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一年销售额:突破100亿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
雷军和小米就实现了一个“神话”。这个神话真实吗?这个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2012年11月15日,晚上10点半,望京西路卷石天地大厦12层,
雷军在他的办公室刚刚接受完《创业邦》的采访和拍照,要立即赶赴另一个会议室。那里有
金山过来的同事,等他开今天最后一个会。
在我们采访之前,雷军从某个大会上“溜出来”,利用晚饭时间见了两拨人。他看上去要比半年前虚胖一点,双眼充满血丝。他说创办小米之后,参加的会议明显多了。“以前单独做天使,是别人求你多;现在创业,是求别人的地方多,有些应酬不能不去。”
树大招风。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三个数字与雷军紧密相关:6、40、100。先是小米夏天那次沸沸扬扬的融资,估值达40亿美元,创下了今年中国企业的融资之最;接着是11月21日,雷军投资的YY登陆纳斯达克,市值约6亿美元;接受《创业邦》专访当晚,雷军首次向媒体透露,到11月底,小米过去一个财年的销售额突破100亿人民币。
上述任何一个数字,如果只发生在某一个创业者或者投资人身上,都足以成就一段佳话,但它们偏偏在同一年砸到同一个人身上。用一个麻将术语,这叫“杠上开花”。
前两个数字在私募和公众市场都有人背书,无需质疑。关键是100亿。一家成立不到两年、产品卖了只有一年的创业公司,瞬间就进入百亿俱乐部,在中国过去30年的商业史上,恐怕只有两类公司达到过这种奇迹:一是某些呼风唤雨的垄断企业,二是此起彼伏的传销企业。
尽管政府部门很看重这个潜在的利税大户,尽管它的口碑营销引发了口水争议,但毫无疑问,小米不是上述任何一种模式。问题是,你又很难找到一个可资参考的对象来定义小米和雷军。
正因为如此,100亿才走上了风口浪尖。以进军3G手机市场为起点,
华为和酷派手机销售收入达到百亿都花了6年时间;
京东商城销售额过百亿,同样用了6年;
百度达到这个量级则用了10年时间。无论放在哪个维度看,小米都不“正常”:如果你认为数字有假,则说明今年以个人名义入股小米的俄罗斯投资大亨尤里?米尔纳上当了;如果你认为数字真实可靠,这似乎又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两面不讨好。
这两年,雷军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以现在的财务数据来看,小米站的不是风口,而是台风口。事实上,在今年年初,连雷军及其团队都不敢想象会有超过500万台、100亿的销售规模。他们那时的底线是30万部,如果能够达到100万部,就相当于中彩票了。
无论是去年推出第一部手机,还是今年的指数级增长,小米都没能让外界百分百相信,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雷军一直表示抱怨,中国缺少宽容的创业文化,无论成败,总有人鸡蛋里挑骨头。这不足为怪。首先“小米速度”是超出雷军本人的预期的,这一点他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并不否认;其次,如果小米人自己都对“小米速度”感到惊讶,外界更没有理由保持淡定了。
所以,雷军和小米过去不到两年时间中的表现,本身就是一个“不合常规”的创业故事。雷军需要适应,小米需要适应,外界更需要适应。以善于总结经验著称的雷军,用“运气好”来形容自己的2012。“经常有人说我爱忽悠,但今年运气真的很好。”他说。
小米手机为何成功:傲慢手机商学不会的5大创新
产品没有差异化,没有渠道和供应链优势,日益上涨的人工及原材料,和不断下降的产品
零售价,这就是传统手机玩家们面临的尴尬局面。
这样的局面,似乎一夜之间被小米改变了,也为我们这些手机圈的老兵,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我们看看小米怎么做到的,和在哪些地方是创新的,这也是传统手机商“学不会”的:
品牌建设的创新。小米的模式,首先解决了品牌的问题。雷军的个人品牌、传播力、影响力,不但有效地帮助了小米品牌的建立,而且是用非常低的营销成本。在
互联网上,雷军作为一个人格魅力体,完成了自己品牌的价值变现,而小米手机,开启的其实是一个人格魅力体的新时代。在未来人格魅力体,都可以直接向其粉丝销售其产品或服务,以获得价值变现,完成商业的闭环。
渠道建设的创新。雷军的势能,及雷系电商的相互助力,终于帮助小米突破了原有渠道的藩篱,意义在于手机销售渠道建设上的颠覆式创新。
互联网销售的扁平化,去除了现下多极渠道的盘剥,每一分钱都落到小米的口袋里。
供应链层面的创新。小米凭借电商预定的模式,做到了以销定产,这是传统厂商梦想未曾到达的。凭借终端消费者巨额的预付款,同时享受了传统品牌商相对上游的供应链优势,又没有传统渠道商压货之虑,先收钱后发货,小米现金流优势明显。
利润获取方式的创新。抛开纷繁的移动互联网概念,MiUI的概念,小米获得的超高利润,还是源自
硬件销售,这是不争的事实。小米获得的超高利润,还源自于倍受争议的期货模式。众所周知,手机产业链的物料价格,会随着时间不断大幅下降。产品发布之际的超高性价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成就了产品销售的超高利润。顶着超高性价比的帽子去发布产品,却由于期货的模式获得了
硬件销售的超高利润,这是小米无法在被诟病中自圆其说的关键点。对比一下小米的模范对象,苹果也同样获取了硬件销售更多的暴利,却没有人去攻击,原因在于苹果的生态链及品牌溢价。所以只要丢掉超高性价比这顶帽子,小米其实很容易回应这些质疑,只需要解释这是小米的品牌溢价即可。而你们挣不着,不过是因为你们品牌价值低,你们攻击小米,是因为“羡慕嫉妒恨”。
资本运作的创新。作为天使投资公认的第一人,雷军对接资本的能力毋庸置疑,同样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2010 年底,小米完成 A 轮融资,引入Morningside、启明和
IDG为主的风险投资约 4100 万美金,公司估值达到 2.5 亿美元。其中,公司 56 名
小米科技员工投资了 1100 万美元。在A轮融资同时,核心员工共同投资如此大的数额同样是罕见的,这恐怕也是一种创新。
正如小米投资人
启明创投的
童士豪所言,小米并不是随便谁都做得出的。从很多层面上而言,我非常同意这样的判断。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212/20121218340561.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