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粮我买网为何举棋“海外直采”?解秘宁高宁食品电商棋局

我买网貌似迎来一个历史机遇,然而所面临的境地同样前有豺狼后有猛虎,前面1号店一绝骑尘,后面顺丰优选动作频频,尤其当我们把火力瞄准海外市场的时候,国内原产地争夺战却在不断升级,而优质原产地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资源,谁能在此独占鳌头?
2014-06-26 12:20 · 投资界 辛巴

中粮我买网为何举棋“海外直采”?解秘宁高宁食品电商棋局

  6月14日,一幅“买全球,卖全球”的巨幅广告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下面衬托两行字“中粮我买网,海外直采车厘子包机直送”。当天,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对外宣称“我买网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标志着中国食品电商开始走向世界”。

  然而“买全球,卖全球”并非我买网原创,而是习大大前不久刚提出的一句战略性口号,我买网借势玩了一把漂亮的顺水推舟。

  本篇文章将解读以下六个疑问:

 1、进口食品(含生鲜)市场升温的背后原因?

  2、“进口”背后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乱象?

  3、“海外直采“和”国外进口“有哪些本质区别?

  4、如何理解“海外直采“的产业链价值?

  5、食品电商(含生鲜)的竞争格局?

  6、中粮集团打造“我买“利器剑指何方?

  进口食品(含生鲜)市场升温背后的思考

  “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这点在食品领域尤为突出,尤其是婴幼儿食品市场。前不久央视有一个调查,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80%的妈妈都会选择进口奶粉,而且这一趋势并在逐渐渗透我国三、四线城市,这对国内奶业并不是一个好信号,但消费趋势却无法阻挡。

  我买网2013年营收超过10亿人民币,但进口奶就高达1个多亿,而早在2年前1号店进口奶每天就能卖掉5个集装箱,今天恐怕已经破10个了,这些数字便是“进口”火爆的最有力证明。

  去年此时,天猫网和美国驻华大使馆正如火如荼联合上演美国车厘子的预售活动,两次预售总单量超8万,销售金额达1500万。我一直认为这是行业内的标志性事件,它是预售模式的规模性实验,也是海外直采的规模性尝试。这次活动也引爆了国内进口生鲜的热潮,天猫一面在推进和世界各国大使馆的产地直供合作,一面积极引进商家入驻海外农产品馆,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天猫独立了一个频道“喵鲜生”,专售国外进口生鲜食品。

  去年9月,上海自贸区高调亮相,这对跨境贸易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而一个月后1号店联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六个国家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力推国外各类进口食品,在我看来这并非是时间上的巧合。

  独立食品来看,1号店应算是国内最大的食品电商,最近1年来1号店的进口食品频频发力,进口引进国已超过60个,SKU高达14000个,增速更是超过5倍,在全行业的销售中“进口食品”排名第二。

  再看国内各大生鲜垂直B2C企业,进口食品无疑都成了本站最重要的战略品类,不信你现在打开他们的网站首页,首页左侧导航第一行基本都是“进口食品”,根据朋友的“小道消息”进口食品销售额可能占到他们总业绩的一半甚至更多。

  以上是我买网举棋海外直采的市场背景,那么是什么原因催生海外市场的不断升温?

  第一,国内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国人对自己饭碗里的粮食已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进口食品的可信度却早已深入人心,一、二线城市中80后爸爸妈妈们表现尤为明显,他们随着新时代成长敢于质疑同时也有能力选择,这无疑让我们更加信赖和依赖进口食品。

  第二,商家主推进口食品是理性和遵循市场规律的选择。主要原因是进口食品(含生鲜)产业背后有一套我们没有的东西,比如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注化程度都很高,商家引入进口商品意味着组织效率高、流通效率高,最终回馈给商家的结果就是盈利能力强。

  以上两点便是我认为商家扎堆进口市场的主要原因。

  光鲜的“进口“背后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乱象

  “德国著名母婴品牌“HIPP喜宝“,其实和深圳某企业签订了中国市场的供销合作,年进口额应该在2000万左右,但在淘宝、天猫上的销量就超过2亿,那么如此巨大的差量从哪里来?当然是非正规渠道,通俗点说就是走私,很多商家为了逃避关税会选择香港、台湾等地走三通货”,我买网采购总监石化女士谈到以上现象很忧虑。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近5年来我国进口食品平均年增长速度在15%左右。我认为这个数据至少保守了一半,我们所谓的非正规渠道食品根本不在统计之列,当然也无法统计。

  然而,现象背后隐含多层原因,最值得思考的是我们消费者似乎已习惯了各类进口,有的甚至专门物色此类物美价廉的进口渠道,确实人家的东西又好又便宜。那么如何判定商品是否正规?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商品是否有中文标签或中文说明书,国家《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中没有中文标签或中文说明书不得进口。

  即使如此,我们仍不能阻挡进口食品堂而皇之的进军国内,比如在一线城市仍有不少商超中的进口食品没有任何中文标签,就算贴了中文标签多半也是商家自己打印为之,欠发达或偏远地区更是可想而知了。

  说到这里,各位读者趁此回顾下自己是否也购买过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

  其实,未经官方认可的进口货源都存在巨大消费风险,因为你并不清楚货源背后真正的猫腻在哪里,一旦发生问题你便无法证明和自清,朋友们还是谨慎为佳。

  “海外直采“和”国外进口“存在巨大本质区别

电子商务最大的能耐就是把各类中间环节砍掉,号称所谓的“直供“或”直采“,表面上是减少了流通环节,但更重要的核心是供应链资源的深度配置和密切整合。

  去年我搭建了国内县域电商新模式“吉林通榆县原产地直供模式”,本质上并非渠道的简单对接,而是产业上游资源的深度整合,其实“海外直采”和“原产地直供(采)“有着相似的本质。

  那么,“海外直采“和”国外进口“究竟有哪些不同?

  第一,我们今天谈的“国外进口“并非和产业的上游直接合作,国内商家并不直接和原产国的品牌商或产地合作,而是通过进口商或经销商采购合作,”海外直采“则是直接和源头企业或产地建立合作关系。以电商渠道为例,包括1号店、我买网在内的各大企业,所售进口食品的90%基本是进口商或经销商贸易而来,我买网今天海外直采的比例也仅有10%,1号店甚至更低,我买网力推“海外直采”希望把直采比例提升到35%。

  第二,“海外直采”需要有国家的授权资质,而非随意为之。目前,国内食品电商中拥有海外直采资质的企业并不多,我买网和1号店是少数有资质的两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辛巴,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406/2014062636777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