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大健康产业热潮下的资本冷思考:不能达到医疗级别的智能硬件都是瞎扯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刘宇、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张巍及怡德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兼专家顾问周大为,就“大健康产业热潮下的资本冷思考”话题进行探讨。
2015-07-30 16:46 · 投资界

刘宇:医疗健康是互联网医疗的中心

大健康产业热潮下的资本冷思考:不能达到医疗级别的智能硬件都是瞎扯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刘宇

澳银资本关注的医疗4个方向

  医疗大健康不管从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投资来讲,都是近期比较火爆而且活跃的一个课题,澳银资本一直以来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我们比较关注IVD,现在IVD领域的变化近五年发展非常明显,比如说技术上出现自动化、全集成的流水线作业,用来提高检验科室的工作效率,另外也出现了快速诊断、简单便捷能够出结果的检验方式,特别从去年以来基因检测,首先是政策面的严格监管,把华大等几家陆续发放牌照,我们也在关注免疫、分子发光的技术,像基因检测代表的分子检测技术,这是技术方向。

  另外随着行业政策的发展调整,在销售和市场方面会更关注大规模的仪器投放,通过试剂消耗,带来行业新的变化,不像五年前试剂和仪器是分开的,现在做成相对封闭的技术,仪器可以通过经销商甚至我自己通过一种方式免费或者低成本的投放,通过实际的耗材进行回收,这也是我们感觉到这个行业明显的变化。

  第二个我们非常关注的,我们也做了一些布局投资,在基因检测领域,特地从IVD领域摘出来作为关注重点,这个领域明显的体会是基因检测这两年随着政策面的调整有非常大的变化,但另一方面从投资进行的第三方投资,并不是最好的选项,因为从基因检测牌照的发放情况来看,三甲医院、中心医院一定会自建自己的基因检测科室,这带来第三方的检验中心面向的客户最多是一等的医院,这样为三甲医院提供一些基因检测产品化的服务,我们认为这会是我们关注的投资重点。举例来说就是能够提供检测试剂和检测工具,包括生物信息分析的工具和数据库,这有可能也是未来投资的热点。

  第三个我们关注的,在佛山地区这种企业很多,就是医疗器械,国家的政策调整会带来国产医疗厂商非常大的机遇,我认为以前被GPS像西门子、飞利浦垄断了70%、80%的,在这个医疗器械领域内国产替代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第四也跟医改有关,就是新型的医疗服务,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比如第三方影像和第三方检测,给医院提供PCRCS包括血库中心,这些我认为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医院服务向社会资本开放会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以上这四个领域也是澳银资本专注于医疗健康所关注的正在重点进行挖掘和投资的。

医疗健康是互联网医疗的中心,“互联网”是工具

  我认为互联网医疗,医疗健康是中心,互联网确实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工具,不能认为互联网医疗一定是互联网概念、互联网营销有多炫和多好玩,这一定不是互联网医疗真正成功的模式,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在整个医疗领域可以这么划分,全国范围看医疗是不是稀缺的,我认为从供给量并不一定是稀缺的,但是真正把有质量的或适配的医疗服务,适配给现在的患者,现在通过两个渠道解决,一个是传统的医改,让医生多点执业,让医生把他的时间和好的服务提供给需要的患者,一方面是需要靠医疗政策面的改革,而不仅仅说你有互联网了就可以做这个事情。在政策面到位的情况下互联网可以起到一定的优化,优化资源配置和系统运作,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医生和医院为中心,一定是围绕医生,怎么让医生的执业、医生的服务、医生的工作更加便利便捷,这是我们在做互联网医疗产品或服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核心。

  第三个,在做这块的时候考虑得医生者得天下,“好医生”已经从线上到线下了,把医生吸引过来提供诊疗服务,我始终认为通过互联网提供咨询服务是死路一条,互联网医疗还是诊疗为中心,在这里面做的是核心,才能保证你这个商业模式是能够变现的,而不仅仅是我有多少个注册用户的互联网模式指标,活跃用户、注册用户、UV、TV这些指标是怎么样的,互联网医疗不能拿这个来衡量。

  这是我的三个观点。

没有最终能够达到医疗级别的智能硬件都应该是瞎扯

  近两年政策面的变化非常快,我认为在变化层面对整个创新的认同度更高,我们对创新的药物、创新的器械,比如说基因测序,把基因测序放在美国FDA都是比较谨慎的,就是真正用到C端的临床的检验服务,在包容度和政策方面,这一届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政策力度、改革力度确实非常到位,这样反过来也会促进专业医疗投资机构,就会捕捉更多的在医疗器械及创新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方面的创新的项目和创新的机构,另外改变现有的医疗格局,传统的以药养医,比如要降低患者负担,目前给药品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困难,大家要适应新的环境,但也面临很大的阻力。

  澳银资本定的投资有两个原则,一个是药品类基本上不做投资,几年前还有投资,但是近几年,从真正的创新药物来讲,不能说没有特别靠谱的团队,但确实非常稀缺,作为投资机构你找到好团队的机率太低了或者投资风险太大。另外创新药物的投资周期太长,时间成本太重了,这也是让我们退避三舍的原因。另外,从投资机构来讲,我们对医院的投资也是比较谨慎的,个人观点认为投资医院有两个重,一个是资本要很重,另外对管理要求很重,医院的运营管理,包括医院更为体验到医疗体制改革、政策改革带来的动力也好、阻力也好,应该是感受最深的,对这一块我们认为我们还做不了这个投资。

  人类健康消费需求,从产业链来讲保健到体检,体检、诊疗诊断、治疗这么一个链条,我们讨论或看重的为什么是诊疗环节呢?而且资源的适配更需要去优化配置,但是从前端的,说到智能硬件,现在比较火的手环包括智能血压这些方面,我看的相对比较悲观一些,没有最终能够达到医疗级别的这些智能硬件都应该是瞎扯,现在所谓的很多手环可以测心率都相当于时尚消费品,黏性都非常差,我认为这个东西没什么意义。有意义的是医疗级别的东西,可能是医疗器械厂商拿到注册证的智能硬件,基于数据积累给健康保健提供真正的数据支持和相应的增值服务的。包括我们自己在跟进在做的也是在这个领域。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507/2015073038643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