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更名为雀巢集团
1947年,雀巢英瑞与主要生产美极(Maggi)汤料、肉汤和调味料的瑞士Alimentana公司合并,并更名为雀巢Alimentana公司(Nestle Alimentana S.A)。
1948年,雀巢Alimentana在美国推出一种可溶茶品雀巢冰爽茶(Nestea),生产方法与雀巢咖啡相似,并且可以用冷水或热水冲泡,在美国推出的雀巢巧伴伴(Nesquik)在冷牛奶中非常易溶,也位列畅销品榜首。
1960年代,雀巢通过收购进入冷冻食品等快速成长的新兴领域,并扩大牛奶、咖啡和罐头食品等传统业务;1970年代,雀巢公司还进行了多样化经营,进入了药品和化妆品领域;1974年,雀巢公司成为国际化妆品公司欧莱雅L'Oreal的小股东。
1977年,公司更名为雀巢集团(Nestle S.A.),并继续多样化发展战略。同年,雀巢公司收购了美国药品和眼科产品制造商爱尔康眼科公司(Alcon,后出售给瑞士药厂诺华)。
1981年,雀巢和欧莱雅成立了合资企业高德美公司(Galderma),进行皮肤产品经营。1985年,雀巢公司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三花公司(Carnation),也通过收购“喜跃”(Friskies)品牌进入了宠物食品业务。
1986年,奈斯派索(Nespresso)咖啡胶囊诞生。1988年,雀巢收购了英国糖果公司Rowntree Mackintosh,将奇巧(KitKat)、After Eight和Smarties等品牌增加到其产品系列中,还收购了意大利面条、调味酱和糖果集团Buitoni-Perugina。
1991年,雀巢与通用磨坊公司和全球谷物联盟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早餐谷类食品。公司还与可口可乐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全球饮料伙伴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品牌包括雀巢冰爽茶。
1992年,雀巢收购了法国巴黎水(Perrier)集团。1993年,雀巢成立了独立运营的水业务公司。
两位杰出管理者率雀巢走向顶峰
进入1990年代,在赫尔穆特·毛赫(Helmut Maucher)和包必达(Peter Brabeck)两位出色的管理者带领下,雀巢发展成为全球*的食品集团。
出生于德国的赫尔穆特·毛赫(Helmut Maucher,1927-)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首席执行官,1990年-1997年担任雀巢公司的CEO,其后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直到2000年。
在他领导公司期间,雀巢并购了世界各地250家企业(包括数家中国企业),而且很多是10亿美元以上级别的大企业,他的并购计划从未失败过。毛赫凭借自己优秀的管理理念,把并购的公司成功融入雀巢整体品牌和组织结构中,把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融合到了一起。雀巢因此迅速成为世界上*的食品公司之一,毛赫也被评为欧洲杰出总裁之一。
毛赫担任CEO的时候非常强势,负责90%的对外接触,谈生意或者代表雀巢公司和公众见面。当毛赫成为董事会主席,包必达(Peter Brabeck)担任CEO以后,毛赫又把大部分对外接触机会交给了包必达。毛赫认为,这些事情属于CEO的职务范围,包必达必须承担起来,必须抛头露面,必须显示他的权威,让别人认识他,这符合雀巢公司的未来利益。
奥地利人包必达(Peter Brabeck,1944-)最早曾是雀巢公司一名送货员,每天早早起床,开着冷藏车把冰淇淋送到超级市场和咖啡店。1997年-2008年,他担任雀巢公司CEO,2005年-2016年担任董事会主席。包必达看到了个人定制化营养的增长潜力,将雀巢成为“营养、健康和幸福生活”领军者的定位确立为千年战略。
雀巢被认为在业务全球化方面是最有效率的公司。对于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包必达的理念是,根本不存在什么全球消费者,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业务才是合理的做法。消费者能够尝到、看到、感觉到甚至是听到的任何要素,都必须由各地的子公司决定。雀巢公司总部将根据国外子公司对整个企业的贡献来决定它应该收缩还是扩张。
作为全球*的食品制造商,雀巢公司并不像其他巨头企业那样考虑问题。雀巢公司懂得如何在扩大其规模的同时使产品适合当地的特色市场,所谓“全球本土化”。这种指导思想产生了各种产品,比如:适用于无冷藏设备场所的含奶精和糖的“雀巢咖啡”,以及各色各样面向美国拉丁族裔等亚族群的食品。雀巢公司拥有几百家不同的工厂,各企业的经营者有权做出与消费者相关的决策,使之尽力贴近市场需求。
公司每年花费巨资进行研发,同事也擅长于“翻新”已有品牌。雀巢公司提出“60/40+”战略,是指检验一种新产品时,在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对比中,消费者10次要有6次偏爱雀巢的产品,并且还要在营养成分上更胜一筹(即其中的+号)。在业务多元化上,雀巢公司在每个价位上都推出相应的产品,使得那些降低了消费水平的人甚至意识不到自己买的仍然是雀巢的产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