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都颇具豪情,但却不够清晰。RIM究竟如何开发与众不同或更胜一筹的生态系统?
于是引出了第三点:工程团队。当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997年重返苹果时,他带来了NextStep的开发团队,包括阿维·特万尼安(Avie Tevanian)、伯特兰德·塞利特(Bertrand Serlet)和斯科特·福斯特(Scott Forstall)。他领导了一支才华横溢、志趣相投的团队。他们的目标都很明确——用真正现代化的内核取代现有的Mac OS。他们历时5年,终于开发出了OS X。
RIM收购了QNX,以此为基础开发了黑莓10,整个过程仅用时两年。如此急于求成,不禁令人担心:他们能否复制乔布斯的辉煌?倘若一切顺利,他们将在2013年初发布该系统。但问题在于,当昔日RIM开始衰退之际,负责开发工作的不也正是同一群工程师吗?
最后则是领导力。在带领一家曾经不可一世的公司复兴时,将1997年的苹果作为榜样,会面临很多挑战。或者更确切地说,海因斯能与乔布斯相提并论吗?这种对比的关键不在于智商,而在于精神层面,在于鼓舞人心的力量。
彼时的乔布斯已经凭借皮克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就,尽管NeXT的表现稍逊,但技术实力仍然不容小觑。相比而言,海因斯一直任职于RIM,自2007年以来,他始终是RIM所遭遇的各种问题的一部分。
复兴前景
抛开这些幻想,回到现实问题上来。RIM CEO最近承认,该公司或许应当对外授权平台:“要推出黑莓10,我们或许应当将它授权给比我们更懂得成本控制的企业。”这种想法也得到了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认可:“RIM已经陷入困境,但他们似乎终于想通了。”
然而,这种做法恐怕难以奏效。Palm两度失利,塞班也折戟而归。而当苹果1995年将Mac OS授权给PowerComputing和摩托罗拉时,同样未获成功:获得授权的产品售价远低于Mac,蚕食了苹果的利润。乔布斯1997年收回了这一决 定。虽然最初遭到批评,但最终仍然被证明是正确的选择。
有鉴于此,海因斯也不得不担心:获得授权的厂商出品的黑莓10手机,可能会蚕食RIM的利润。黑莓Messenger或许很受欢迎,但同样面临支持多种设备的免费iMessage的威胁。
那么,RIM应当如何是好?私有化或许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倘若该公司决定对外授权黑莓平台,硬件收入的下滑速度势必超过软件授权收入的增长。为了寻找新的利润来源,RIM必须放弃已知的收入流。假以时日,新收入或许足以拯救该公司。
但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以这种方式改变商业模式几乎全无可能。股东或许会为长期战略喝彩,可一旦热情消退,他们便会抛售该股。
倘若RIM想要采取激进策略,例如专注软件和服务业务,或许就要考虑将公司私有化。该公司的市值不足40亿美元,现金储备超过20亿美元。管理层可以与KKR等私募股权公司合作展开私有化。
一旦成功,RIM便可毫无顾虑地壮士断腕——砍掉硬件业务。对员工而言,这很难接受,但却不得不接受:现在不瘦身,今后就将全盘尽失。
从理论上讲,复兴后的RIM规模会缩小,但实力却更强。它将拥有利润丰厚的软件和服务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能否奏效?或许未必。由于RIM的市值很低,而私募股权也不缺钱,倘若真有吸引力,恐怕早已实施。心灰意冷的投资者肯定早已思考过一个关键问题——如何与免费系统竞争?如何与Android争夺市场?
不幸的是,在智能手机这盘大棋中,RIM已经没有多少招数可用。(书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