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顺丰王卫:千亿富豪候选人的坚守和挑战

按如今其50元股价计算,未来新发股份上市后,顺丰控股市值将突破2000亿元,持股比例高达55.04%(配套融资后)的王卫,身价突破1000亿元,仅位列王健林、马云、马化腾之后。
2016-11-23 08:08 · 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

遥遥*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思维

  顺丰对于自身服务能力的高标准要求有口皆碑,但从整个快递行业的角度来看,距离成熟仍然有相当长的距离。

  受益于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自2014年开始,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大市场。但如果将目光拉升至整个物流行业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市场仍然有着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成本高。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国物流占据GDP的比重过高。2015年,这一数字是16%,达到了美国与日本的两倍。另外,在中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irr)为1%,而物流发达的国家irr为8%以上。

这两组数据,充分的说明了中国物流管理模式的落后、效率的低下程度。信息化程度不足、自动化起步太晚,是其中关键的两个因素。

  在快递行业,人工一直是成本的重中之重,海量的投入和*难度的管理,让马云也望而却步,他从来没有挽起袖子自己做过快递生意,并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快递从业人员管理难度巨大,不适合阿里巴巴

  但对于“四通一达”和顺丰来说,这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充斥着人力劳动的分拣、搬运、仓储管理工作,不仅让整个体系的效率无法提升,也制约着企业规模的扩展。

  想要改进这种环境,就必须跳出“人工省钱而机器昂贵”这样的思维窠臼,在这一点上,王卫比“桐庐帮”有着更多的思考、更清晰的判断和更大的决心。他行业中最早给派件员配上了手持终端“HHT”,完成了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大幅提升了一线员工的工作效率。

  最终的事实证明了,员工效率提升所带来的业务增量,完全可以覆盖掉这部分投入成本。2016年初,依托于快递全流程充分的信息化和控制力,顺丰*次建成了全自动仓储中转场。

  根据报道,在这个全自动的分拣中心中,分拣带将快件分门别类处理清晰,并通过机器扫面迅速完成快件的入仓。分拣过程中的人工使用量被降至*,整个快递过程的速度获得了进一步提升,人工成本也相应下降。

  实际上在2013年之后,快递行业持续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大多数行业企业仍然保持着落后的生产方式:大量人力劳动、参差不齐的加盟服务商,难有保证的服务水平。

  申通等行业知名企业,大多数是在阿里的要求和帮助之下,才勉强上线了快递全程跟踪系统,在阿里所主导的物流信息化项目“菜鸟网络”中,也仅仅是扮演着被动参与者的角色。

  申通董事长陈德军在2013年菜鸟网络成立时,曾经表示投资只是“给个面子”,“我们的理念和方案完全不一样”。

  相比王卫,“桐庐帮”几乎从未意识到信息化、自动化在物流行业中关键的作用。

拥抱资本:布局“大物流”的*车票

  在不少消费者眼中,快递就是物流,物流就是仓储和运输,事实上物流有着远比快递和仓库更加深厚的内涵。

  广义上的物流是商品的所有流通环节,从大宗商品流转一直到成品之间的所有环节,除去生产,都是物流的组成部分,销售是物流的一部分,工业物流是物流的骨干,快递是物流的神经末梢。销售——物流派送,从长远来看,是一体化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大物流”。

  一个发达的配送体系,意味着商品可以更加便捷的送到消费者手中,成为所有商品流通的必经之路,因此这个渠道本身就有着巨大的价值。这也是刘强东为何要疯狂烧钱,构筑遍布全国五、六线城市的渠道体系,赔进所有利润也在所不惜。

  经过多年的深耕与布局,顺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构筑了一个成熟完善的物流体系,从骨干到神经末梢一应俱全,最关键的,是由于成功的高端品牌定位,顺丰所掌握的,都是高质量的消费人群渠道体系,单客价值非常高。

 C端的巨大渠道优势,让王卫一度对扩展上游供给环节,最终打通销售——配送一体化抱有了很大的期望,顺丰优选和基本宣告失败进入冬眠期的“嘿客”,都是积极的尝试。

  截至目前,顺丰的尝试尚未取得根本性的进展和突破,王卫也因为嘿客项目的失败而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但可以看到,他对于物流行业发展的判断非常清晰,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过于超前。

  在配套融资的投向方面,王卫显然吸取了经验,继续将大量的融资投到空运、自动化等提升规模与效率的环节之中,而不是急于完成一体化的布局。

马云曾经有个类似的判断,他曾表示阿里最近十年的发展空间看蚂蚁金服,随后十年的发展看阿里云,再十年之后,就要看菜鸟网络

  只有当社会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充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之后,物流的巨大价值才能彻底显现出来,顺丰、菜鸟网络、京东都是在不同的侧重方面,规划、运作着各自的布局。

整个阿里集团的精心呵护之下,菜鸟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完善它的“天网”,由信息化与数据化出发,去整合线下的生产与物流环节,京东也在各路资本的支持与京东商城的持续增长中,顺利将物流渠道下探至四五线城市。

  顺丰呢?如果仍然坚持一贯的低调、与资本绝缘的做法,有限的财力会让其业务变得小而精,无法大规模提升用户数量和运营效率,最终永远失去布局“大物流”的机会,不仅与菜鸟、京东拉开距离,甚至会被积极登陆资本市场的四通一达“桐庐帮”反超。

  过去的二十年间,王卫早早掘得自己的*桶金,顺丰发展至今也已经拥有了2000亿的市值。但在零售+物流两个十万亿市场中,2000亿这个数字,仍只是“弱水三千取一瓢”。

没有参照物,难知其大小几何。只打破观察的时间与行业局限,我们才能够看到,上市只会是顺丰真正参与到这场 “大物流”军备竞赛的起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