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今日头条创新路上的跨界“麻烦”:版权摩擦成挡板

在创新者的眼中,看到的更多是今日头条给传媒行业带来的新机会;而在“受害者”的眼中,看到的永远只是自己利益的受损。这种视角的不同,很可能决定一家媒体在这场正在发生的传媒变革中的命运。
2014-06-23 14:21 · 钛媒体 杨钊

  老天爷总是喜欢捉弄人。

  6月18日,今日头条刚刚宣布与《广州日报》就侵权问题达成庭外和解,然而短短5天之后,国家版权局对其立案调查的消息就再次把它推到了风口浪尖。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近日对外表示称已经受理相关媒体对今日头条侵权的投诉,正在对今日头条进行立调查,“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作出处理”。

  这一表态的背景是:6月12日,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信部、公安部共同启动了第10次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据《人民日报》报道,此次“剑网行动”把保护数字版权、规范网络转载作为重点任务,国家版权局将通过查办案件和正面引导,来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

  政府部门的介入,使得今日头条的版权麻烦陡然升级。

  在6月3日宣布C轮1亿美元的融资之前,张一鸣和他的资讯阅读App今日头条一直刻意保持着低调,极少在媒体抛头露面。这位经历过酷讯、饭否、九九房的连续创业者深谙树大招风的道理,此前的两轮融资,今日头条均未对外公布。事实上,即便是这一轮的融资,作为公司CEO的张一鸣原本也不打算大张旗鼓对外宣传。

  在6月4日举行的C轮融资沟通会上,张一鸣告诉《商业价值》,他之所以同意改变宣传策略,很重要的原因是出于销售团队的“抗议”。

  在C轮融资公布前,今日头条的品牌影响力与它的用户规模已经明显不能匹配,虽然日活跃用户已超千万,但由于鲜有媒体报道,广告主们对它仍然感到十分陌生,这显然不利于销售们开展工作。为了帮助销售打开局面,张一鸣这才同意改变宣传策略。

  然而事与愿违,难得的高调却为张一鸣惹来了麻烦,就在沟通会结束的第二天,《新京报》突然发表社论“炮轰”今日头条,指责其侵犯版权,随后,一批传统媒体迅速跟进,今日头条被卷进了舆论的漩涡。

  在经历了最初一面倒的抨击后,一批新媒体人开始站出来力挺今日头条,赞扬其的技术创新。

  一组有趣的数据是,争议爆发后的6月6日全天及6月7日半天的一天半时间内,今日头条共收到了23家媒体合作申请,而决定终止合作的只有3家。

  争议爆发半个月后,事情一度出现了转机。6月18日,今日头条与《广州日报》达成了庭外和解,双方握手言和,重启合作;另据《商业价值》了解,截至6月21日,今日头条与新京报的谈判也正在进行当中,双方同样有机会化敌为友。不过,这次官方的突然表态又让今日头条刚有起色的舆论环境再次急转直下。

  这场剧情跌宕起伏的侵权“闹剧”还在继续,但随着事情的推进,各方势力的动机和态度已经逐渐清晰,我们已经能够以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今日头条和它正在经历的麻烦。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