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之一,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人事调动的一举一动,都会引来千百台闪光灯的聚焦。
从卫哲辞职,到马云“退休”,再到陆兆禧隐退、张勇站上台前,每一次的人事变动,都是整个集团战略调整的缩影。
俞永福,这个1977年出生的内蒙古人,在以南方高管为主的阿里团队中显得格外特殊,又因为其UC背景,与“18罗汉”为代表的一众嫡系相比,更加特殊。
与百度等行业巨头一样,阿里巴巴也曾经在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发展中相对缓慢。PC时代巨大的成功,让企业内部接受移动互联网思维相对困难。为此,更专注移动场景和大数据应用的张勇,最终站上了阿里庞大帝国的台前。
移动业务出身的俞永福,也已经成为了CEO张勇之后,阿里巴巴的又一个“超新星”式高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揽过集团内部一项又一项重要业务。整合、跨界、救火,从UC事业群总裁开始,高德、阿里妈妈、阿里影业,被俞永福接手的业务越来越多,几占半壁江山。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主政阿里移动业务相关资产的同时,俞永福也开始担负马云“健康、快乐”战略方向发展的重任。俞永福在马云心中重要的地位与价值,可想而知。
救火阿里影业
如果说在执掌UC事业群时,俞永福还没有被外界所太多关注的话,那么当2016年11月底,当他正式被任命为新任阿里影业(01060.HK)董事长兼CEO的时候,他就已经彻底“火了”。
马云为何要派俞永福来,用董事长+CEO的位子,将阿里影业彻底坐实?最高4.9港元/每股,如今1.4港元,曾经风光无限的阿里影业,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参与影视,是因为在行业的热潮之中没有免俗。而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的角度出发,想打造“健康、快乐”的“新阿里”,大文娱是必须涉足的领域,而影视产业链,则是文娱领域中一个根本绕不过去的关键点。
2014年,阿里巴巴正式斥资62.44亿港元,收购了港股上市公司文化中国,并筹划用互联网的方式,创造全新的影视行业运作模式,一时间风光无二。
一直到2016年下半年之前,影视都是中国最为热门的产业之一,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到影视行业中来。阿里影业在这些跨界而来的新竞争者之中实力最强、风头最盛、承载了最多的公众期望。
然而随后整个阿里影业的发展,却并没有达到预期。从中影集团挖角而来的CEO张强,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阿里影业两度亏损,自主制作业务更是乏善可陈,没有打造出任何一部叫好叫座的电影产品,仅仅依靠汇率波动取得了一年的盈利。
阿里影业的持续“摆烂”,已经成为令人难以忍受的事实。它的高开低走,让阿里高价收购而来的优酷、新创立的阿里文学、斥资入股的大地院线、沃美院线、星际影城、收购而来的粤科电子、拆分的娱乐宝、刚刚融资的淘票票等一系列产品的布局和发展,都蒙上了阴影。
庞大的格局、巨大的资源配置,却没有一个强势的业务中枢,对于任何决策者来说,这都是*不能坐视不管的。
于是,在移动端最受马云器重的俞永福,成了这家影视公司的掌舵人。对于俞永福来说,能否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延续到大文娱集团之中,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创业者”俞永福
挑战,对于俞永福来说从不陌生。
在联想成功的投资经历之后,俞永福一直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从UC还是一个完全没有名气的小企业开始,一直将其做到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浏览器的宝座上。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家企业在被阿里收购之前,一直没有接受过来自大型互联网企业的产业投资,所有的流量、入口份额,都是靠自己在行业中的积累,一点点形成的。
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从2006年起步开始,UC就一直在互联网列强的“移动夹缝”中生存。从梦网时代,到诺基亚塞班系统,再到安卓系统,俞永福经历了整个时代的变迁,终于从一个不被重视的角落,站到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之巅。
被阿里收购和选择进入阿里,成为了其人生的分水岭。完成这个不可思议的壮举,俞永福用了两年的时间。圈内人评价他在阿里巴巴工作的这两年时间中,“带队实现了UC和高德业务的‘软着陆’,为阿里巴巴移动互联网业务打下了新的基础”。
俞永福曾经说过,他永远将自己视为一个创业者,而不是一个成功企业的高管,或者是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生赢家。在“土豪遍地”的阿里巴巴高管体系内,这是个与众不同的特质。
进入到阿里之后,他深知UC这个重要移动互联网入口对于阿里的价值,在并购之后成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最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UC引入了内容战略,进一步增加这款浏览器的用户黏性与盈利能力。
初任高德集团总裁时,他不惜以个人资金设立奖金,奖励更有创业精神的员工,并撤掉了可以获得很好营收的O2O业务,让其成为更多人乐意使用的优质互联网工具。
时至今日,在阿里巴巴在电商业务中,已经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来自于移动端,但如果没有UC浏览器和高德地图的成功,阿里在移动端的竞争力显然会大打折扣。包括淘宝、天猫、支付宝乃至咸鱼这些受欢迎的APP,基本上都是源自阿里的电商体系;与电商业务弱相关的移动业务,除UC、高德之外,仍可以说乏善可陈,就连装机数量最高的支付宝,也仍在不断的更新与探索之中。
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并非无懈可击,而是一家有很多漏洞的企业。看到阿里在移动端曾经的挣扎,如今在大文娱方面的纠结,正是如此。而俞永福的存在,正是阿里去填补这些漏洞*的希望。
移动入口+大文娱的战略爆炸力
我们无法揣测马云的想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已经对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文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思考,最终的结果,是二者之间可以在用户、大数据等重要维度,形成紧密的协同关系。
俞永福此前所执掌的UC移动事业群,主要的业务为老UC的产品序列,包括UC浏览器、UC九游、神马搜索等,以及阿里的另外一份重要整合资产高德地图。阿里集团其他的一些移动互联网业务,则基本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在他的执掌之下,这两大业务板块顺利过渡,增长态势得到了延续。整个2015年,高德地图的累计用户数量已突破5亿人,活跃用户增速超过100%,UC更是获得了全球第二大市场份额的浏览器产品,月活用户数量超4亿人,并在资讯内容方面实现了对今日头条的反超。
这两个庞大的流量入口,正是马云所一直企盼的。如果没有这些用户流量,阿里将很难获得用户全面的使用偏好。仅仅依托电商体系,以C2B(从顾客到商品的定制化电商体系)为核心愿景的大数据战略,也将无从谈起。
从这个意义上讲,俞永福在UC移动事业群的成功,极大的扩充了阿里的潜在用户数量、数据总量与数据全面性,解决了长期困扰阿里DT战略发展的一个心头大患。
不同于PC端,移动端业务天然与文化娱乐强相关,拿下移动流量的输入入口之后,文化娱乐板块的各类业务就可以迅速“反向发展”进行输出。UC头条的内容业务成功,就是其中最新、最鲜活的一个案例。
怎样借助UC与高德等入口业务庞大的流量,最终形成更多的“UC头条”,利用阿里的大数据能力,做出更多更好的影视剧、视频类产品?这成为了阿里高层贯彻DT战略与大文娱战略的关键节点,也成为了俞永福职业生涯的一下场关键战役。
手机、平板电脑、VR、无人机等一系列移动终端,相对于PC端,有更强的文化娱乐属性。某种程度上说,移动设备已经与大多数人的工作场景渐行渐远,向多媒体化休闲娱乐平台的方向发展。
在这片舞台上,战略能力强劲的阿里巴巴,进行了深度的谋划,一系列的资源配置也足以支撑其庞大的格局。但在执行层面,俞永福的出现,才真正将这一战略进行了*的推进。在关键的战略节点上,俞永福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这让他成为阿里集团最闪亮的“超新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