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类市场的全面反攻
如前所述,日化产品实际拥有很强的壁垒,很长时间内,宝洁、联合利华、强生捏着大把钞票在全球大打品牌战和并购战,规模不断扩张。
在类似日化的很多行业,引领者都能得益于马太效应。大品牌可以获得更多曝光、关注和讨论,并藉此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即使在一个全新的市场,仅财大气粗这一点,就注定这些国际品牌能获得成功。
但是,很多国际企业发现,他们在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甚至非洲惯用的扩张手法,在中国失去的效用。
按照行业进入的先后关系,国际企业的中国事业大多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行业的奠基者:比如日化、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二是后来的竞争者:比如购物中心,家电零售;三是同步竞争者:比如互联网。
无论哪一类,中国企业都展现出了强大的“逆袭”能力。
在某些行业,受益于行业的整体提升,国际企业仍能维持增长势头,但是属于国际品牌的市场份额正不断缩减。在汽车领域,吉利、比亚迪正加速抢夺利润;手机领域,苹果替代了诺基亚,但华为、小米、OPPO也顺势崛起;家电领域,海信收购了夏普的电视机业务,三洋电视被长虹接手,美的收购了东芝的全部白电业务……
在第二类竞争中,不少国际企业都经历了从锣鼓喧天进入,到鸣金收兵的过程。9月13日,一度被认为是高端购物中心代表的百盛集团,宣布将全资出售其中国区业务,这次出售源于其持续数个季度的亏损。而在家电零售领域,世界级霸主百思买(Best Buy)已经“败走”两年。
每家企业失败的原因不一样,但根源都是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新需求。百盛的败退源自其很难适应新的消费形势。当下,很多消费都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中心的业态需要据此进行调整,打造以餐饮、品牌体验馆、儿童乐园等多核心驱动的新式购物体验。
而百思买则坚持其全球化过程中的“买断”模式,希望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来填补其价格竞争上的劣势。这样的模式消费者根本不买账:在其不远处,就有价格更低的国美、苏宁,再进一步,很多国人也习惯了在淘宝、京东上买家电。
而在第三类行业——同步竞争的互联网浪潮中,国际企业显得毫无机会。
2003年,eBay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易趣,占据中国C2C市场80%的份额。eBay总裁惠特曼称中国将是eBay未来*的市场,为了维护霸主地位,eBay在中国投入了数亿美金。
他们买下了搜索引擎中关于“淘宝”的关键词,搜索淘宝就出现“要淘宝,到易趣”的广告。甚至淘宝办公室的对面,还竖起了ebay易趣的广告牌。
一番豪言壮语后,eBay易趣在正面战场上被淘宝压得喘不过气来。2005年,淘宝超越易趣成为行业*,此后,eBay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减,直至彻底退出中国。
这场战争中,eBay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在淘宝高举免费大旗时,易趣却坚持美国版本的收费模式。在淘宝连续推出旺旺(沟通)、支付宝(便捷支付)、论坛等一系列创新之际,易趣却守着官僚的作风没有丝毫改进,其高层会议中,一堆外籍高管讨论着中国电商的前景。
退出中国时,eBay称主要原因是本土化不足,很难适应中国的商业环境。但实际上,就两者的对抗过程而言,无论放到哪一片土地上,eBay都很难战胜淘宝。
腾讯有着相同的战斗与获胜经历。
10年前,MSN被视为中国白领的标配,而QQ则被认为是不入流的“屌丝”应用。从任何角度看,QQ都没有获胜的可能:MSN出生名门(微软),拥有全球最庞大的用户基数,直接挂钩当时全球*的邮箱(Hotmail)。
但QQ最终成为主流,其原因只有一个:好用。在平均下载速度只有几十K的年代,MSN一次更新需要上百M;这款带有办公性质的软件经常收发不了邮件,操作不够人性化;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它又无法和陌生人聊天;最后,为了造血,MSN选择收费……
最终,腾讯在QQ的基础上衍变成了国际级的互联网企业,而MSN则在2013年宣布停止服务。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