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不能再投钱了,或把中国经济推向大萧条

现在减了税,企业活过来了,政府明年可以继续收税。如果不是这样,在目前整个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如果各级财税部门为了完成当年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而拼命征税,征得企业都关门了,那下年和以后年份的当地财政收入就会减少了。
2015-11-19 10:29 · 凤凰财经 韦森

  2014年年底以来,我们的贷款利率已经降了好多次了,但现在仍然4.35%。这4.35再加上5.9的PPI为负的通货紧缩,实际利率仍然超过10%。现在又有哪个行业和多少家企业的税前利润能超过10%?企业赚的所有的钱,还不够还银行的利息。这样下去,我们的国民经济还怎么发展?金融风险还不会越积越大?这将来还能持续下去吗?

  在大多数企业的税前利润还不了银行利息的情况下,央行增发货币基础货币正投放没用?市场上货币供给多了,降低了利率,恰恰最有用。看不到这一点,大家就怎么乱说货币政策无效了呢?

  今年4月份那一次央行一次降准的力度很大,接着又通过降准和其他渠道增发了基础货币,然后像Shibor。无风险利率都马上开始往下降。如果央行继续发基础货币,继续降息,把贷款利率降到像美国、欧盟、日本那样,至少像澳大利亚那样2.25%的水平,那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就会轻松很多,企业的日子也就好过得多。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你的货币政策就是增加基础货币正投放,且不必明确说为支持实体经济(投资)而发货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救实体经济、救企业,也连带救了负债累累的一些地方政府。

  凤凰财经:最近财政部朱光耀副部长在反思3%财政赤字率红线,李克强也说只有2.3%,但是他也说同时要加大减税力度。您怎么看财政政策?

  韦森:最近,有一种说法,货币政策不工作了,所以政府的宏观刺激政策要转而运用财政政策。这种观点认为,既然货币政策推不起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那就用财政政策来推吧!其实,这种观点也是有问题的,且问题很大。

  当然,如何具体运用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应该说是有分歧的。是政府继续运用赤字财政来扩大政府的项目投资,还是通过减税来支持实体部门的发展,这是两条不同的财政政策思路。我个人是支持减税的。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从2007年到现在,我在一些平面和网络媒体中一直呼吁政府减税、减税、再减税,我已经喊了七八年了。

  现在,总理和财政部总算承认要减税了,但是还只是讲要结构性减税,而不是总量减税。

  首先,我还要讲一下自己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判断。在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上,即在这一轮中国工业化的中后期发展阶段上,各行各业均产能过剩,PPI连续44个月为负,且还在往下走。

  在此情况下,政府的所有宏观经济政策,当以救微观单元的企业为*要务,而不是再扩大投资。从货币政策上来说,就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央行基准利率把实际利率降下来,这是救企业*招。第二招,就是让人民币汇率随着国际市场外汇的供求让其自然贬值。

  现在中国经济增速在下行,外贸出口增速为负,热钱在外流,央行的外汇储备在减少,这些因素加起来,人民币汇率自然会有贬值的需求。人民币相较其他主要国际币种贬值了,会对数十万家出口企业有利,这是明摆着的道理,几乎不用解释。

  中国大量与出口有关的企业盈利本就非常少,甚至大量亏损,如果人民币汇率随国际市场上的需求而贬值了,许多企业马上就能活了来了。第三,如果我们的政府能真正采取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就能大幅度的减少企业的负担。大量企业活了下来,熬过了目前的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经济才有未来。

  就此而论,现在我们的决策层终于承认要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改革,这应该说是好事。但是要知道,强调供给侧的改革,采取供给学派的经济学主张,绝不是再来一轮大规模的靠政府设计和引导的人为的产业转型升级,而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是人类科技革命发展阶段的自然结果,也主要是市场和企业选择的结果。

  另一方面,当然不能靠再次启动大规模的投资来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了。从理论上来说,任何经济增长都是高投资率的结果,这没错。因为,任何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是投资率高速增长时期。但是,到了目前中国经济的现在发展阶段上,各行各业均产能过剩,企业和政府负债都很重,再靠高投资率来推动经济增长,那会导致中国经济沿着现有的发展路径上越陷越深。

  在这一点上,我是非常同意吴敬琏老师等经济学家的观点,无论如何不能再一波强刺激政策了。因为我们各行各业产能已经过剩了,且现在产能过剩这么厉害,你再来更高投资率来刺激经济增长,或靠政府推动的投资来保经济在一个不能维系的超高增长速度,那只会在将来有可能把中国经济推向更严重的大萧条。

  强调供给侧的管理,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措施当是减税,通过减税减少企业的负担,把企业救活,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度过前几年贷款高峰所导致的还款负担高峰这个难关,这个应该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要务。

  在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上,很多企业资不抵债,还款负担沉重,外贸订单在减少,企业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加上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日子非常难过。但是,在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下,各级和各地税务局和财政部门的官员们却忙了起来。因为完不成年初所定的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目标,各级财税部门加大了税收检查和偷税漏税的稽查力度,到企业来挖掘税收。

  敦促企业依法纳税,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主要问题是,我们中央政府所定的财政收入的增长目标仍然太高。尽管这几年全国的经济不是太好,企业负债很重,产品过剩,PPI为负,出口订单减少,大量企业面临关停甚至破产倒闭的窘境,但是我们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前几年都是定的为8%。今年定的低了一点,仍为7.5%。今年的政府的GDP增长目标才为7%,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却为7.5%,这说明从全国来说,政府税收的弹性系数仍大于1。

  如果再加上通货紧缩,政府的税收弹性系数远远大于1。在此宏观经济格局下,大量企业面临关门和破产倒闭的窘境,而我们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还保持多年超过GDP增速的高速增长速率,这在逻辑上不通呀!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政策问题是很大的。这种局面和思路不改,能行?

  凤凰财经: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还是8.7%的增长。

  韦森:李克强总理说要减税,似乎讲了多次了,但主要讲的还是结构性减税,而不是总量减税。请问今年的GDP的增长目标定得是多少?7%。但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定的目标是多少,7.5%。政府财政收入比GDP的收入增长目标比GDP增长目标还高0.5个百分点,这叫减税吗?现在中央强调从供给管理侧做文章,那首先要考虑的政策就是减税,使整个国家的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

  比方说,明年李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可以说:考虑到全国大部分企业经营比较困难,2016年我们的财政收入不再增加了,或者定为零增长,或者定为负增长,这才叫真正减税了,对不对?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收入,不能老在一个“棘轮效应”上运转,总是只增不减,哪个国家、哪个朝代只有这个道理?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周期历史,就会发现,只要国家一发生经济危机,政府刺激经济的*选项就是减税。

  而我们呢?一看经济增速下滑,就马上想到政府花钱和政府所推动的投资。现在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了,这个思路还根本没改变,现在又多了要靠更大的财政赤字来推动政府的投资。这个传统的管理国民经济的思路,今天要彻底改变才行。改变了这个传统思路,才能叫真正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凤凰财经:韦森老师已经呼吁减税很久了,减税我非常赞同。

  韦森:话说回来,如果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定了总量减税的宏观政策目标,那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的工作就好做了。既然我们的总理都已经说了要减税了,要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了,税收不再要求快速增长了,我们就没必要中央定个7.5%,地方定个8%,市里定个9%,县里定个10%了。

  多年来,我们政府的行政惯性是各级政府要完成财政收入的年度增长目标,把财政收入的增长作为各级政府的政绩来报,那就要层层全面加码,对不对?如果你中央政府定了总量减税目标,说下年税收和财政收入我们不再增长了,那各级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也就好做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减税。

  凤凰财经:但是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所谓的财政政策一方面是减税,还有另一方面是财政支出在增长。10月的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支出同比激增36%,创40个月来新高。

  韦森:刚才我们光谈财政收入了,还没谈财政支出问题呢!朱光耀副部长讲要加大财政赤字,之前我以前在好多地方也讲过,我们的财政赤字原来只有1点几,不到2%,不算高。今年两会期间,楼继伟部长也说,我们政府的财政赤字率大致为2.3%,实际可能会到2.5%。即使到了2.5%,相比发达国家政府多年的财政赤字率而言,也应该说不算太高。

  即使到了3%,好象也没大问题。但是,今天我还是要对新出现的靠增加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思路提点不同看法。我的不同看法是什么呢?就是说政府一说要减税,首先考虑到就是财政赤字增加。反过我们不禁要问:现在各级政府为什么不考虑节支、节流呢?

  这里,我不妨先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各级政府在国库账户里的结存资金结余有多少?近几年,我们政府的财政国库账户中的积存资金,就是财政资金结余部分而没有支出去的,都在4万亿元以上。这几年,每年4月份到7月份,我们的李克强总理都要开一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敦促全国要盘活“国库库底资金”,即让大家快点花钱。财政部也曾还专门下达过一个文件,敦促大家快点使用库底资金,快点花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凤凰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