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县域受欢迎的大超市
“相比于一二线城市,县域的大超市生意竟然这么好!”王莹对《灵兽》感叹道。
前几天的端午假期,王莹发现老家县城的新区又多了两家连锁超市,一家是3000平方米,一家是1000平方米,两家超市是同一个老板。
王莹家里人说,这两家超市的生意都挺不错的,平时人挺多,生鲜水果比老城区那边的几家老超市都要便宜一些,“关键这边东西比较全,又新鲜,服务也要好一些,所以买东西愿意来这边。周六日带着孩子过来,人多也热闹。”
据了解,这家3000平方米的店,就算不过假期,一到晚上人也很多。
“这边的熟食、海鲜炸品都做得比较有特色,品类也比较多,也都是当天现炸,好吃还不贵,所以下班后会稍微绕一下路,过来买些熟食,回家作为晚餐,其实也节省了好多时间再炒菜做饭。”一位在店内熟食区购买熟食的消费者称。
“水果也很便宜,例如,在北京八九块钱一斤的红富士苹果,在这家店只要2元一斤。当然,这跟山东原产地也有关,相对来说会便宜一些。但其他水果与当地老城区的超市比也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这两家店的综合毛利也都不低,基本在30%~35%。”王莹称。
另一家1000平房米的店,生意也不错,只是位置上有所差异。3000平方米的店位于县城新区的西北方位,1000平方米的店位于新城的东南方位。
“现在政府、学校、医院基本都挪到了新城,这两个超市也虹吸了当地大部分的居民。”一位当地居民称。
社区生鲜店基本没有,“基本都是些专业店,例如蛋糕店、海鲜店、服装店等等,也不会碰触生鲜品类。街上流动的生鲜商贩*‘秒杀’这种社区生鲜店,使得他们根本没有生存空间。”王莹对《灵兽》称。
王莹称,这两家超市每周都会做活动,平时也会在门口做公益,比如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都可以免费领取一份米、油、面等生活用品,“当地居民也对这两家超市有着比较好的印象,所以大家也愿意来这里买东西。”
其实,山东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旺盛的消费需求,这也孕育出众多本土连锁零售龙头,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23年中国连锁TOP100”榜单中,共有11家山东企业上榜,与2022年持平。
而性情的山东人对于到超市买东西这件事,前提是“这家店老板做生意不坑人”,好吃不贵又有性价比就更加提升了当地人对于门店的信任感,生意不好都难。
2、一二线城市传统商超艰难求存
与王莹老家县城的两家大超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一二线城市传统商超正在艰难求存。
老郑的门店位于北京南四环一小区底商,面积大约700平方米左右。“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生意又有所下降。”
“生意不好只能降价销售,只要比周边商家的价格更低,才能把顾客吸引过来。”老郑称,今年上半年自己把所有的经营心思都花在如何降价上,“加上近几年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才导致现在传统商超经营上困难重重,自己的情况也是传统超市业普遍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吧。”
据尼尔森中国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报告显示,对价格不敏感的年轻消费者数量已从去年1月的30%降至15%。面对这一消费趋势的变化,商家们不得不适应新的消费时代。
面对如此剧变的行业和消费模式,老郑称,“虽然自己曾经吃到过时代的红利,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自己最后也不得不被时代边缘化。”
除了个体经营者的艰难,上市连锁商超今年一季度数据也不乐观。
从12家发布了2024年一季报的上市企业看,有9家出现营收同比下滑,仅3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从净利润来看,虽然有7家超市实现盈利,但从净利润的同比增降情况来看,有8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下降幅度高的是中百集团,达619.18%,直接由盈转亏。
其中,人人乐也再次面临退市,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2024年末时,人人乐的净资产依然不能为正,则将被强制退市,不免让人唏嘘。
除此之外,近年来,传统商超更是频频关店。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中国超市top100数据,华润万家的门店数量正在逐年减少:2020年门店数量为3261家,2021年为3245家,2022年为3130家,3年时间关闭了131家门店。
除此之外,大润发在今年初,江苏、四川、湖南等地传出闭店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大润发已闭店十几家。
此外,相关媒体统计报道称,2024年*季度全国至少有31家超市品牌140余家门店关闭,涉及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物美、天虹超市、盒马鲜生、卜蜂莲花等知名品牌。
其中,也不乏一些城市或区域首店,如沃尔玛在南京的首店新街口店、永辉在全国的*家门店福州屏西店、诸暨首家物美超市等。
事实上,传统超市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过去的十年间,家乐福、沃尔玛、家家悦、人人乐、大润发等传统超市受到的时代变革的冲击最为猛烈。
传统商超巨头面临的经营困境早已成为行业有目共睹的事实。
多家上市的老牌商超在财报中指出,由于实体店受到线上零售的严重冲击,加上此前疫情使得超市实体店业态发展受到诸多挑战,业绩喜忧参半。不过闭店并不是商超的*出路,部分传统商超、大卖场正在努力探索新赛道,加速转型、优化门店并继续开店。
3、超市的出路——继续下沉与低价?
追求性价比显然已经成为消费者最明显的变化。
当然,商超的“打折”行为也不能是无底线追求低价的恶性竞争,而应该是一种策略性的价格调整。
具体来看,这种调整背后是对供应链的改革,包括产地直采、降低运输和储存损耗、精简人力资源以及发展自有品牌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成本,从而为商品提供降价的空间。因此,低价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应链端的成熟与否。
与会员店的逻辑相似,零售折扣店想要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压低价格,无疑需要依托于强大的供应链与议价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超市应该思考,门店的商品卖给什么样的人,商品的供应不能再是经销商或者供应商供货,做成一定的账期,并加价销售,显然这样的年代已经过去。
真正的低价策略是,即使售价较低,也能保证不亏损并获得足够的毛利。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提升供应链的效率。
一位农产品基地负责人曾向《灵兽》透露,与商超无中间商合作后,直接将商品送至仓库和门店,可减少约35%的物流和仓储损耗,节省的成本部分用于让利给消费者。
此外,现在很多商超为了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开始采用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
这一转变使商超能够敏捷地适应市场动态,并有效地更新及调整商品组合。此举不仅体现了商超在供应链中加强了议价能力,还有助于通过协商更优惠的结算条款来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空间。
除了能够真正长期地实现低价之外,在四五线城市亦或是更下沉的县域做大超市,也是很多零售商开始探索并且有着不错表现的一个方向。
为什么在小县城开很大的店?
业内人士对《灵兽》称,下沉市场开大店有以下几个逻辑。
首先,小城市从结构上来看很像是社区,一个县域城市就是个社区。例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一线,很多居民的日常消费,比如水果、蔬菜都是在小区内来完成的,可是在一四五线城市就不一样;其次,大超市进入县域属于降维打击,用超级体量的一个商业体,去虹吸掉所有当地散兵游勇的流量,例如像上文中王莹老家那个老板的打法,一家大超,一家中超,垄断当地市场流量;最后,要把经营效率控制好,这主要体现在周转率上,例如,生鲜类的产品,周转率特别重要。
“在县城,你的店很大,做了一些促销活动,新鲜又便宜,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周转率一旦上来之后,也就意味着商家和上游谈判的能力增强了,价格就又下来了,这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运作。”上述业内人士称。
如何在县域抓住大超市经营的红利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是否完成了闭环。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当地的竞争对手不多,竞争也并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