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亮相
此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曝光更多是来自内部的讲话,但从2013年开始,任正非频繁公开亮相,相继接受了新西兰、法国、英国以及中国媒体的采访,昨日又在达沃斯论坛上亮相。回顾这两年,任正非究竟都说了些什么?
2013年5月9日 新西兰
这是任正非*次接受海外媒体采访,回答了诸多外界对华为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上市、接班人、退休等。
“未来5到10年,华为不会上市,不分拆上巿,也不会通过收购、合并、兼并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
“轮值CEO个人不会在干部问题上有大的权力,因为都得集体协商,下面的干部才会感到安全……有的公司为什么会垮掉?他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万一这个人飞机失事了呢?万一这个人生病了呢?风险反而很大。”
“我哪一天退休,取决于接班团队他们哪天不需要我了。”
“我的人生目标其实就是开个咖啡厅,但是要高档一点,或者一个餐馆,或者一个农场。”
2013年11月25日 法国
任正非接受法国媒体采访
在这次采访中,任正非对个人持股、棱镜门等敏感问题做了回答。
“如果我聪明的话,不走上电信,也许对我的人生意义会更大。如果我去养猪的话,这时可能是中国的养猪大王了。猪很听话,猪的进步很慢,电信的进步速度太快,我实在累得跑不动了。不努力往前跑就是破产,我们没有什么退路,只有坚持到现在。”
“(我)为什么要持有更多的股份?难道我要一辈子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吗?迟早一天我会得老年痴呆的。总有后面的人比我们优秀,就让他们去管好了。后面人也会更辛苦,他们钱比我还少。”
“对棱镜事件我们不关注。这个事件讲的是信息的问题。信息的问题更多是互联网公司的问题。我们做的是管道,就是传输信息的管道。甚至我们做的不是管道,仅仅是做管道的铁皮。自来水污染了,应该去找水厂,不应该怨铁皮。”
2014年5月2日 英国
英国首相卡梅伦与任正非
任正非在此次采访中重点回答了关于美国政府监听等热点问题。
“(在海外)有人监听我的通话,应该在意料中。我没有什么交易秘密,也不怕别人听见。”
“我在公司其实是思想上的管理,我的思想总是要告诉任何人的,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我希望15万员工都能去读我的邮件,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读的。如果大家都不读,华为就会逐渐灭亡。幸亏华为还有少数人愿意读,他们成长的速度就会很快。”
2014年6月16日 中国
任正非面对中国媒体
在华为“蓝血十杰”颁奖大会上,任正非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这次他重点谈了对互联网的看法。
“互联网还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互联网是改变了做事的方式,使传送层级减少,速度加快。华为坚持用五年时间推行LTC落地,实现账实相符,五个一工程,继续‘蓝雪十杰’的数字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用互联网精神,改变内部的电子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并实现与客户、与供应商的互联互通。”
“互联网也不可能使一家公司的管理实现跨越,科学管理还是基础,流程和规则可以简化,但不可以没有。”
小结一:任正非不再“神秘”
过去,任正非一直被赋予“神秘”: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在公开场合亮相、不出书……其出场多是来自国家领导人视察华为时的陪同、内部讲话的泄漏以及来自坊间的传言。
近两年,随着华为国际化的逐步拓展,欧洲、美国成为了亟需攻克的市场,而这两个地区,恰恰又因为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始终对华为抱有一种“偏见”,以各种理由拒绝华为进入。
任正非频繁亮相或许正是采用西方人的开放姿态,来消释欧美对华为的成见,使其对华为敞开。任正非坦言:“说我神秘,我有啥神秘?我又不懂技术,又不懂财务,又不懂管理,其实我就是坐在他们的车上,他们在前面拉,我出来看一看,以为都是我搞的。”
小结二:任正非偏爱欧洲、大洋洲
从任正非在国外四次公开亮相的地点来看,分别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和欧洲的英国、法国、瑞士出现。亮相地点的选择,或许也能读出华为未来战略的走向。
众所周知,美国一直是华为想要大肆拓展的市场,但由于诸多因素,美国对华为的一直比较“粗暴”,动辄以窃听、专利侵权等理由,发起听证会、调查。因此短期时间内,华为不太可能成功攻克美国市场,而欧洲、大洋洲市场则成为了华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任正非在这两大区域亮相,或许正是一个企业外交手段。
小结三:敏感词不回避
如今,任正非意识到,自己曾经的“低调”可能会对公司的国际化带来一些阻碍。在和国外媒体的直接交谈中,任正非对上市、接班人、持股、退休、监听、军方背景、轮值CEO、商业间谍等诸多敏感问题一律采取了“不拒绝”的态度,或许这为华为彻底进军欧美市场逐渐打开了一扇窗户。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