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小米到底做了什么?揭秘小米的“成长秘密”

小米到底做了什么?能让传统手机厂商感到无尽的寒意,也让无数用户追捧?从传统制造和营销的角度,看到了小米太多的创新,而这些创新,颠覆传统行业的同时,也毁掉了形形色色传统经理人的三观,在种种不解中,目视着小米疯狂的增长。
2014-03-03 09:12 · 网易财经

  这样的好处不仅仅是吸引了玩家的关注和参与,而且可以精确的准备服务器、网络等基础设施,确保服务器都是饱满,而减少IT基础设施的浪费。

小结:

  激活码式的饥渴营销,看似一种简单营销方式,实际上包括了全方位的运作,包括宣传口碑的建立,线上销售渠道(如何激活使用和购买)的建设等多方面的配合。更深一步,让少部分人先用起来,满足的是拥有者超越别人的那种优越感,也让后来人增加更强的羡慕感,这一前一后,燃起的就是购买拥有的欲望。

揭秘四:粉丝经济

  粉丝一词来自于娱乐业,那些为了追寻心目中的明星,不远万里、不吃不睡的善男信女的行为方式,为互联网商业精英们开辟了一片全新的营销方式,而小米,对粉丝的塑造和利用,更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小米:

  很多公司都声称自己的产品也有无数的粉丝,就像华为流出了花粉,OPPO 产生了 O 粉,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粉丝?其实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判别出来,你的产品发布会上,粉丝愿意花钱来参加吗?小米这样做了,而且票还不便宜,相对于 2000 元左右的小米手机,200 元的门票已经定价不菲,可不仅仅有人参加,而且还有人远从外地赶到北京来参加。

  除此之外,小米还在每年的 4 月 16 日,创办了小米的粉丝节日——米粉节,全国各地不同城市成立了小米粉丝同城会,粉丝之间自发自动的进行小米产品的交流,这种互动,也带来了新的社交和口碑传播,让这些人围绕小米产品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朋友圈,自然当小米有了新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依然会是最忠诚的用户了。

 互联网:

  互联网游戏的世界中,永远是粉丝在创造新的奇迹,以小米创始人出身的金山软件为例,其核心盈利的游戏工作室西山居和七尘斋,是网游行业的明珠,其《剑网 3》等系列产品一直吸引着无数玩家,所以有玩家愿意自发的走在一起,不仅仅是在网络上结伴行侠,更在现实中,自己玩起角色的 CosPlay,玩家通过自己创造性的设计、一针一线缝制出一套价格不菲的游戏人物服装,装扮成游戏里的各个角色,只为在各种游戏活动现场一展风采。

  无独有偶,腾讯游戏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游戏玩家瞩目的游戏嘉年华活动,玩家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自己花钱买门票、住酒店,就是为了能一睹新品发布、高手对决,而这种门票,一般不是一般人都可以买,而是一定要在某款游戏中达到一定级别,才能有资格购买。

小结:

  未来的社会,在消费者市场不停的细分,如果你能为你的产品找到 1000 个核心的粉丝,就已经成功了,而如何维护好和这些粉丝的关系,就决定了是否能走的更远,小米充分的还原了互联网的做法,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粉丝经济。

 揭秘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一个产品的总策划和设计师,是产品的灵魂人物,尽管这样,在一些传统公司,还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产品经理的定位,而在小米的做法中,产品经理的责任和意识,已经蔓延到每个角落。

小米:

  谁应该是*个带头的产品经理?

  是 boss!

  相对传统职能管理者/经理人,小米创始人雷军更是一个产品经理,在小米手机/MIUI ROM 的研发过程中,雷军总是*个去体验和思考是否达成了应有的体验,是不是把产品的体验做到了*。众所周知,雷军本身就是一个电子设备的发烧友,在他的金山时代,董事会成员的手机几乎都是雷军送的,原因就是雷军不停的买各种手机进行体验,发现体验不好就送给他人。而在小米,除了产品经理和 boss 以外,每个员工都算是产品经理,包括研发人员/客服等等,因为每个有机会接触到用户的人,都能得到的用户反馈,而这些反馈都是改善用户体验的机会。

  互联网:

  互联网的大佬们又怎样呢?众所周知的腾讯系的马化腾,经常半夜拉起微信群,挑出不同产品的毛病,这种站在产品角度讲出体验不好的问题,比吆五喝六的强势管理更为有用,因为这样让团队心服口服,比如在非常火爆的微信游戏刚刚发布后,小马哥甚至半夜 3 点在香港发现了功能问题,招来团队即刻修复。商业大拿史玉柱先生,更是通过每天晚上几个小时游戏的体验过程中,发现产品的不足,然后找来策划团队马上响应。再看腾讯 QQ 空间的另外一个例子,QQ 空间在 2013 年推出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功能,叫做水印相机,用户可以在拍照分享前,在照片上加上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当时的想法,而这个绝妙的点子,就来源于一名普通的研发工程师,而这个功能,也在腾讯内部评为为创新大奖。

小结: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不是要所有人都转型去做产品经理,而是我们要在大脑中保留一块区域,来存储我们的产品 sense,这其实就是心中有用户,保持用户思维,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用户,产品体验还有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揭秘六:不做一锤子买卖,内容付费,产生粘性

  传统消费电子产品,总是一次性销售,将产品卖给用户之后,唯有当产品出现问题,才在返修的时候接触一下用户,而小米的互联网玩法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卖出产品,只是*步,随之是通过产品建立一个连接用户的通道,通过后续源源不断的内容和服务,来吸引用户,然后挖掘出新的收费盈利点,这就是互联网人天天挂在嘴上的“粘性”。

小米:

  小米凭什么把 47 寸电视定位在 2999,这个让所有传统电视厂商难以理解,据小米电视研发内部消息,小米最开始有意和创维进行合作,当小米提出这样的价格而又较高的配置时,对于创维来说,根本无法接受,因为这种靠硬件成本低价铺量,然后内容和衍生服务收费的方式,是创维闻所未闻的。所以这段合作也被告夭折。虽然创维后续也醒悟过来,自己再做所谓的互联网电视,但已经晚了一个周期。

  小米为什么这么做?就是在互联网一切都免费的口号下,以接近甚至低于成本价的方式来进行销售,获取市场用户,也许有人会说,硬件都这么便宜,用户怎么可能还会花钱对内容、增值服务付费呢?这就是你不懂的中国用户。

  也许看看下面互联网的做法,你就会明白。

 互联网:

  中国网民和欧美网民*的差异就是喜欢免费的内容,因为从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天开始,互联网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免费的,比如新闻、电影、音乐等等,就连本来中国玩家接受按照时长付费的网络游戏,也被史玉柱先生改变了玩法,游戏变为免费,而玩家可以在游戏内付费购买各种装备道具。

  再以拥有几亿用户的 QQ 为例,普通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以免费的门槛招揽了海量的用户,而且围绕这个 QQ 平台上的诸多产品,也都是免费的模式,比如 QQ 空间,QQ 音乐、视频、游戏等等,而免费的背后是,每个产品都提供更深度的高级别服务,而这些高级别服务就成为了核心盈利点,以 QQ 空间为例,当普通用户升级为黄钻用户后,就可以在相册容量、好友访问记录等多个方面获得扩充。而用户恰恰更能接受这种个性化、看得见的消费。

  我们也可以从这样一个游戏玩家的身上看清这背后的情况,比如休闲舞蹈类游戏《QQ 炫舞》,玩家可以通过在舞蹈内购买自己的虚拟形象和道具来装备自己的形象,使自己看起来更炫更靓,所以这位玩家会省吃俭用买几千块的游戏内虚拟服装,而现实生活中,她只是一个三线城市的护士,工资也只有 2000 元而已。

  这就是内容付费的魔力。

小结:

  体验经济源于服务经济,只有持续不断的提供新的服务和内容,才能持续提供新的体验,而这种持续的粘性,带来的就是欲罢不能,最终引导用户为高级内容付费,而且一旦产生一次付费,就会产生连续的效应,就形成一条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结尾语:

  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这两年太多人对小米的所作所为不解,记得和深圳一位传统手机厂商的管理人员聊天时,对方总是用“想不到”来形容小米的各种玩法,其实,这只是一种信息不对称之下的效果放大,因为,这些玩法,不过是千百个成功互联网产品的通用玩法。

  而所谓小米的秘密,也许就是互联网的秘密。如果想同小米一样开创先河,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互联网思维和实践导入到传统行业中。

  Tii Consulting(Traditional Industry Internetization)是国内首家聚焦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难题的咨询培训公司,目前已为消费电子、家电、教育、餐饮金融等行业企业提供了转型辅导。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