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深度剖析移动医疗新机会:客户关系 医院IT化 微信应用

我学医,在协和念了八年,之后去美国做医疗的大数据和医疗技术战略这方面的工作,然后归国创立杏树林。在美国时,我就感觉移动医疗是一个浪潮,正在席卷当时美国的医疗体制。而在中国,这样的趋势已有苗头,需求非常旺盛,市场规模非常的大。但是,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目前还比较难,这是基本判断。
2013-06-07 09:21 · 创事记 张遇升

  商业模式关键词:付费

  在中国,还没有看到特别成熟的规模化的模式,在此介绍三个国外的典型代表。

  Epocrates (NASDAQ: EPOC):全球*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为医生提供即时的临床信息支持,覆盖全美一半的临床医生,每年从药企那挣一亿美金。目前市值3亿美金。公司最早由斯坦福两个学生创立,一个医学院,一个MBA,两人一起看打棒球时有了创意,然后一起做。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当苹果手机上市后,就突然掘起。因为美国医生实用苹果手机特别多,渗透率特别高。

  i-Triage :患者的掌上自诊工具。由两个急诊科大夫创立的,他们发现很多不该看急诊的患者跑来看急诊,中间缺乏一个分诊环节,于是他们把这个诉求做成了app,解决用户肚子疼,自助诊断去那个科室的问题,然后推荐附近医院。两位创始人都没技术背景,其中一位会写程序,用业余时间做,未融资,未特别推广,通过用户的口碑,两年内做到了几百万用户。2011年底被美国前五大的保险集团Aetna收购。

  ZocDoc :基于LBS概念,让病人找医生,让医生和保险付费。主要业务是移动的医生推荐、挂号服务平台,现签约医生过万,每年预约量数百万。累计融资额近1亿美金,公司准备IPO,公司创始人是位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医生,之前在麦肯锡做了多年的咨询顾问。

  新机会:客户关系、慢性病管理、医院IT化、微信应用

  *,医生的客户关系管理。美国的兽医都有CRM系统,而中国还未起步。这有利于帮助医生把自己的病人管理得更好,为病人或为医生增加价值。

  第二,病人的慢性病的管理。中国的慢性病人超过三亿,这个人群就已经大到可以相当于一个*的互联网产品的量级了。可以从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拿到上百万的用户,活跃、专注的用户,看病是病人的刚需。具体产品可以让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专注,用户规模上去后,社会和商业价值就将体现出来,很多的企业就会来追着你。

  第三,医院信息系统的移动化。中国的电子病例做得不是特别的好,据个例子,某医院的信息系统开发花一千万,每年花一百万维护,因为电子病例系统宕机,医院一天不能开业的情况。如果这事出现在互联网企业,责任人第二天就不用来上班了。因此,基于云端,非常实用,好用,开发和维护成本不高的移动化应用就能找到机会,前期可以从私立医院和诊所开始突破。

  第四,微信应用。如果微信上有一个医疗细分领域的“杜杜”,就是杜蕾斯的微信账号那样,天天可以来帮助用户解释诸如糖尿病等细分领域,聚集了有刚性需求的用户后,就能产生商业价值。

  第五,病人的实时的监测。如通过移动技术,实时监测的心率、血压,甚至是电解质等,能够帮用户预测未来的疾病,这个在临床上有意义的数据。

  我相信医疗这个行业,确实是一个比较需要坚持的精神、熬的精神的一个行业。创业者如果有投身移动医疗行业的抱负或者理想,愿意用的产品和技术,去改变人的生活或者生命的人,将大有可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事记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