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4券未解之谜:杜一楠4500人大扩张 吴念龙裁员大工程

本月10日,杜一楠再次出现在媒体视野。他通过私人助理向外界表示,24券已经倒闭,公司不会再恢复业务。他“已经放弃了作为创始人的全部收益,而公司的所有事务已经转给投资方处理。”
2013-01-23 09:36 · 创事记 沈云芳

  仍旧缺钱的24券最终崩盘

  裁员过程中,杜一楠也在寻求新融资的同时开始物色潜在的收购者。

  根据吴念龙的回忆,去年三四月份后杜一楠基本不在公司出现。而按照杜一楠的说法,那时的他应该在美国和Groupon、LivingSocial等公司商谈收购意向。只不过,收购没有最终谈成,Groupon最终选择将其中国子公司高朋网与腾讯投资的F团合并,而非与24券合并。

  与此同时,杜一楠再次找到马来西亚投资方,希望对方能继续追加投资。但投资方的耐心似乎已快被耗尽。按照吴念龙的说法,当时鼎晖已经基本放弃了24券,马来西亚投资方则举棋不定。后半部分说法得到了马来西亚投资方代表KK的印证:去年8月,出于对中国互联网前景的看好,马来西亚投资方决定对24券追加E轮700万美元的投资。*笔400万美元资金在9月到位,第二批300万美元则因后来的矛盾激化而终止。

  杜一楠与马来西亚的矛盾激化已经被反复报道过:杜一楠以保障员工利益为由划走了公司账户中的200万。作为回击,投资方撤出了已经注入到开曼注册公司(24券为VIE结构)的230万美元。双方信任关系彻底破裂。9月20日,杜一楠与投资方争执的邮件被曝出,矛盾公开化。

  这一切吴念龙看在眼里。他意识到,闹到如此地步,杜一楠与投资方的关系已经不可挽回。在他看来,杜一楠的盲目自信、一意孤行让他最终做出了拿公司运营要挟对方的不理智举动。孤立无援的杜一楠也只能将自己与公司利益捆绑,发动集体员工与他一起站在投资方的对立面。“杜一楠觉得投资方肯定不会看着24券死,因此他才放纵地跟投资方讨价还价。但这是他的一厢情愿。投资都是逐利的,如果24券这个盘子太难收拾,为什么还要继续投?”

  马来西亚投资方通过代理人与杜一楠沟通的方式,也让两方间的交流出现障碍。以致于投资方和杜一楠分别接受新浪科技采访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指责对方不接电话、不回邮件。

  而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关于24券创始股东持股比例之争成了双方的死结所在。按照杜一楠的说法,9月他已经寻找到潜在的收购者,希望借此与投资方重新谈判。而投资方也承认,当时判断团购行业将出现并购趋势,开始与24券商讨收购后的利益分配模型。

  在这个利益分配模型中,关于杜一楠的持股问题双方各执一词。杜一楠一口咬定对方只愿意拿出19%的收购利益分配比例给创业团队,并试图将他从股东名单中清除。而投资方则声称,其允诺了杜一楠8%的优先股及团队2%的优先股。由于双方并未最终签署相关协议,这一纠纷的事实究竟如何无从考证。

  在双方互相指责的口水中,24券走到了尽头。1月份,24券的域名已经无法打开,公司名存实亡。

残局

  本月10日,杜一楠再次出现在媒体视野。他通过私人助理向外界表示,24券已经倒闭,公司不会再恢复业务。他“已经放弃了作为创始人的全部收益,而公司的所有事务已经转给投资方处理。”

  在旁观者看来,这是一句充满文字技巧的声明。当时,24券尚有6000万左右的欠款未结清,而300名员工的离职补偿也未到位。杜一楠所说的将所有事务转交给投资方处理,言下之意是将这些债务问题推给了投资方。“整个接触下来,你就会发现他是一个不敢担当的人。他始终觉得自己是对的,是投资方欠他的,全体员工好像也欠他的,并且员工团队从始至终都毫无价值。”说到这里,吴念龙显然很气愤。

  而在杜一楠与投资方争吵的近3个月中,吴念龙不得不面对手下300多人的生计问题,“很多小孩子的月薪也就两三千块钱,几个月不给他发工资,他们真的恨不得去睡大街。”据吴念龙透露,自他2011年加入24券以来,“没有一次是正常领到工资的”。

  去年12月12日,吴念龙带着一个4人员工代表团与马来西亚投资方见面,最终拿到了300万的全体员工“人道救助款”。“能拿多少是多少吧,总算能有一个了结。”为了收拾残局,吴念龙至今都还没有精力去找下一份工作。对他来说,24券就是自己职业生涯中踩空的一脚,摔的有点狠。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事记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