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从BAT到“AT”对峙,出局的百度还能翻身吗?

面对逐渐拉大的差距,百度被戏谑“已沦落为二流互联网企业”,唱衰之声不绝于耳。就此跌入低谷,还是涅槃重生走向伟大,李彦宏与百度如何用实际行动挽回声誉和信任?
2017-02-08 09:18 · 砺石商业评论 林六言

  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互联网时代,机遇与危机总是相伴而生,繁华与衰落亦总在一念之间。而百度与李彦宏正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代表。

  2016年对于百度是危机四伏的一年。在这一年,百度落后于BAT中另外两家的幅度,开始越来越大。

从最新市值来看,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均超过2500亿美元,而百度616.84亿美元的市值甚至不及前者的1/4。

  除了市值上的**,在中国的互联网格局中,阿里与腾讯两家构筑了各自完整的生态体系。百度转型步伐则较慢,对网络行销的依赖度高达93%,在新兴业务上百度亦表现弱势。

  对比三家2016年前三季度财报,阿里收获了自IPO以来最强劲增长,二季度收入同比增加59%,达到321.54亿元人民币;腾讯则实现了自2012年以来*增幅,二季度收入同比增加52%,达到356.91亿元人民币。百度则在2016年因魏则西事件、百度贴吧等事件陷入增长停滞状态。

面对逐渐拉大的差距,百度被戏谑“已沦落为二流互联网企业”,唱衰之声不绝于耳。就此跌入低谷,还是涅槃重生走向伟大,李彦宏与百度如何用实际行动挽回声誉和信任?

掉队的百度

  百度生于PC互联网时代,凭借搜索技术一举成为中国互联网*梯队的公司,市值最高达到868亿美元。在更早的2011年,百度市值首次超过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同年李彦宏成为中国首富,并发表演讲,称百度要“为中国赢得全世界的尊敬”。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百度逐渐从曾经的引领者,变为跟随者。


  百度公司营收

  2014年,李彦宏在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曾公开表态,“当2012年底到2013年初的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智能手机在中国迅速地普及、给用户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也突然意识到发力已经晚了,也没有想到PC产品转移到移动上有太多的坑。”

  百度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公司,多年前,正是凭借*的搜索技术,百度得以建立基于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并衍生出百度贴吧、百度音乐、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国民级产品。

  重金收购91无线是百度补课移动互联网的开始,此后,在2013年到2014年,百度接连入股了糯米、Uber,以及成立百度外卖、推出直达号等。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格局下,百度曾经尝试通过O2O寻求未来,但最终并未取得理想效果。移动互联网涌起的每一波浪潮,百度也都曾经参与,但却是BAT里最晚进入的那一个。这种战略上的犹疑让其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性。

如果将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缓慢、多元布局未见成效作为百度掉队的原因之一的话,2016年陕西青年魏则西之死更将百度推上风口浪尖,对百度而言无疑是冬天的开始。由国家网信办牵头成立的联合调查组公布的调查结果认为,百度搜索相关关键词竞价排名结果,客观上对魏则西选择就医产生了影响。沾了血的竞价排名机制彻底引燃了互联网用户的怒火。

  更直接的影响是股价。截至2016年6月17日美股收市,百度股价在163.71美元,两个月内下滑15.7%,市值从680亿美元跌至约563亿美元,缩水约117亿美元。正如李彦宏所言,如果失去用户的支持,失去对价值的坚守,百度离破产就只有30天!

如何跨越产品与收入、用户与利润、速度与底线之间的鸿沟,如何另辟新的战场,争夺下一个时代的先发优势,成为百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翻身的机会在哪里

  现况堪忧,前景不明,百度真的没有翻身机会了么?在诸多投行报告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中短期业绩下滑,长期看好”。具体来说,机构认为百度的困境仅仅是暂时,将来还会有翻身的时候,一旦有穿透性的新技术出现,崛起近在咫尺。那么其翻身的资本在哪里呢?

  从许多方面来看,百度在中国公司中拥有主导下一个人工智能世界的有利条件,它在数据和专长上兼具优势。而百度想要再次谋求颠覆,各方观点亦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领域:

一、无人驾驶。百度从2013年进入无人驾驶这一领域并投入巨大的精力,这项技术对汽车行业将是颠覆性的革命,百度若能在这个风口站稳,那么势必将占领未来出行领域的*入口。但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将是百度*个与搜索、甚至与信息无关的商用产品。

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未来人们的搜索习惯将从打字革新为语音、拍照搜索,而百度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大的优势。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曾提出,到2020年,至少50%的搜索将来自图像和语音,目前百度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7%,超越了谷歌。

三、人工智能与地图、O2O、金融等业务的结合。百度是全球对人工智能技术投入*的公司之一。近三年(2014-2016),其研发成本占总营收比分别为12.9%、14.2%和15.3%,试图在搜索业务之外开辟疆土,即使搜索收入仍占百度总营收的96%。不过,摆在百度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如何将地图、O2O、金融等单一力量不强的产品融会贯通,将人工智能与其它业务相结合,贯穿其中并碰撞出新的火花。

  有观点认为,尽管百度人工智能+一切业务的做法让人觉得有些虚幻缥缈,但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层面对现有业务可能产生的积极意义不可忽视。

  以百度的营收引擎搜索业务为例,与谷歌相比,百度的广告转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如果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让点击和推荐更加精准,将会进一步挖掘百度搜索业务的收入。

  但在实现这个美好设想之前,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百度现有业务结合落到实处,可能是摆在百度面前的一个难题。人工智能技术究竟又能为各业务线提供多大支持,是否真的能帮助百度金融弯道超车,也仍有待验证和观察。

  吴恩达

  至于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研究力量,则是以吴恩达为领导的硅谷实验室,作为首席科学家,图像技术出身的吴恩达在无人车方面具有优势,但要将这些技术与搜索业务结合,可能并不是他擅长的事情。余凯离职之后,百度国内人工智能团队缺少一位技术领头者,这不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团队之间进行对接和合作。

  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百度的核心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在押注未来的无人车项目上,尽管吴恩达给出了三年量产五年商用的时间表,但距离无人车真正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仍需时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