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的阳谋
文娱类公司区别于其它行业的一个特征是,它往往因一部分人的爱好而催生了商业,再在商业的推动下日益花团锦簇,用资本间的绑定不断巩固其地位。
就电影业务而言,除了从万达挖来叶宁,出任华谊兄弟影业CEO的职位。华谊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电影业务越来越紧密地和导演、明星捆绑。如7.56亿元高溢价收购了李晨、冯绍峰等6位明星为大股东的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浩瀚)股份;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得到冯小刚旗下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美拉)70%股权,合作17年、拍片12部。
当下热映有5亿元票房保底的《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华谊“深度捆绑”之后的第一部作品,无疑也是2016年最重要的一部。
2015年,获得阿里、腾讯、平安36亿定增后,华谊也开始的国内外“疯狂的”并购和布局。当很多人认为华谊注入互联网血液逐渐“去电影化”时,它又回来了,不过俨然带上了资本家的姿态。阳谋初见端倪。
2015起,华谊开启了疯狂收购的步伐。据私募通数据显示,仅2015年其投资并购总金额就达37.36亿,连续在游戏、明星IP、导演IP等多个方面布局,要做全产业链布局的娱乐公司。
王中磊曾表示:“华谊兄弟所有的对外投资、并购,主要基于业务协同联动的角度出发的布局,我们最看重的一直是新业务能否与现有业务产生化学反应、拥有联动空间。”
很明显,资本上眼花缭乱的操作,已然让华谊尝到了甜头,财报显示去年华谊营收38.74亿元,同比增长62.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6亿元。其中,东阳浩瀚和美拉传媒,合计为华谊贡献了1.33亿的账面营收及近1亿的账面利润。
目前,华谊系上市公司有:A股的华谊兄弟、新三板的华谊创星、港股的华谊腾讯娱乐;同时,华谊还是A股的掌趣科技、新三板的英雄互娱的股东。
然而有一组鲜明的对比:一边收购英雄互娱的同时,另一边,今年以来华谊连续两次减持掌趣科技。作为曾经持股22%的第二大股东,华谊在2013年3月股票解禁后就陆续减持,2015年3月持股降至5%以下,目前只剩1.76%。过去两年多累计套现超20亿元。
在资本市场一路狂奔的华谊,策略大致有三:一是通过高溢价收购明星公司,绑住明星导演与演员资源;二是不断入股游戏、电竞等周边互联网娱乐资源,布局“大娱乐生态圈”,三是进军文化地产,“百亿投资”打造包括冯小刚电影公社在内四大实景娱乐公园等。
一手电影,一手资本。“一哥”宝座跌落后,华谊近两年不断上演着资本大戏。站在转型门口,资本为大肆扩张的“互娱”战略买单,操作上越发娴熟,似乎有使不完的花样,看上去华谊还是那个能翻云覆雨的华谊。高潮至,结局也不远了,真正考验王中军、王中磊兄弟的时刻来了。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王珑娟,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611/201611254058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