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香飘飘并非没有考虑过多元化。2007年曾出台了一个宏大的发展规划:一个投资3000多万的方便年糕项目;进军餐饮业,开奶茶连锁店,进军房地产市场。香飘飘甚至还卖过花生,销售规模也到了3000多万元。
然而,在优乐美们一阵穷追猛打下,香飘飘面临众多对手的市场挤压,已经难以顾及多元化项目,不得不回归主业,就此停手。
存量战争中的渠道流失
产品线单一也导致渠道资源的渐渐流失。
蒋建琪做棒棒冰食品起家,信奉粗放式的传统流通渠道,采用从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推进的市场策略。而比如优乐美等竞争对手,在KA等现代零售渠道方面做得更完善。
香飘飘销售的心态略显保守,缺少长远的规划。整个企业就围绕着招商、打款、发货、铺货这些简单的流程展开所有的销售工作,区域拓展缺乏策略,渠道开发也比较盲目。
不少香飘飘的经销商网络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抱怨。“我们是得先打款才能拿货,然后再分销,厂家提供的促销活动非常少。有时候串货现象也会发生。”
再加上奶茶消费带有很强的季节性,经销商在销售淡季需承受较大的业绩压力,使得香飘飘经销商更加怨声载道。
香飘飘内部一直在进行“夏满运动”,因为夏天喝杯装奶茶的人没有冬天多,是销售淡季,“夏满运动”就是要求经销商夏天也要进行铺货,来确保产品的销量。
随着“山寨”产品的威胁,香飘飘的增长受到打压,传言有些经销商亏了几十万。单一品类市场在相对饱和之后,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存量竞争时期,行业天花板已经来到,而香飘飘的成功经验渐渐失效。
巨头环伺只为一杯奶茶
快消品江湖从来都不缺少猎食者,和几年前一骑绝尘不同的是,香飘飘遇到了四面而来的群狼。
2006年下半年开始,优乐美、立顿奶茶、香约奶茶等纷纷杀入杯装奶茶市场,全国一下冒出了几十家奶茶品牌。
其中最有竞争力的是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喜之郎以果冻起家,浸淫食品行业很多年,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经销商网络、销售团队规模,显然要比香飘飘高出许多。
2008年,香飘飘的销售收入接近10亿元,与此同时优乐美的销量也不断上涨,至2009年上半年,与香飘飘已经非常接近。
在国内杯装奶茶品牌不断涌现的同时,外资品牌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
作为世界*的茶饮料品牌,立顿一方面推出杯装奶茶,与香飘飘、优乐美等国内品牌展开竞争;一方面,又推出当时还未有品牌介入的袋装奶茶,进军包括白领办公室及商务细分市场。
在营销上,立顿依然沿用传统的联合利华模式,即丰富产品线+独特广告创意+密集广告投放+遍布全国市场的营销网络+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相对于香飘飘粗放式的营销结构显得极为强势。
香飘飘谋求上市,直接目的是谋求液态奶茶和网络渠道的布局,间接目的是在奶茶市场的大竞争格局中寻求品牌的稳定支点。能否说服资本市场,谋求上市,这对于香飘飘而言,未来持续盈利态势和空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蒋建琪曾说,如果要去质疑未来、质疑明天,那就想想多年前的香飘飘,还有多年前的自己。福兮祸兮,也许根本没有答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快刀三侠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