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曾言“即便我身处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一句话诞生了一家泛科技主题网站——果壳网。在科技问答这个看似冷门的科技类网站中,果壳网以其独特、专业的内容模式,打造一家面向都市科技青年的社会化媒体。
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在接受投资界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科技本身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尖端,它是无所不在的,是普通生活背后的规律性知识。我们所做的就是将其还原到它本来的面貌,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发现生活的第二落点”,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鱼和熊掌”难兼得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姬十三,由于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都是姬十三创立的,外界常常搞不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姬十三表示,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是两个独立机构,定位不同,运营模式不同,全职工作人员也是完全不同的两批人。
科学松鼠会是在2008年4月,姬十三和一些科学写作者、编辑发起的松散的NGO(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协会。像美剧《生活大爆炸》一样,很多年轻人觉得很好,尽管他们未必喜欢物理学。他们是觉得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很有意思,可以效仿,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科学松鼠会初期主要以群体blog的方式运作,后来慢慢发展线下活动,与其他机构建立更多合作和交流。姬十三担任这个机构的理事长。
在运营上,科学松鼠会与果壳传媒两个机构保持独立,分别由不同的核心团队运营。姬十三一直认为,不同的目标,要用不同的组织模式来达成。科学松鼠会是帮助科学写作者成长和交流的平台,像是民间版的科普作协。这个目标,适合用非营利机构的方式来达成。
虽然科学松鼠会是姬十三发起并很想做成的事,但姬十三还是非常希望能做成一个了不起的科技传媒,做“中国的Discovery”,而这个理想只能通过商业方式来达成。
姬十三表示,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NGO适合聚集志愿者的力量,但在持续成长力和资金投入上,有欠不足;而商业化则便于用大量资金迅速组建团队,推进工作,但是在帮助弱势群体和协调志愿者方面,力所不逮。
现在,姬十三绝大部分时间花在果壳网,已经很少参与松鼠会的具体工作。松鼠会目前的日常管理,主要由会员选举的协调委员会进行,他表示自己在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间点,正式退出松鼠会的管理。
公益背景赢得资本青睐,牵手挚信获两轮融资
姬十三说:“在没有成立果壳网之前,我一直是在做公益机构的。2009年底开始不断有VC找我,希望能投资,我也犹豫了很久,因为资本都是希望把公益机构变成商业机构,当时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合适,也不能接受这么做。”
在科学松鼠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姬十三就已开始考虑,能否用产品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科学,让更多人进入这个领域,来分享他们的知识。后来大半年的时间,姬十三不断同VC接洽,也不断婉拒他们的要求。要把一个NGO组织直接变成商业机构,对于他来讲,始终很难接受。
“在2010年初,挚信资本也找到我,但它没有直接提出要我把公益机构商业化,而是尊重我的想法。后来我们就决定就把商业跟公益一分为二,商业部分成立果壳传媒接受VC投资,公益部分仍然保留科学松鼠会这个NGO形式。”姬十三称。所以,就有了果壳传媒的诞生。
2010年7月,果壳传媒获得挚信资本1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2010年11月14号果壳网正式上线,2011年的春天挚信资本又投了A轮,当时的投资规模是300万美元。据悉,果壳网B轮融资也正在进行中。
文艺青年有豆瓣,科技青年也该有自己的大本营
果壳网被形容为“科技版的豆瓣”,登陆果壳网你会发现,这里提供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泛科技话题,有很多小组,还有各种主题站。姬十三表示,果壳跟豆瓣在做很不一样的事情,二者的未来愿景可能不太一样。但很多东西需要慢慢被展现出来,目前来讲从定位上来讲,果壳的确是一个以科技兴趣为核心的一个社会化媒体。
在人群上讲果壳用户跟豆瓣也比较类似,用户偏草根,可能更多的是大学生,年轻的白领。如果你把豆瓣的前100名用户抽出来,可能大多是籍籍无名的,果壳网也是一样的,但这些人又可能是很有才华的。而你把知乎跟Quora的前100名用户拿出来,可能都是一些行业精英,意见领袖等。
果壳网的内容主要来自两块,一个是用户生成,一个是自主原创。用户可以浏览自己喜爱的内容,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关注感兴趣的作者。果壳网第一年的时候,比较重视其媒体属性,和内容的书写,这是因为果壳团队一开始有很强的媒体的背景,刚开始以媒体属性为切入点,会积累一批科技背景的种子用户。
“从今年以来,我们会花比较多的精力在社区上,这也是去年跟今年在战略上的一个转变。当然这个变化其实刚开成立的时候就定好的,因为我们团队有很强内容能力,先用内容去做品牌,然后第二步再来做社区。”姬十三表示。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耿莎,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209/201209113347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