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颠覆天猫的会是移动电商?No社群电商!

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什么样的移动电商方式才能满足碎片化购物呢?以人为中心的社群电商就是一个新方向!互联网带来的是人类连接方式的改变,人与人丶人与物丶人与信息之间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精准地连接呢?
2014-11-20 11:17 · 创业邦 曾响铃


颠覆天猫的会是移动电商?No社群电商!

  凡是和金钱搭上关系的永远都不缺少故事,原因很简单,钱是人类生态链得以正常运转的纽带,钱(货币)自从被固定地充当为一般等价物后,就开始了价值评估和价值交换之旅,现代人甚至拿它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尺,谁赚得钱多,谁就值钱,谁的价值就大。所以阿里天生就不缺少故事,因为做的就是钱的买卖,双11就创造了571亿元的天猫吉尼斯纪录,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双十一”网购节的24小时内,阿里巴巴移动端成交额达到243亿,是去年移动交易额的4.54倍,占总成交额42.6%,无独有偶,就在过去的10月14日,阿里在北京宣布启动百川商业计划,听说入驻“百川计划”的APP应用,可以使用阿里提供的“云”平台基础设施,直接授权登录淘宝账户,并接入阿里商品丶交易丶支付丶O2O开放体系,为APP应用快速进行电商化升级。响铃这货听不懂高大上的专业术语,不知道把它简单粗暴得理解成为移动端的淘宝联盟(阿里妈妈)是否恰当,估计和百度直达号丶微信公众号有的一拼。几年来阿里通过并购投资内部孵化UC丶高德丶来往丶淘点点丶菜鸟物流等重量级战舰后,怎么还会继续整这些大平台大生态?难道移动化浪潮铺天盖地的袭来时,阿里也开始颤抖了?

 以物为中心的PC电商强弩之末?

  就如罗胖子所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两个线索,一个是“人的延伸”,一个是“跨界协作”;因为有对人无限的延伸,才有了层出不穷的需求,代步工具是脚的延伸,于是就有了马车丶单车丶汽车丶飞机丶无人驾驶机。。。因为有了协作就有了分工,协作让你去捡贝壳,让我去缝衣服。于是我们就有了交换的需求,慢慢开始需要大量的交换,就得有个固定的场所,后来我们就管这个场所叫集市街道,这是实物的空间,在固定的空间里为满足不同的需要产生交易的过程就是商业,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是盈利,商业的核心是实现物物交换,以物为中心。但交易过程并不产生新的价值,那盈利怎么来呢?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价格差(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就是价格)!5块贝壳和1件衣服,谁的价值大双方都不一定清楚,只能通过交易双方的感知,但往往因为交易主体对信息了解掌握得不全面产生对价值的误判:价值高估或价值低估。1件衣服可能就换6块贝壳或者4块贝壳。中间的差额就是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值差,所以哪里有买卖哪里就有“杀害”!这样看来商业价值转换的过程就是信息匹配的过程,做小买卖的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典型的就是倒爷代购!

  随着空间的扩大,交易双方有了更多选择,这种信息不对称慢慢缩小,于是就有了天虹丶万达这样的采购集市,他们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以物为中心创造新的价值差,万达有名贵的时装,我们就去万达,人跟着物转,但仍然受限于地域。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开始有了天猫京东这样的网上集市,他们基本摆脱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交易市场更加方便活跃透明,万达天虹这样的实体集市也就面临着冲击和崩盘。阿里巴巴571亿电商节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以实物电商为主的成熟,天猫这样的网上采购电商和集贸电商开始进入成年鼎盛期,但它仍然是以物为中心,要买*的服装就上天猫买家电就去京东。他们在海量商品信息中筛选并匹配让用户更加高效快捷地完成购物,也就是价值交换。它大大提升了商业效率,解决了一部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差,也代表着中国电商的实际状况。网上电商解决了一部分信息不对称,玩的是大买卖。而不大不小的买卖就是那些利用互联网的电商卖家们,他们规避信息不对称,让自己的商品尽可能地展现在用户面前。

  但这种以物为中心的电商越来越不让人满意,1丶看到的并不是用户想要的,还是得做筛选,卖家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商品出现在用户眼前,不管是否需要。2丶用户仍然得等,等发货丶物流配送丶签收,过程中仍然有太多不可预见的问题,比如前几天一家快递天津分公司就发生火灾,而且这个体验还不够好,快递员可能发脾气,可能把货弄坏。。。用户得耗费时间成本和精力去做。3丶用户仍然得为信息不对称付费,快递费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跨区域了得收钱;卖家先提价后降价的假促销,最后还是用户埋单。。。所见即所得,随时随地的购物体验还是有一定差距。

 以人为中心的社群电商含苞待放?

  我们现在越来越希望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做饭时发现厨房盐没了,马上打开手机,手机就出现盐的产品界面,一键订购。不用考虑路程丶邮费,仅仅订购盐而已,30秒解决问题,菜上桌前盐已经进锅。平时上班路上丶如厕丶休息时我看到什么就能买什么,碎片化购物我所看到的就是我所想要的,快捷简单高效而且实时!

  但目前的天猫京东们仍然依靠电商平台分发流量的方式做移动电商,阿里用手机淘宝客户端形式实现交易,京东索性直接进驻微信和手Q,用商城的形式出现,电商平台仍然只是简单地复制PC端的货架贩卖流量模式。随着用户购物时间的碎片化丶渠道的碎片化,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控制权慢慢减弱,商家获取流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而移动端自身开始产生了新的流量,移植PC电商传统方式的粗暴玩法开始显得格格不入,京东入驻微信的实际效果远远未达预期就是例证。

  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什么样的移动电商方式才能满足碎片化购物呢?以人为中心的社群电商就是一个新方向!互联网带来的是人类连接方式的改变,人与人丶人与物丶人与信息之间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精准地连接呢?那就是以人为中心,物和信息围着人转,由人去支配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向与运转!怎么理解,在这样一个生态里,用户所见即所得,所想即所得,生态是最了解人的需求的,知道他什么时候要喝水,什么时候需要休息,什么时候洗发水用完了,什么时候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什么时候准备学习工作了,他最喜欢的温度是多少,他明天准备穿什么鞋子什么颜色的衣服出门,什么时候该换个车子。。。

  那怎么才能做到如此透彻地了解呢?基于数据库的智能化社交!人是高级的群居动物,在频繁的接触中了解需求,清楚习性,掌握规律,建立数据库,预测行为。有社交就有了社群,或者说部落。社群因兴趣需求而生,为人群特征和喜好而立。移动的碎片化背后实际是需求的多样性,你喜欢收集数码产品,我喜欢种花,他喜欢坐着不动静养,于是通过不同时间不同渠道不同方式满足各自的需求,渠道开始碎片化,时间开始碎片化,人开始以群分,这里都是喜欢爬山的,那里都是喜欢潜水的。群里传播老内容产生新内容,同时表达出新的需求,群里的人是最了解彼此的,自然最容易满足对方,群友推荐的东西自然最信得过。基于社群的电商形态开始露出雏形,社群通过内容传递产生交易形成新的商业生态圈!这背后是人对社交丶尊重丶自我实现的需要优先于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因为要一起表演要发表一次演讲才需要一件礼服一个话筒,那社群的朋友推荐分享的礼服话筒就自然成为*选择,不会去担心是否能穿是否含有害物质。作为这样的社群电商的大平台大生态就要建立这样的机制:社群用户之间的UGC高质量内容创造鼓励机制,信息分享机制丶推荐反馈机制丶预测响应机制丶价值传递机制等等。

  人又是多样性需求的物种,所以注定拥有多样的社群身份,人人帖子不同的标签,她可能喜欢爬山唱歌丶想玩游戏需要发泄,她也可能崇尚时尚热衷艺术,她还可能孝敬父母乐心公益,每一个需求背后就需要一个组织,可虚拟可实体,却都是社群。社群没有中心,人人都是中心,社群之间是交叉融合,与人立体多样的需求一一映射。社群电商也就是一个多维时刻变化的社会生态,它了解人性洞察人性并满足人性,它恰恰表达的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发现微信正在做这事,但仅仅只是开始!以人为中心的社群商业生态也仅仅是开始,也只是移动电商的初级形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