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8月26日消息,在2014年互联网大会上,脉脉/淘友网创始人兼CEO林凡说,其实职场社交一直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但有是一个很大的事,我们最先纠结的一件事情就是职场社交到底是社交还是工具,因为如果把它当做一个社交平台,很多人会想说,为什么我在一个单独的平台社交,我在其他任何一个社交网络都可以社交。所以,职场社交的条件是社交的目的是明确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林凡:谢谢大家!脉脉有80万用户如何骗到1亿的估值,这是今天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我想说的第一个事情是需求的问题,因为大家做任何事情不要研究这个事情有没有需求,有多大的规模。很多很多的评论家在中国有大量的社交的平台,失败了以后都会得出一个结论说中国现在是没有产生社交的需求。很多论点,比如中国人脉比较私密,大家不愿意跟朋友分享,或者中国人更愿意在线下建立起人脉。
我想举个例子,在座的各位坐在这边,其实大家来参加这样的一个大会,其实就代表大家其实有社交的需求。大家到这个地方来,愿意去听一些不同公司的人的一些演讲,一些分享,其实目的想提升自己,把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还希望认识到一些朋友,在未来能够帮助到大家以后的发展,甚至机会合适,可能会找到跟自己的公司跟自己的工作对接的需求,对我来讲,中国其实有很强的社交需求。但是,大家为什么一直没有做成功?我觉得这个可能很多是一个时代的背景,比如说1998年到2003年所有的一些电商,他们都没有做成功,但是2005年以后的淘宝,2008年的京东,这些大的公司起来以后,到今天没有人说点上是成功的,在中国电商是没有需求的。
我经历过那个时代,我记得在2000年到2003年的时候,很多人说电子商务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其实去看一些公司没有成功,或者没有做好,可能要站在时代的一个大背景下看它。这样来讲,还有一个普遍的论调,说中国的职场社交,其实微信可以解决了,其实这个话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就是微信解决了很多人的社交需求。打个比方,比如说有微信,经常有些人在群里分享各种各样的内容,你也能够学习到新的东西,或者说有微信过去的通讯录上这些好的朋友,你们实际上有了需要,通过打电话,发短信进行联系,其实都能解决我跟一个不经常联系的朋友能够维系一个好的方式。微信平台实际上更简单,它也促进了你跟朋友之间的互动。在国外其实有Facebook,他们其实包括在这个领域,在国内微信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但是它的需求是非常强大的。
在脉脉眼中来讲,其实职场社交一直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但又是一个很大的事,我们最先纠结的一件事情就是职场社交到底是社交还是工具,因为如果把它当做一个社交平台,很多人会想说,为什么我在一个单独的平台社交,我在其他任何一个社交网络都可以社交。所以,职场社交的条件是社交的目的是明确的,是为了解决需求的,但是如果本着需求去解决,比如今天我们来到会场,我们想提升自己,或者想认识朋友,当大家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来的时候,就可以说,他其实没有社交。其实我们上微信、微博刷的时候没有带有很多目的,是看有没有一些让我自我提高的信息,那么,这些东西其实是社交的一个本质。工具本质就是我们把需求解决的越快越好,举个极端的例子,我做了七年的搜索引擎,你输入一个关键字,如何让你能够在前五调结果,和前三结果构看到你想要的信息。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认为做职场社交有一个很艰难的初期,这个初期很难说我通过一个明确的需求点,我让大家所有人都疯狂在用这么一个产品,大家是冲着我要提高自己,我要认识朋友,我要完成招聘,我要达到这些目的,我来到一个社交的场所。但是,大家要有意愿,有心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是职场社交需要考虑的很大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来讲,其实可以看到,从1999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到今天就没有一家成功的,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做的很大,这个原因其实还是因为中美之间有非常大的文化上的差异,这个差异有多大呢?其实我们可以举一些细节的例子。如果熟悉LinkedIn的用户来讲,其实LinkedIn有一个很强的战略性,这个是基于整个美国职业的邮件文化,美国的文化体系,大家工作沟通是以邮件为主。但是,在中国不一样,中国很多沟通除了极个别的企业以外,大公司企业其实很多工作都是在APP上面,以前最大的是SNS,后来SNS自己不争气,很多人用QQ聊,现在很多人用微信聊。所以,中国企业的沟通其实这个时候就感觉有一个很大的差异。
第二个举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商业文化非常的开放,大家变成我有一个事情,要找一个人,我就在LinkedIn上搜索一个人。中国当然也有这样的用户,也有10%到20%的用户是这样的用户,但是很多用户,像我们这样,我最希望我有一个朋友牵线,说这是谁谁谁,这是谁谁谁,我们认识一下,这时候比我打一个电话给他心理会舒服。
我在美国感觉大家的工作都是自己的兴趣,我喜欢做这个事情。但是,在中国很多出现制约的时候,就已经不是那么的冲着自己的兴趣,家长在聊,老师在建议,这个可能是中国跟美国战略的差异。简单说一下用户,如果你在外面还有机会看到别的公司发生的情况,这是你在别的场合很难碰到的。然后,其实一两年以后,你就不知道它是干什么了,这都是典型的产品。
其实我们投了很多钱,但在我们自己看来还是在开始的阶段,我们花了40周时间,上线了31个大小版本。阿里的日活大概30%到40%。我们希望未来有一天跟LinkedIn一起实现全球经济腾飞的梦想,感谢大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周小燕,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408/201408263703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