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17大猜想:微信小程序会虎头蛇尾惨淡收局吗?

承载着“打破社交边界的想象力”的重任,小程序未“出世”就吸引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目光,但它接下来的表现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备受瞩目的小程序会虎头蛇尾惨淡收局吗?
2017-02-01 12:42 · 砺石商业评论 文媛媛

  10年前,2017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莫斯康展览中心发布了*代iPhone。作为项目主管之一的汤尼·费戴尔后来回忆,这项开发的挑战性几乎能够和“人类首次登月”媲美。

  10年后,2017年1月9日,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张小龙为微信正式上线了举世瞩目的“小程序”。凌晨时分刚过,“小程序”就在瞬间占领了所有互联网首页;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家科技媒体的“小程序”体验群就建到了第二十个编号,举目整个中国互联网,没有任何产品的“势能”能够与其比肩。

  对于微信而言,“小程序”意味着打破社交边界的想象力。而所有的约束条件,比如模糊搜索的限制,或者禁止朋友圈的分享,都是为了不对现有秩序造成过于强烈的冲击,这更让公众对小程序充满了期待。

  但反过来说,“小程序”天生无法获得“润物细无声”的待遇,反而不是一件百分之百的好事。事实也确实如此,小程序接下来表现的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大家开始有了疑问,小程序会虎头蛇尾惨淡收局吗?

被寄予厚望的小程序


  张小龙在2017年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一直在强调小程序是定位于线下的一个产品。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举了两个小程序的例子:在汽车站,扫一下汽车站的二维码就可以购买车票,而不需要排长队;在餐厅,扫一下餐桌上的点餐二维码就可以直接下单,而不需要等待忙碌的服务员。

  那么,什么是小程序?简单说,小程序就是通过二维码连接人与任何物理世界的纽带。

  而在此之前,微信已经为小程序作了*的准备。经过几年的积累,微信早已是一个集社交、咨询、搜索、服务为一体的生态系统,而服务更多的是垂直的、细分的、非标准的,如果有一个产品能够让所有的服务都接入进来,在这个产品上能够将服务与人直接连接,那显然是价值巨大的。

  被寄予厚望的小程序出现了。

  和浏览器思维的微信公众平台沦为订阅分发的传播通道不同,“小程序”的本质近乎于“游轮上的泳池”,相比陌生而疏离的海洋,这个人造容器的范式更加体贴和规整,舒适程度也远远高于纵身跃入深浅难知的海面。

  从互联网发展的路径来看,从Windows的软件帝国到App Store的应用分发再到“小程序”的万物连接,就像地图缩放尺寸逐渐增进,格式愈加清晰,管理也愈加直接。

  实际上,和“小程序”接近的产品构想并非从未出现,无论是百度的轻应用还是移动浏览器的开放平台,都在局部呈现出流量入口的建寨雄心,只是在“目的性中制造无目的”远比在“无目的中制造目的性”来得艰难,唯有承载社会关系的中心应用最为适合接入即插即用的开关,用来灵活填补用户的海量需求。

  在过去两年,Facebook相继推出“Instant Articles”和“Instant Games”两项功能,前者是对媒体机构截流,赋予内容的原生性,后者是将轻度游戏集成在对话窗口中,支持异步互动,显而易见,在用户规模就快抵达上限的时刻,中美两大社交巨头的决断是不谋而合的:缩短路径,取代路径,创造路径,最终成为只有吞食而无吐出的黑洞星系。

  尽管由于过于配合腾讯以一己之力成功普及的扫码仪式,使“小程序”的过渡色彩相当浓厚,尤其是当语音交互(及其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争取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微妙时刻,绕开“对话即服务”的通用规则,继续依赖物理摄像头和二维码的组合,似乎有些不够优雅和简洁。

  但是,这不影响微信和它的“小程序”是中国互联网的港口里出发最远的一支舰队,它是在真正做着探险和创造的事业,没有循规蹈矩的懒惰,没有复制粘贴的麻木,也没有急功近利的狼狈,配得上它所得到的尊敬和溢美。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