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熊出没为何成为00后眼中的爆款:幽默搞笑接地气

关于熊出没的风格,丁亮有个比喻:星巴克+中国茶的结合。“我们一开始就决定采用美式动画幽默搞笑的风格,好莱坞讲故事的方式,来讲一个中国本土的故事。”
2014-09-10 09:42 · 创业邦 吉颖新

  熊出没“走红”,同时击中“视野开阔”的00后和都市白领两个群体,这让国内动漫圈人士有点意外。而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强文科)的两位高级副总裁丁亮与尚琳琳则态度淡定。正常,是二人不约而同的回答。

  熊出没电视片项目于2010年启动,2012年在电视台播出后迅速火爆,2013年网络点击达两百多亿次,位列“中国动漫指数”榜单之首,2014年大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下称《夺宝》)以2.47亿刷新国产动画片最高票房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这个品牌的各种图书、玩偶、音像游戏等衍生品开始“出没”在中国各城市的超市与街头,并被商家们摆在比“喜羊羊”更为显著的位置,成为当下最新“动漫符号”。

  熊出没的出现恰逢其时。在政府三令五申并推出各种保护措施之下,中国动漫产业从2007年开始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产值已高达470亿。而放眼望去,整个市场仍只有一个让人记住的动漫品牌“喜羊羊”,动漫行业亟需一部“爆品”来震撼“00后的世界”。

  “熊出没品牌的打造是一环扣一环的,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电话中尚琳琳对创业邦说,“目前看来我们都扣上了。但我们也沉了很多年。”

  “我们是先解决了产业链上最难的一环——主题公园。”身为熊出没影视总导演,丁亮在接受创业邦专访时说。作为动漫圈的一个异数,靠IT技术、电子产品起家的华强最初切入动漫行业的一个法宝是:主题公园的特种电影技术。而熊出没背后,是一整套工业化影视制作产业链的支撑。

  与其它动漫品牌不同,一方面,熊出没从诞生到火爆,充分受益于华强文科:平台大,资本实力强,以及各产业板块之间互补相生的闭环效应;另一方面,在其技术与工业化基因里成长并锤炼起来的制作队伍,在观念和打法上是国内其它动漫企业无从模仿的。

  熊出没动漫产业链多元化战略布局,从起点、支撑点到通向未来的核心手段上的技术驱动过程,也是其不断寻找未来利润增长点的一个过程。

 石破天惊熊来了,火爆又赚钱

 题记:与“喜羊羊”命运多舛的持久战不同,衔玉而生的熊出没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不久就创下了最高收视纪录。之后,就是人们见到的200多个电视台狂轰滥炸的跟播,熊出没保持持续升温状态。“当时出现了很多成人像小朋友一样追看的奇怪现象。”尚琳琳说,这也为后来转换影院票房埋下了伏笔。

  2008年时,华强文科旗下主题公园项目已在芜湖落地成型,并能够从资金上支持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下称华强动漫)成立、运作。2010年,他们决定从电视系列片入手,开始做熊出没项目。说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大的决定。“当时还有《小鸡不好惹》、《十二生肖总动员》等几部动画片都在做,就是每年常规出产。”尚琳琳说。

  《十二生肖总动员》是熊出没的创意来源。该片中有三只东北熊,本是打家劫舍的土匪,虽说是小配角,每次出场都很受观众喜欢。要不把这几只熊单独“拎”出来,量身定做一部动画片?

  “我们的创意不是某一个人拍脑袋就能定的。”尚琳琳说,截至目前,熊出没三季312集电视系列片已有几十个不同的编剧,全部是团队创作,集体讨论,一起头脑风暴,华强动漫总经理刘富源、丁亮以及她本人等都会参与,而所做决定也要层层上报集团。

  华强动漫具有鲜明的团队创作特点。

  进入创作之后,他们将三只熊改成了两只。“(这样)性格对比更强烈。”丁亮回忆说,“然后要给两只熊取名。记得当时他们拿好多名字让我来定,我说,就叫熊大、熊二吧。这名字看着很傻,但观众好记。”

  主角设定成一对熊后,需要设置对立面角色。最初想到的是猎人,反复讨论后改为伐木工“光头强”。“双方不是天敌关系,便于加大故事模型的拓展空间。”

  熊出没的主干情节是两只熊和伐木工光头强因对待森林的态度不同而引发了各种搞笑对决的故事,其中很讨巧地引入了环保意识。这使得片子后来进行国际发行时效果甚好。

  关于熊出没的风格,丁亮有个比喻:星巴克+中国茶的结合。

  熊出没在故事讲述上一直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幽默搞笑;二、接地气。“我们一开始就决定采用美式动画幽默搞笑的风格,好莱坞讲故事的方式,来讲一个中国本土的故事。”他说。

  为了“接地气”,他们把熊二这个角色设置成一口东北方言,台词设计也与现实很“贴”,而光头强身上那种“被老板天天逼着完成绩效才能拿到工资的可怜的打工族特点”也使上班族们产生了情感共鸣;而这也为其“小手拉大手”模式打下了基础。

  为还原片中北方地理、植被特点,风土人情,他们让动漫师们离开电脑,几次三番下到东北林区考察当地人生活。“必须在这个接地气的基础上再展开想象。”丁亮说。另一方面,他们从做特种电影起就没有停止拆解和研究好莱坞、皮克斯等西方动漫大片的工作。

  2011年熊出没还在紧张制作之中,丁亮与其他几位高层讨论上报总公司决定,在技术层面,将华强动漫二维生产线全部停掉,专攻三维动画,走工业化动漫路线。对于这个“有魄力”的思路,当时有来自各方的反对意见。丁亮很坚定,但他也说,“没有集团资金支持不敢这么想”。

  “当时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根据企业自身经验和特色决定。我们有多年特种电影、计算机技术制作基础,而这一块全是基于三维制作的。第二是发展趋势决定——未来商业动画电影三维技术将占*优势。”

  三维动画表演的丰富和细腻程度远高于二维。“我们就增设了表演部,因为动画本质上也是一种表演。”丁亮说,“比如片中熊大、熊二哥俩,除颜色深浅之外,高矮胖瘦长相完全一样,而观众依然能够分得清。奥妙在哪里?就在于他们表演特点完全不同。”

  另一个改变是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库,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传统动画电视片制作,动漫师一人一天最多可做6到8秒。“上三维后,从技术上进行模块分类、数据存储,动漫师每秒钟可做到16秒到18秒。”

  目前华强动漫全部采用无纸动画产线。熊出没电视系列片也从*季的第104集就开始用maya 动漫制作技术完成,其画面清晰度、美光度看上去比早期的喜羊羊(为节省成本用flash模式制作)有显著提升。

  熊出没制作过程中,资金和创作两方面表现非常合拍。

  华强动漫是国内少有的自身企业有强大资本背书的动漫团队。其集团投资方展现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且懂动漫。而创作一方也能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要面对市场创作。”

  清醒的市场意识在熊出没平台播发策略上也有突出体现。比如,熊出没首播全部定在央视少儿频道,时间则选为晚上9点—10点时段。“这是经过市场调研决定的。”刘富源说,“这就是一个合家欢时刻。爸爸妈妈会陪着小朋友一起看动画片。小朋友睡着了,大人们还会接着看。”

  如此播放方式覆盖到了成人群体,为转换影院票房埋下了伏笔。

  与“喜羊羊”的持久战不同,2012年熊出没推出不久,就创下了国产动画最高收视纪录。之后,就是人们见到的200多个电视台狂轰滥炸的跟播,熊出没保持持续升温状态。“它并没有鲜明的对立面,也不板着脸说教,完全是从动漫本身出发,从小朋友爱闹、爱笑的天性出发,有人们最容易接受的起点。”很多00后家长网友这样评价它。

  熊出没*季制作用了一年半时间。随着名气涨高,到第二季《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时,华强就停下了所有别的制作。“团队专门围绕熊出没运作,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尚琳琳说。

  但这期间,熊出没出了“产品问题”,遭遇出道以来*的困难:粗口问题的负面效应。尽管各方对粗口判定意见不一,华强动漫还是将已播出片集全部拿回重新配音,将片中可能引起歧义的内容打上标识,并在内部制定了近乎苛刻的编审规则,长达几十页。“我们把各电视台的片子也都换过一遍。”这花费了他们很多资金和时间,以至于第三季制作速度也放慢了,更加精工细作。

  不过熊出没一开始瞄准的是国内与海外两个市场同步做,因而三季(共312集)全部是双语制作。这也可算“星巴克+中国茶”模式的又一个体现。

  “有钱为什么不赚呢?”尚琳琳直率地说,“我们不会拘泥于国内市场。”

  “从国际上来说,播出平台具有两方面作用:*是使企业获得发行播出回报,这是赚得*桶钱,第二才是对动漫品牌的宣传作用。”而国内现状往往是突出第二点。

  很长时间内,动漫制造商们很难从国内播放平台拿到钱,以致于他们一直将在电视台播放视作为品牌做广告。熊出没最初播出发行的主要收入也是来自海外。

  熊出没目前已成国内卖价最高的电视动画片。“尤其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出来后,价格上升很快,一集已从几十块升到了几千块。”尚琳琳说,“平台播放这桶金我们也挣到了。”

  华强动漫全产业链的雄心不会止步于此。2013年初,他们已开始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就像丁亮屡次提及的,大电影才是动漫产业链上不容置疑的高峰。而要做产业链这一环节,华强文科具有极大的优势。

  “去看下我们主题公园里各种形式的特种电影,你就了解我们制造熊出没电视电影的主要支撑点在哪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