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虽然很少有人谈论互联网思维这个话题了,但是这个词语却早已深深地刻在互联网人、投资人骨子里,他们全盘认可互联网思维。他们认为,这就是时代的显学、成功学,并以此为论,在那些不按互联网思维行事的传统行业企业家面前指点江山。这样的情形,你是否历历在目?
互联网思维的问题?
那到底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是否真的存在互联网思维?这里我们暂且不深究这个问题,先来讲一个我们都熟悉的词语,大家来进行评判。
一说到互联网思维,大家首先会想到“*”这个词,尤其是在产品和服务打磨上。但是“*”一词,难道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区别?我觉得很搞笑。试问,哪家企业不想把自己的产品做好?
管理模式的问题?
上面这个案例只是抛砖引玉。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是所有企业的共识,看来从某个角度来说, 企业具有相同的互联网思维,因此,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企业转型失败的原因。既然不是互联网思维的原因,大家应该会不约而同地将管理模式存在区别这个问题,作为企业转型失败的原因。
如果你问10个互联网行业的人,有9个都会认为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区别在于管理模式。因此,当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失败,十有八九的人会把这个原因归结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一般的认知上,大家给互联网公司管理模式贴的标签:人性化、开放、自由、弹性工作制、不用打卡。对应传统企业的标签就是:非人性化、管理严格、打卡、不自由。
但实际呢?我们了解到,许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其管理非常严格、标准化,尤其是针对市场、销售、地推团队,相对于传统房地产企业过之而不及。而这些企业对于产品、技术这类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员工,相对自由一些,也比较宽松。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传统企业,例如机械制造行业,设计、研发工程师也是有特殊待遇,公司对其管理也是非常的宽松。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么中小企业呢,差别确实比较明显。因此许多互联网公司在管理模式上下文章,来吸引人才,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我们在提供互联网创业和转型咨询的过程中,曾与大量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接触,发现大多数互联网创业企业起步资金不是很宽裕,再加上企业人员少,他们为了能够让企业迅速成展,让员工加班几乎成为了创业公司内部的共识。在北京,晚上加班是常态,员工通常很晚到家。晚上休息时间短,员工心里自然不服。为了平复员工的心态。所以推出弹性工作制度,实际上并不够弹性。如果老板发现员工很晚来上班,一般不会有好脸色。
还有打卡制度。一般的创业企业并没有加班费。既然没有加班费,那么员工迟到了也没有扣工资的理由。所以早上打卡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加班有调休,但是真正享受到调休待遇的又有几个?其实所谓的调休只是企业为抚慰民心打出来的幌子。当员工想调休的时候,老板经常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阻止员工调休,因此,很少有人能够实现调休的愿望。
所以,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都一样,当企业无法为员工提供很好的福利时,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弥补。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升效率。但是鉴于互联网行业属于朝阳行业,企业为了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愿意去尝试甚至接受新的管理思想。这一点,相对于一些传统企业会有不同。
因此,导致行业转型失败的原因并非是行业本身之间存在着差别。其实是管理者和企业状况的不同,从而导致管理模式存在差别,最终致使企业转型成功率低。
转型失败的根源
那么,如果管理不是导致传统企业转型失败的罪魁祸首,那是什么使得企业转型的成功率如此低?
关键因素是人。首先是企业负责人,他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原有业务上,如果兼管新的互联网业务,难免顾此失彼。一般做法是找职业经理人。但是,由于新产品和新业务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大量的测试和验证工作,对于负责人的要求极高,并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职业经理人的特点,决定了其不适合创业型团队或企业。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常说企业不愿意拿过多的资金投入新产品。我们在做互联网产品时,报预算为200万,而企业在对待实际投入时,获取资金的道路困难重重。如手续多,企业遇到问题就退缩等。但是,你是否想过,你在创业时,找天使拿个200万有多难,恐怕比说服企业老板投资要难多了。你是否会因为难,就不去融资,不去与投资人沟通?我想大概不会。作为职业经理人,和老板谈了两次,老板犹犹豫豫不想投入,又有多少人会不断地分析问题所在,改变策略,继续与老板协调。如果你真像自己创业融资那股劲去做,你会发现老板比投资人慷慨多了。
所以,职业经理人,以及团队的心态和工作方式导致了最终传统企业转型的失败。那么,为什么企业转型失败,互联网人首先会把问题归咎于企业管理问题,这个很容易理解,越是高端人才,越不希望在自己的职业履历上留下污点,另外,为失败找借口,也是大多数人的习惯。
那么,企业团队成员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呢?
对于心态,一般人认为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能为企业带来成功。这种积极的处事方式似乎成了人们对于成功者的共识,其实不然。上文说到的职业经理人,也算是团队成员之一。职业经理人在融资时,也积极去尝试了,可是他没能获得老板的认可;换种可能,他一步步分析问题所在,但是你也知道,有些东西越深入研究越发现问题的繁复无常,他为公司的未来担忧,觉得自己的公司的实力不适合,这是一种消极的做法,但是却能避免盲目的积极带来的错误。心态本无正误之分,需要辩证地看待。
方法的问题?
心态是一个难以辩说正确或错误的词语,其正确与否还得取决于公司的工作方式,即公司转型的方法。这才是转型成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点。
通过我们公司在做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服务的时候,曾对接触过的近200家传统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分析发现:97%的企业起步阶段就存在隐患,之后遇到的很多问题都由此引发;83%的企业处于困惑中,不清楚未来的方向;90%的企业不知道正确的路径是什么,正在不断地探索正确路径。
举一个最近在网上引发热议的“小米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案例。小米模式,一直让雷军引以为豪。该模式即不建工厂,不做线下渠道,不投放广告,而是以轻资产、互联网销售和高性价比的方式快速打造单品爆款。这是一个典型的用互联网销售的方法,该方法在小米销售初期的确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而如今,小米模式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雷军团队开始重新调整销售路径和方法。现在,小米也走上了传统销售路径,请代言人打广告、狠抓供应链,也开始重视线下店和高端品牌。
其实,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在向转型迈进时,都不可避免会遇到方向不清,路径不明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转型方法的选择存在问题。企业的转型具有系统性、跨越性、阶段性等特点,往往自上而下,涉及观念、组织、流程、人员能力等一系列变革,依赖经验和直觉的方式已经无法奏效,而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论。有了科学的方法论,企业内部的工作团队也明确通向成功的路径,知道了自身的定位,大家劲往一处使,企业转型成功自然不在话下。
所以企业转型无非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其转型成败原因和互联网思维以及管理模式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关键点还在于企业人员的心态和工作方式以及企业方法的选择。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关键是掌握适合自己公司转型的方法,找到一条合适的转型路径。真正的传统企业转型并非简单的“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企业的转型有很多种,转型的路也有千万条,适合自己的才是*的。了解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这样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