

某博主是字节离职赛道的一位博主,目前粉丝数有2.6万,图文笔记报价4000,视频笔记报价4500,月收入1-2万。但也有客单价比较低的,某位在腾讯、字节、阿里都待过的博主,目前粉丝1.2万,图文报价只有300,视频报价500。

虽然互联网的光环正在褪去,但仍然是众多求职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心仪的选择。据智联招聘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问卷调研数据,互联网行业位列毕业生期望就业的行业*名。因而从大厂离职后的博主教人入职大厂,也不失为一门好生意。

小赵也曾在西二旗的一家大厂工作过,她的账号主要以分享职场干货为主,以提供内推机会的方式建立社群,进而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场所推销,为其受众提供简历修改、模拟面试、职业规划、离职指导等一条龙服务,价格在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有的博主在跑通了平台起号、接广、建立IP的模式之后,就开设了小红书个人IP陪跑营,手把手教人做博主。从定位、选题、写笔记到作图、视频,提供全流程保姆级服务,价格每月上千块。此外还有一对一的私教、咨询等服务,收入十分可观。

还有的博主在小报童平台分享运营经验,用户付费阅读,价格在几十到几百块不等,博主跟平台分成,有的博主已经实现了上千人订阅,收入几十万。

以上基本都是围绕着怎么入职大厂和怎么当小红书博主提供服务,还有一类离职博主开创了自己独有的变现模式。

某博主简介为“前阿里资深小二,累计服务过上千个商家,现在是职业探厂人,打算探访上百家源头工厂,帮好的工厂找销路”。该博主会在视频笔记中展示产品细节、产品制作过程、工厂氛围环境等,进而在小红书卖货,作为新的中间商赚差价。

总而言之,成功的博主月收入已经跟原本的工资持平,甚至远远高于月工资。但这也存在某种幸存者偏差,多数人还没等到开始变现,就放弃了这条路。

其实是在给平台打工

离职博主看似自由,无拘无束,实则充满了焦虑。

接广告首先要迈过1000粉丝量的门槛。一篇帖子分享了快速涨到1000粉的捷径:立人设,让人一眼就清楚你是干嘛的,关注你能带来什么好处;持续发布同一个领域的内容;内容风格统一突出;有节奏的更新;收集同类爆款笔记进行拆解,先模仿再做出差异化。

这就需要练就多种能力。比如选题能力,就要关注实事热点,随时随地记录选题灵感;文案写作能力,要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图片制作能力,好的封面能让点击率大大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根据数据进行复盘优化;还有摄影摄像剪辑能力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能力,当博主要持续稳定地输出内容,有输入才能有输出。这相当于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不乏有半个月、一个月起号成功的牛人,但普通人一般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煎熬过程,某博主分享自己前500个粉丝用了7个月,后500个粉丝用了39天。前面自认为做好了每一步,依然不涨粉的七个月,怎么会让人不怀疑自己?

而且离职博主这个赛道的内容难以持续。无非就是点赞离职、离职过程、离职后续,接着就是平淡琐碎的生活日常,难免让人失去兴趣。做这个赛道也意味着要出卖个人隐私,讲自己的故事供众人审视,负面评论让人无比内耗。于是有人转而选择发职场干货,营造一种专业的形象,再提供课程、咨询、面试等服务赚钱。

此外,还要保持日更、周更的更新频率,每篇笔记至少花费2小时,是不是也像极了打工?实际上,当博主就是在为平台打工,赚广告的钱相当于平台给你发工资。

为什么这么说?每个月想要接广告,就必须产出一定数量的笔记,并且保证笔记的数据在一个基准线之上,如果数据不达标,品牌也很难来投放。

这就是在维护整个平台欣欣向荣,表现好了再分你一点广告费。如果在公司里做新媒体运营,每个月拿一万左右的工资,同样是发笔记,还有剪辑、美术同事配合来做。自己当博主,每个月发的篇数更多,但只能接到几百、几千块的广告。

接广告完全是靠天吃饭。品牌只有在发布新品、618、双11这种大促节点才会找博主投放广告,赶上行情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几万块,行情不好的时候颗粒无收,也不知道品牌方何时会再次眷顾。

有时接广告对于账号来讲也是一种伤害,接了跟账号调性不符的广告,分分钟被质疑“恰烂钱”,接着就被限流、取关。即便如此,放眼望去,还有那么多同类博主嗷嗷待哺。

在如今的市场形势下,品牌方的日子也不好过。前些年新消费火的时候,自媒体的广告接到手软。如今品牌方也勒紧了裤腰带,精心挑选性价比高的博主,每次投放都精心计算投入产出比,优先选择能带更多货的博主。

离职博主看起来背景履历、帖子数据、粉丝画像都还不错,但从品牌方的角度来考量,美妆品牌更喜欢找美妆博主,母婴品牌更喜欢母婴博主,离职博主能带什么货?

所以,在供给端,离职博主过多;在需求端,品牌方在收缩,自然能接到的广告就越来越少。

有人说,今年做自媒体的难度是往年的10倍不止。做博主本身就是一场小型创业,许多人却想用其成为失业后的兜底,现实与预期相违背再正常不过。

一位博主分享道:没有做博主的时候,我有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每天早起去遛狗,去跟朋友聊天,在家做饭,学学英语。自从做博主以来,我的精力和时间不自觉被小红书偷走了,生活每天都是重复的,有趣的东西也不多。每天脑子里都是拍素材,想标题,为数据焦虑,没有了之前的自由、洒脱,更多是在营造某种人设,没有办法专注生活,更没办法真正沉下心来去做自己。

于是她决定放弃做博主这条路。

搞钱的同时还能不能快乐?

其实无论在职还是离职,当博主还是其他,核心命题只有一个:如何在搞钱的同时还能幸福和快乐?

我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工作本身就是痛苦的,没有意义的,工作的目的只是能有一份体面的收入去还房贷、车贷、供养父母和孩子,同时有一个体面的社会身份去跟他人交往。哪怕工作做得再不顺心都不敢轻易离职,害怕生活质量骤然滑落。

我们很难去问自己:我真的热爱这份工作吗?这份工作能让我感到快乐吗?我有时间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吗?我所从事的工作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吗?我跟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够多吗?

我们更难去追问:工作和幸福是否天然矛盾?所谓的天职是否真的存在?

多数国人的生活节奏都是围绕着工作来设计的,如果工作不快乐,不仅是上班的8小时不快乐,而是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都不快乐。

更进一步讲,我们该如何处理工作、金钱和生活幸福的关系?

金钱自然能带来幸福。但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对金钱与幸福的研究中发现,超过一定的充足度之后,更多的钱买不来更多的幸福。

一项调查显示,当问大家赚多少钱才会满意时,不管他们的收入是什么水平,每个人给出的回答都是:比我现在拥有的钱再多50%。在给自己的幸福度从1到5评分时,收入最高的人和收入*的人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别。

这表明,成功的真正秘诀是与金钱建立自觉、清晰、有主动权的关系,而不是一心要赚到某个“数字”。

“拥有更多”是一个欲望的无底洞,但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许多真正的好东西是免费的,比如晴朗的天气,清新的空气,绝美的夕阳,与家人共度的闲暇。我们需要弄明白,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让我们过上喜爱的生活。

如果花更多时间去工作,并且获得了更高的回报,这些休闲时间也都变成了有价格的,可以按时薪换算损失了多少钱,为了工作牺牲个人幸福,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人类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几个世纪的哲学思考发现,几个被普遍认同的人类幸福要素,对每个人都适用。比如友谊、健康、社群归属、用自己的智慧迎接挑战,以及能掌控生活的感觉等,这些都是幸福感的来源。

真正的财务自由是不必为了钱而工作,而不是赚到足够多的钱就退休。这种想法是一种对于幸福终局的幻想,但幸福不是终局,是活着的每个瞬间。

所以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不应仅成为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

既然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至少可以改变小环境,具体到每天、每小时、每分钟可以做啥,还是可以决定的。

因此,我们在选择工作时,还需要在金钱之外,引入生命能量的度量衡。这份工作能否让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兴趣?是否能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份工作,那这就是我们的天职,它或许跟传统价值观中的稳定、体面、光鲜相去甚远,但那又何妨?努力工作是为了生活幸福,而不是其他。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商隐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互联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