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揭秘雷军的新小米帝国:“熟人经济”投资逻辑1变成无穷多,增速放缓的第三极显现

雷军正在实施复制100家小米的庞大计划:诸如小米手环、智能体重秤、空气净化器、智能插座等大批经过小米模式改造的硬件新品开始杀入用户的日常生活,这还只是刚浮出水面的先锋部队。雷军的哲学仍然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015-09-02 10:06 · 凤凰科技 秦姗 缪定纯

  从0到450亿美金的估值,小米用了近5年的时间,而今小米希望将成功的神话延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

雷军正在实施复制100家小米的庞大计划:诸如小米手环、智能体重秤、空气净化器、智能插座等大批经过小米模式改造的硬件新品开始杀入用户的日常生活,这还只是刚浮出水面的先锋部队。

  截止目前,小米已经投资40多家生态链企业。雷军的哲学仍然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以手机为核心,快速搭建产业链,连接所有智能设备。

  雷军是如何能将1变成无穷多?小米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在布局生态故事?在近两年的时间过去后,生态链企业的挖掘还能保持高速的增长吗?

基于“熟人经济”的投资逻辑

  (投资时间数据来源于生态链企业宣布公开获得小米投资日期)

  在做小米之前,雷军所在的金山由于以提供软件和游戏服务为主,在营收上对腾讯和百度这类大客户有着严重依赖,其角色也只是巨头生态链中的一部分。

  当小米的硬件业务模式开始向平台化方向演进时,雷军笃信致胜的关键在于生态链,“没有生态链的支持小米模式根本做不起来。”2013年8月,在手机业务初具规模后,小米生态链团队应运而生,由联合创始人刘德挂帅,意在搜罗国内一流的智能硬件创业团队,覆盖日常生活场景中一切可能出现的硬件产品。

  雷军的投资哲学信奉“人不如旧”,这一点从扶持*时期的旧识陈年及顺为资本对金山系创业者的特别关照中就得以体现。在小米生态链最初几家公司的选择上,雷军同样也沿袭了这一传统,他开始挑选那些与小米手机业务有着紧密联系的团队。

  范海涛是龙旗科技联合创始人之一,这是一家从事手机ODM业务的公司。范海涛及他的团队曾参与了红米Note的生产制造,对小米模式深有感触。当雷军的橄榄枝抛过来时,龙旗积极的选择拥抱,二者成立了合资公司——创米,目前主攻智能家居的研发,智能插座和*遥控器则是出自这家公司。

  紫米和加一联创的创立则更为相似。两者有着相同的长达十余年之久的代工厂团队背景,紫米的创始人张峰来自小米手机1的代工厂英华达,加一的创始人谢冠宏则出自富士康。当他们决定出走时,雷军就提出了投资团队的要求,雷军曾对谢冠宏许诺哪天想创业一定要先找他投资,谢冠宏开玩笑说,如果我要开家卡拉OK厅也会投资吗?雷军说会。

  在雷军看来,这些有着深厚的硬件生产制造背景的团队将会帮助小米提升在新产品上硬件设计、制造和把控能力,使得单品爆款战略在生产层面上成为可能。“主要是之前合作积累下来的知根知底信任基础,省去了很多初次沟通的麻烦,配合执行能力高效,这意味着可以更快速的抢占生产时间和生产资源。”一位小米内部的人士透露。

  在确立移动电源的方向后,依托于英华达的关系链,张峰很快就谈下了代工厂和供应商,*时间找到了三星、LG购买大量的电芯尾货,解决了原材料供应的问题。作为与电与安全高度相关的产品,得益于在供应链上的梳理,紫米在品控上和产能几乎没有出现难题,至今这款移动电源已经卖出了2000万台。

  雷军对硬件产品有着自己的独特方法论,他追求*,讲究用户体验,难以忍受粗制滥造的山寨品,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经历又让他对于产品定义和风口的把握有着主导式话语权。

  往往是雷军想到必须要改造的产品,便会发动生态链部门去寻找合适的有实力的团队注资。

  小米生态链前期的投资往往是先投团队,后定义产品打造,这样的投资逻辑在投资圈不太多见。

  在小米投资之外,雷军个人的私募基金——顺为在生态链的搭建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顺为基金取“顺势而为”之意,抢占各个风口上有可能成长为入口级公司的投资对象,在精品硬件项目开始显露时,或考虑转手给小米生态链。从2014年初开始,顺为的投资对象开始向跟小米生态链相关的公司倾斜,紫米和联创都曾获得过顺为的投资,后又将全部持股转让给雷军。

  在小米生态链的资本层面,依靠雷军建立的公司关联体系和成熟的资金运作模式,也将支撑小米硬件生态系统持续地健康发展。

基于爆款的保守产品策略

  谢冠宏(小米活塞耳机生产商加一联创的创始人)曾经是富士康集团里最年轻的事业群总经理,他对于雷军刚找到他时提出的49元的耳机方案惊讶不已,在这之前他从未生产过低于99美元的产品。

  其实在投资紫米与加一之前,雷军就已经萌发了涉足耳机配件和智能电源的产品设想。这也是刘德定义的小米生态链投资的*阶段,尽可能快的抢注能够享受手机销售红利的周边产品。

  “卖一千万台手机,一定有几百万台耳机和这些可以卖,去年一年移动电源的流水就已经做到了4亿元人民币。”刘德强调巨大的市场容量是小米生态链投资考量的*要义。

  在为这些硬件产品挑选合适的操刀团队时,刘德坚信杀鸡需用牛刀的投资理论,比如生态链企业相比其生产的产品而言都是“大材小用”。绿米的创始人游延筠和他的团队原先专攻智慧楼宇方案,在加入小米之后放弃了之前已经投资了2000万的项目,转做了22元的智能家居套装。华米的前身是一家从事智能手表研发的公司,创始人黄汪坦言在加入小米之前他从未考虑开发相对廉价的手环。

  这种看似折衷的推演逻辑实则指向的是小米生态链最为核心的原则——务必爆款,这也*的承接了小米这种硬件巨头最擅长的大规模化的量产和复制能力,换句话说,小米的生态链更像是以商业化目的为根本驱动力的投资行为,生态系统层面的连接则是由此附加的考虑环节。

  因此,小米生态链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更多的是基于对有着巨大存量市场的现有产品形态的改造,而非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一款新的生活方式产品(小米基本上不做从0到1的创新,只做从1到N的改造。)。

  耳机、廉价手环、移动电源、净化器这些都是属于一眼看上去就会有着不错销量的产品,而对于市场需求没有完全起来的产品形态,小米的态度则显得保守谨慎。

  在新兴的虚拟现实领域,小米从去年开始就陆陆续续的见过大波创业团队,至今仍未披露合适的投资团队。“这个市场太早期很难出现爆款,我们也没有确定虚拟现实对人眼有没有伤害,所以不会贸然下注。”小米生态链产品总监夏勇峰透露。

  这样一种跟着市场走的慢逻辑或许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目前小米生态链产品中没有出现类似大疆无人机和GoPro这样创新的产品形态。这两款产品在产生之初切入的都是相对细分的市场,属于*眼看上去很难确定是否会引爆市场的硬件产物。而在这两款产品火起来之后,小米生态链才迅速的找到国内的创业团队进行入股,开始着手打造无人机和运动相机产品。

  在硬件的产品策略上,苹果也很保守,但又与小米的保守不同。前者是基于产品本身的考量,后者的担忧却来自于市场。以同一种产品形态——智能手表为例,苹果进程缓慢的原因多在于对交互设计和功能的完善,在产品成熟之后会选择相对高的售价推向市场;对于小米不去切入智能手表的原因,“价格相对较高,很难确定市场是否买账,所以先不会去碰。”一位小米生态链内部人士透露。

  太火鸟的创始人雷海波就曾经表示在国内其实不缺智能硬件产品,而是好的硬件产品。从小米生态链目前推出的产品来看,他们的成功在于用小米模式重新定义很多曾经混乱的硬件产品,再借助小米品牌背书和第三大电商的渠道支持,这些产品往往也有着不会的销量。

  对于像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融入智能硬件行业,外界的期待集中在巨头能够利用积累的资源带来更多思路的创新和扩展。而小米选择的方式更像是把硬件产品做好,再谈智能化。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这也便于小米将自己放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即可以通过对存量市场的改造来扩张份额,又可以等待市场对于智能需求起来后再来完成系统和生态层面的智能连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凤凰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